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部 第八章 多情卻似總無情(2 / 3)

小夭悄悄問黃帝:「馨悅沒有反對嗎?」

黃帝漫不經心地說:「肯定很不高興,但她是個聰明人,知道無力阻止,也知道這事於她並無影響,總比顓頊把阿念娶回神農山好。」

小夭想想也是,阿念居於遙遠的五神山,也就這幾年顓頊要多花時間在高辛,待一切穩定,絕大部分時間顓頊都在神農山,可以說阿念隻擁有五神山和王後的名分,不行使任何王後的權力,不會搶走馨悅已經擁有的一切。

小夭道:「父王真的很睿智,他知道放棄才能讓阿念真正安穩—生」

黃帝麵容一肅:「能看清天下大勢的人不多,看清了又能甘心捨棄,順應的人寥寥無幾,我以前小瞧了他的胸襟和氣魄,可惜你娘先遇見了……」黃帝悠悠一嘆,來再多言。

小夭拿出一個玉蠶絲袋,遞給黃帝:「這是顓頊讓我帶給你的.他說他沒時間琢磨這東西,讓爺爺看著辦。」

黃帝打開袋子,裏麵是半枚像鴨蛋的玉卵,黃帝拿出自己的半枚,合在一起,變成了一枚完整的玉卵。

黃帝悠悠一嘆,幾百年後,河圖洛書終於完整。傳聞說得到它就能得到天下,可其實是得到了天下,才能得到它。難怪蚩尤、顓頊都不稀罕!

小夭好奇地問:「這裏麵究竟藏著什麼秘密?」

黃帝說:「我研究了幾百年,已經有些頭緒,很快就能知道。」

黃帝閉起雙目,將靈力探入玉卵,半響後,他睜開了眼睛,笑著嘆了口氣。

小夭問:「外爺,看到了嗎?」

黃帝說:「裏麵有大荒的地圖,記載了很多陣法,可以變換出各種氣候地勢。還有一段盤古大帝的筆記。」

「看來這東西真的是盤古大帝的遺物,他說什麼?」

「隻是一些稼穡筆記,記錄著什麼氣候適宜種植什麼,有點像炎帝留下的醫術筆記,是盤古大帝還未完成的東西。那些陣法,並不是用來行兵打仗,而是用來模擬各地氣候,研究如何種植作物。」

小夭想了想,明白了:「炎帝想去除天下萬民的病痛,盤古大帝想讓天下萬民再無飢餓。」

黃帝點了點頭,嘆道:「如何得到天下從來不是秘密,讓天下方民免於飢餓,免於痛苦,自然就能得到天下!」

黃帝看向窗外山坡上的一塊塊田地,若有所思。

小夭偷笑,外爺又有事要忙了。外爺不但想完成炎帝的遺願,還想完成盤古的遺願,授民稼穡,豐衣足食。

黃帝回過神來,收起了玉卵:「你笑什麼?」

小夭彎下身子行了一禮,說到:「黃帝陛下,您把天下人的疾苦都裝在了心上,天下人也會把您真正放進心裏。千秋萬代後,您會像炎帝一樣,被萬民祭祀敬仰。」

黃帝笑搖搖頭:「我現在倒不在乎這些,隻想盡力做些惠及黎明百姓的事。」

一年多後,俊帝移居軒轅山,入住朝雲峰的朝雲殿,廢俊帝之稱,改稱白帝。白帝這麼做的原因連顓頊也猜不透,也許隻是因為他想徹底擺脫過去的噩夢,也許是因為他想告訴天下從此再無高辛國君。

青龍、羲和兩部隨白帝遷往軒轅山。顓頊將軒轅山附近原本屬於軒轅王族的肥沃土地封賜給了青龍、羲和兩部,除了土地,還有無數其他賞賜,十分豐厚,讓原本因為背井離鄉而心情低落的兩部看到賞賜,都目瞪口呆,忘記了低落。

全部落遷居新地,必須要有大的祭祀活動。在用伏羲龜甲卜算是,青龍部的祭司卜出不吉,青龍部得白帝準許後,請黑帝為他們改名,顓頊賜名青陽部。

本來,眾人也沒多想,後來才得知這是黑帝大伯的名字,青陽曾是軒轅黃帝最鍾愛的兒子,也是軒轅王族都敬愛的一位大英雄。聽聞鎮守軒轅城的大將軍應龍就十分尊崇青陽,黑帝在賜名前不僅詢問了白帝和黃帝的意思,還問過應龍,兩部都明白,「青陽」這個部落名代表了軒轅王族對他們的尊重,也代表了大將軍應龍的認可。有了應龍的照應,不管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碰到什麼麻煩,想來都不會成為真正的麻煩。

最嘲諷的是,黑帝雖然將原屬於青陽,羲和兩補的大部分土地賜給了常曦、白虎兩部,卻讓蓐收成為大將軍,率兵鎮守常曦和白虎的封地,蓐收可是天下皆知的青陽部子弟。

雖然黑帝此舉的確狠辣,但所有人也小得不佩服黑帝的胸襟氣魄,他竟然就如此放心地把五十萬大軍交給了蓐收,沒有猜忌、沒有打壓,連監軍都沒有派一個。

黑帝又任命句芒為大將軍,統領原屬於俊帝的五神軍,鎮守五神山。句芒和蓐收都是白帝的徒弟,彼此交情很好,顯然,黑帝對蓐收和句芒完全信任,不怕他們「私下勾結、意圖不軌」

青陽、羲和兩部真正感受到了黑帝對他們的與眾不同。

不管這種看重是因為想補償他們遠離故土,還是因為黑帝對白帝的感情,反正黑帝對他們比對早早歸順了他的白虎、常曦兩都要好很多,青陽、羲和兩部本來的幾分不甘和鬱悒也就漸漸地消失了。

整個大荒幾乎都在黑帝的統治下,不再有以前的諸國紛爭和壁壘。各國珍藏的醫書都能收集到一起翻看閱覽,印證對錯,增補各自不足。

以前,各國的優秀醫師還怕醫術外傳,互不交流。如今在黃帝的傳召下,彙聚到小月頂,一起討論醫術。

剛開始,他們還是說五分,留五分,當小夭毫不藏私地將整理好的《神農本草經》分給他們時,他們捧著天下至寶,震驚到難以置信。

小夭說:「各位都是大荒內最好的醫師,翻閱一遍自然知道這本書是真是假。我不想多解釋為何失傳的《神農本草經》會再次出現,我隻想給各位講一段我的小故事。」

在所有醫師專註的目光中,小夭娓娓道來:「我剛開始接觸醫術不是為了救人,而是為了殺人。我殺的人遠比我救的人多。那時候,我從不覺得醫者值得尊敬,也從不覺得《神農本草經》有多麼珍貴,直到有一日,我遭遇了痛苦,對所有事都心灰意懶,我的外祖父,黃帝陛下領著我走進醫祖炎帝曾住過的屋子。在那個屋子裏,有半箱炎帝的手劄。你們肯定都聽過炎帝以身試藥,嚐百草中毒身亡,那些手劄記錄的就是炎帝從毒發到逝世前的所有用藥和身體反應。」

小夭的表情很凝重,所有醫師的表情也都很凝重。

「說的是百草,可單一本《神農本草經》就何止百草?你們是醫師,應該能想像萬毒齊發的痛苦,但就在那麼巨大的痛苦中,炎帝不僅要處理國事,還堅持這記錄下他所用的每一種藥物。我從沒見過炎帝,但在閱讀炎帝的手劄時,我邊看邊哭,看了一夜也哭了一夜。在炎帝承受的痛苦前,我不能說自己的痛苦就變輕了,畢竟炎帝是炎帝,我是我。可因為感受到了一位偉大帝王的胸襟和情懷,我看待事情的眼界發生了變化。我為自己曾經輕視《神農本草經》而羞愧,更為自己身懷寶物卻未惠及他人而羞愧。從那一刻起,我才立誌要學習醫術,我一邊學醫一邊行醫,醫館沒什麼名氣,來看病的都是普通人,但正因為接觸了他們,我才開始理解一個醫者帶給別人的是什麼,不僅僅是接觸身體的痛苦,他給予的還是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喜樂安寧。因為我治好了一個小姑娘的父親,小姑娘不用再被賣掉。她每日都和弟弟把採摘的野果放在我的門口。從那時起,我才真正開始用醫者的心去學習醫術。諸位都是名聞天下的醫師,你們可還記得自己最初想學習醫術的原因?」

小夭的目光清如水,從他們麵上一一掃過。

「為了學習醫術,我請求黑帝陛下派了個老師給我,就是陛下禦用的醫師鄞,我們經常一起交流學習醫術,我是有小小的私心的,我隻是一個人,不管醫術再好,都能力有限,所以我希望鄞的醫術更好,能更好地照顧陛下的身體。我的外祖父黃帝陛下看到我和鄞時不時為了一種藥草、一個藥方爭執,當外祖父聽我說《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藥草長於中原,很多海裏的藥物《神農本草經》中都沒有記載,外祖父突然生了一個念頭,想集天下醫師之力共同整理編纂出一套醫術,補《神農本草經》之不足,讓更多的藥草和藥方能惠及世人。」

所有醫師震驚地看著小夭,瘋狂,太瘋狂了!竟然有人相比《神農本草經》做得更多?

小夭平靜地說:「當時,我也覺得不可能!這個念頭很瘋狂,全天下估計也隻有皇帝陛下敢想、敢做。我沒有外祖父的氣魄,根本不相信能編纂出一套記錄全大荒藥方和醫術的醫術,隻是覺得能收集一點就是一點,我雖比不上炎帝以身試藥的情操,但隻要盡了全力,至少問心無愧。可沒想到,竟然真有這一日,全大荒的優秀醫術彙聚在小月頂,大荒各地還有外祖父派出去深入民間、搜集整理藥方的小醫師們,我想外祖父的心願有希望完成了!」

小夭誠懇地說:「我們每個入學習醫術的原因各不相同,在座諸位都是大醫師,醫術給諸位帶來了名和利,但名和利終不過身死,這世間無數人來了又走了,不過飛鴻飄絮、爪影不留,有幾人能為後世留下點什麼?又有幾人能為千秋萬代留下點什麼?外祖父給諸位的不僅僅是彼此交流和提高醫術的一個機會,還是讓各位能影晌千秋萬代的機會。很久很久後,恢宏雄偉的城池坍塌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死了、無數的英雄傳奇湮滅了,可我堅信,你們所編撰的醫書依舊會在世間流傳,依舊會讓無數的父親康復、無數的女兒歡笑。」

小夭站起,對所有的醫師行大禮:「我懇求各位,將一所學分享給世人,讓大荒、讓千秋萬代的人,因為你們,而重獲健康和幸福!」

不知何時,黃帝站在一旁聆聽,此刻,他徐徐說道:「你們能學有所成,都是有智慧的人,請明白,在分享你們所學的同時,不是失去,而是得到。」

所有醫師看著手中的《神農本草經》,再看看黃帝,最後望向了小夭,有人震驚,有入深思,還有人滿目熱切,到後來都漸漸地變成了堅定。開始三三兩兩地向小夭回禮,最後全都在給小夭行禮:「我們願效仿醫祖炎帝,盡一生所學,編纂醫書。」

黃帝看著伏地對拜的小夭和醫師,微微而笑。

四海之內無戰事,春去春回,寒來署往,忙碌的日子過得格外快,不知不覺中,十五年過去了。

傍晚,顓頊到小月頂時,看到小夭和幾個醫師在忙忙碌碌地整理書籍,門外站著二三十個醫師。他們神情疲憊,臉上卻帶著滿足的笑,期特地盯著屋內,就連黃帝也好像有些焦灼,看似和璟品茶聊天,卻時不時看向醫師圍聚的方向。

顓頊停住了步子,好奇地看著。

一會兒後,聽到有人說:「完成了!完成了!最後一冊也完成了!」

所有醫師都擠到了門口,黃帝也站了起來。

小夭捧著兩摞厚厚的帛書向黃帝走去,所有醫師尾隨在她身後。

小夭跪倒在黃帝麵前,朗聲說道:「不負陛下重託,醫書歷時四十二年完成。前後共有六十八位大醫師編纂,三千七百七十三名小醫師搜集整理,為了搜集藥物,小醫師們足跡遍布大荒,三十八人墜下懸崖身亡,五十二人在山洪和暴風雪中失蹤,六十一入死於怪獸毒物瘴氣,還有七位大醫師病歿於書案前,死時仍握著筆,在記錄藥方。」

幾十年的努力,無數人的心血,甚至是生命,隨著小夭的話,所有醫師都默默地掉下了眼淚。小夭跟中也淚光閃爍,她將手裏的書高高舉起:「醫共有五十五卷,分為兩大部,三十七卷記錄了大荒內的藥草,藥方和醫術,論述生死之途,十八卷是未有病而防病,論述養陰養陽之道,請陛下賜名!」

創建一國,征戰四方、統一中原、刺殺、禪位……所有大荒內驚心動魄的大事黃帝都經歷過,他從來喜怒不顯,沒有動容,可是這一次他的手在微微發顫。

黃帝輕輕地撫著書,說道:「這套醫書雖然是我召集所有醫師完成,但沒有黑帝,我不可能做到。因為黑帝,才有可能召集到天氣各族醫師,踏遍大荒,一起完成一套醫書。所以,顓頊,你來賜名吧!」

顓頊本來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看著、突然聽到黃帝叫他的名字,有些意外,卻沒有推辭。他走到黃帝身邊,拿起侍者準備的筆,微微沉吟了一瞬,在十八卷醫書上揮毫寫下:《黃帝內經》,又在三十七卷醫書上揮毫寫下:《黃帝外經》。

八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宣告著曠古醫書《黃帝內經》和《黃帝外經》的誕生,眾人齊聲歡呼。

黃帝愣了一下,歡暢地大笑起來。醫書成,令天下蒼生去病痛,讓萬民得歡樂,是帝王喜!有孫如顓頊,是他的喜!

編纂醫書的心願完成,持續了幾十年忙忙碌碌的生活突然結束,小夭十分興奮,覺得終於可以什麼事都不做地休息了,她和璟去了一趟軒轅山.看望白帝。

大概因為不再有案牘勞神、政事操心,白帝的傷恢復得很好,隻是耽擱的時間有些長了,所以走路時略有些不便,小夭很遺憾。

白帝瞅了璟一眼,笑道:「我已是糟老頭子,又沒有姑娘看我,走得難看一些有什麼關係?倒是璟的腿,如果能治還是治了。」

璟淡淡一笑,什麼都沒說,白帝也就沒再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