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章 《綴珠集》誕生記(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由中國戲劇出版社近日出版的《綴珠集》一書,一個令人刮目地奇異之處,則是封麵書名為《綴珠集》,魏積良著,張瑞齡書。怎麼一本書居然似乎兩個作者?著與書又為何意?似乎頗使人迷惘與費解。

常言道:解鈴還需係鈴人。由於此書是餘從中“摻合”,扮演了“紅娘”角色,因此現將原委合盤托出。

數月前,現任天津市北辰區政協主席的魏積良君告之於我,不久前北京的一個名聲顯赫的文化單位將編輯一部《中華名人格言》大典,向其致函索稿。其當時工作繁多,便從已出版的《世說漫議》與《域外芻議》兩部書中遴選了幾條,權作應征。殊料,竟被選中了四則,而且還被評為上乘之作。其頗受鼓舞,便萌生一念,想來個好風憑借力,除從已出版的兩部著作中擴大采擷範圍,加之從正著手撰寫的《杜騙淺議》一書中選擇一些精彩銘句,再經過一番刪繁就簡,句斟字酌,架構成一本新書。餘一聽立刻擊節:“我看可以!”因為,“上邊”正推進公民道德教育,社會也呼喚正氣,豈不是“政通人和”而順應潮流?積良君的“三議”,均意在振民育德,匡正時弊,正可謂是“三個麵向”之作。餘與積良君相識雖隻有不算長的幾載,但其對餘非但不嫌淺陋,反而抬愛有加。其相繼問世的《世說漫議》和《域外會議》,從編輯到出版,都大撒手般地交給餘操辦。餘雖不才,但尺度誠衡,盡心竭力,每每令其感到與餘不枉神交。積良君不久前又加盟餘為院長的“世華院”的研究員行列,彼此過從又加深了一層。

積良君端地是言必行,行必果。時間跨度不過百日,便按內容旨皈切分整合成30節、120句、計3000字,將定名為《綴珠集》的書稿交付給餘。

休看著僅有的3000字,可每一句都屬格言,不但字句凝練而且含義雋永,未經反複推敲難以玉成。積良君身為一個直轄市的區政協主席,雖不是日理萬機,但其卻將領銜的政協彈撥得節奏分明,錚錚作響,張弛有致,聲色相彰。不像有的政協純係“93俱樂部”(即上午9點上班,下午3點下班,中間不是“一杯茶,一顆煙,一張報紙看半天”,就是“侃大山”和“碼長城”,或者是以調研為名到基層單位下車伊始後胃口大開地“撮一頓”),無所事事。而積良君的寫作,幾乎都是利用晚上和假日時間燈下伏案,斟酌損益,陶冶灼見,辛勤筆耕。但是,僅有3000字要印製成一部書,顯然過於單薄。然而,其與餘確心有靈犀,便一起商談可否請被譽為“當代中華第一楷書”的張瑞齡先生將3000字揮毫以字帖形式寫成小揩,在排版時附以正文,加之“序”與“書評”一律豎排,並以16開本,排出140頁左右,不但獨出心裁,別出一格,而且再也不會顯得單薄了。如能實現此構想,豈不善哉美哉!

可是,積良君最為擔心的,是不能令張瑞齡先生勉為其難。因為其與張瑞齡先生有過交往,知曉張瑞齡先生聲譽日隆,索取墨寶者應接不暇,並且潤格日益飆升。可是餘卻心裏有底,於是就來了個大包大攬。說起餘心中的這個底數,倒不是緣於張瑞齡先生為“世華院”的顧問,而是餘與張瑞齡先生的相交相識應以“年代”掐指。俗話說:日久見人心。餘對張瑞齡先生人品的觀察與認知,足以稱得上是“入木三分”。其為人忠厚,不善言辭,更不會耍奸使滑。其對書藝孜孜以求,六十餘載臨池不綴,潛心鑽研,矢誌不渝,並且師古而不泥古,自出機抒,標新立異,故而其精美楷書,聲名遐邇。其在1993年就出版了包括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董必武和陳毅等老一代革命家詩詞精選的大型係列書法字帖,接著又出版了《唐詩三百首小楷墨跡》、《宋詞三百首小楷墨跡》和《元曲三百首小楷墨跡》的大氣磅礴的小楷書法字帖。1988年其書成的125米的小楷藝術長卷——《古文觀止》,堪稱世界之最。在新世紀到來之際,其首創中國絲綢版小楷《孫子兵法》特級珍藏書冊,被列入國家館藏專著。尤其是矗立在華北烈士陵園的英雄紀念碑,正麵是毛澤東同誌的題詞,右麵是鄧小平同誌的題詞,左麵是江澤民同誌的題詞,背麵的碑文則由張瑞齡先生書寫,從而享有“三代領導人,一代書法家”之美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詞誕生地北京市房山縣的碑文,也是由張瑞齡先生操觚。海南省三亞市被稱為世界之最的海上觀音聖像,前麵長達一千多字的碑文,也是由張瑞齡先生沐手書寫,從而名震海內外。一個月前,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提出“八榮八恥”,張先生即刻書寫成小楷,贈送全體政協委員每人一冊,成為書寫“八榮八恥”第一人。但是,盡管張瑞齡先生已是大名鼎鼎,卻淡泊名利,不以“大師”自詡,不恃聲名傲世,在潤格上也不“漫天要價”和“六親不認”,而是將自己定位於“書法愛好者”,從而依然謙和及厚道地“以文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