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一章 地下與地上(1 / 1)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當我置身於被譽為世界奇跡的位於陝西省驪山東麓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久久注視著一號坑內浩大的赳赳軍陣,腦海立刻幻化出當年秦始皇驅車揮劍,率領虎狼之師,戰車轔轔,旌旗蔽日,橫掃六合,中國一統,威震四海的壯麗畫卷。且不講二號坑和三號坑內兵馬俑的雕塑藝術如此精湛,單就麵積達14620平方米的一號坑內排列的6000多個兵馬俑,任意取出一個都價值連城。況且,這個偶然間發現並發掘出來的兵馬俑,隻是整個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據《史記·始皇本紀》載,始皇羸政吞並天下後,驅使刑徒70餘萬人修築陵墓,曆時36年之久,從而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且內涵最為深厚的帝王陵墓。墓內“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見天文,下見地裏,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整個墓塚為四方錐形,底邊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高55米。四周除了兵馬俑,還有眾多陪葬墓。倘若將整個秦始皇陵全部開掘出來,其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無論怎樣大膽估量都不會過分。

與此同時,我的大腦屏幕像電影的蒙太奇一樣不禁疊映出在其它地區發掘出來的眾多稀世瑰寶的鏡頭:出土於山西扶風任家村西周時期的大克鼎;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墓中出土的迄今我國所知最早的金縷玉衣和器皿中的青銅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和鎏金銀蟠龍紋壺;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出土的被郭沫若稱為“世界罕見的藝術珍品”的馬踏飛燕;湖北隨州市出土的係戰國早期所製的曾侯乙墓編鍾,還有無數從墓穴中出土的史前以及商周至明清各朝代的陶器、青銅器、玉器、壁畫、竹簡和綿帛等等,似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遺存全部藏匿於地下墓穴之中。

然而,與之截然不同的是,我在出訪歐洲一次國家時發現,其曆史文化珍存幾乎都昂然矗立於地上。如意大利首都羅馬,不僅保存著比作為七朝古都西安的明城牆還要早一千二百多年的大鬥獸場,還保留著公元195年建立的作為羅馬象征的圓柱廣場和六百年前修建的陳列著無數珍寶的羅馬藝術博物館。整個羅馬城,擁有一千多座具有數百年曆史的教堂、修道院和神學院等,加之作為城中之國的梵蒂岡那僅主體建築就占地3.64萬平方米的聖彼得大教堂,使整個羅馬儼若一幅具有上千年文化曆史的氣勢恢宏的立體畫卷。此外,還有巴黎、倫敦、維也納、布拉格、布拉迪斯拉發、布達佩斯和莫斯科等,都無一列外地在地上麵彰顯著本國和本民族文化曆史的輝煌。

那麼,地下與地上,究竟意味著什麼發人深省的含義?人曰,戰爭是曆史文化最血腥的殺手。故然,我國曆史上因改朝換代發生過無數次的戰爭;但是,隻要翻閱一下《世界戰爭大全》就會發現,我國曆史上發生的戰爭較之在歐洲版圖上發生的戰爭,無論是次數還是規模都遜色得多。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國的曆史文化遺存不能在地上而隻能在地下呢?竊以為,隻要我們想一想西楚霸王項羽兵進鹹陽(今西安),一聲令下,對“覆壓三百餘裏”,“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的阿房宮付之一炬,以及“文革”中“紅衛兵”瘋狂地揮舞“鐵掃帚”使無數曆史文物頃刻間遭到沒頂之災,就不難得到詮釋。由此說來,一個文化缺失和對自己的民族文化失缺認知和頂禮膜拜的人,一定是個愚氓和叛逆,其地位越高,勢利越大,對文化和文明屠戮越甚。一個人是如此,一個團體和一個民族又何嚐不是如此?這裏,真的應該感謝我國傳統的土葬形式以及曆史上的帝王將相和富胄商甲等將奇珍異寶“轉移”於地下,不然,我國的曆史文化將變得多麼的空無與蒼白,那可真是“茫茫大地一片真幹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