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1.吳末帝孫皓(1 / 1)

孫皓(242年—284年),字元宗,中國三國時代東吳的第四代君主(264年-280年在位)。他是孫權被廢去皇太子地位的第三子孫和的長子,也是東吳的最後一位皇帝。

雖然他的前任孫休已經有兒子,但孫休去世時這個兒子十分年幼。群臣鑒於蜀漢之亡,認為主少國危,想立一個較年長的君主,所以作為廢太子孫和的長子孫皓便被擁立繼位。孫皓即位後,追諡父親為文皇帝,並為他舉行祭祀。

據《三國誌》記載,孫皓初立時,下令撫恤人民,又開倉振貧、減省宮女和放生宮內多餘的珍禽異獸,一時被譽為令主。但很快他便變得粗暴驕盈、暴虐治國,又好酒色,從而民心喪盡。另外,他也把擁立自己的家臣殺掉(據說他們後悔擁立孫皓,被他知道而見殺),又曾遷都至武昌(今鄂州,非武漢),大興土木。

孫皓即位的次年,曹魏的司馬炎受禪稱帝,建立西晉。司馬炎本來打算立刻攻伐東吳,但國內讚成及反對征吳的兩派發生紛爭,使吳國在這段時期得以苟延殘喘。

孫皓曾任用陸遜的族子陸凱為丞相。陸遜次子陸抗亦被孫皓委派鎮守襄陽等處的邊防。兩人均是東吳名臣。據正史記載,孫皓曾對兩人的直諫有所不滿,但因他們家族勢大,孫皓始終沒有懲罰他們和他們的子孫。

陸凱、陸抗二人於269年和274年相繼去世。吳國失去了兩位重臣,政局轉壞。不久,西晉內部達成了伐吳的一致意見,遂於280年揮軍南下。在西晉強大的軍事攻勢下,吳軍毫無抵抗之力。結果建業陷落,吳國滅亡,孫皓本人也成了晉武帝的俘虜。

孫皓歸晉之後,被封為歸命侯,四年後去世。

孫皓以茶代酒

晉朝陳壽的《三國誌》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吳王孫皓每次大宴群臣,座客至少得飲酒七升,雖然不完全喝進嘴裏,也都要斟上並亮盞說幹。有位叫韋曜的酒量不過二升,孫皓對他特別優待,擔心他不勝酒力出洋相,便暗中賜給他茶來代替酒。

這件事出現在該書的《吳誌。韋曜傳》。韋曜字弘嗣,原名韋昭,陳壽為了避晉武帝之父司馬昭的違,所以改為韋曜,吳郡雲陽人,以博學多聞而為孫皓所器重。

但孫皓卻是一個暴君,他是吳國的第四代國君,也是末代君主,在位之前被封為烏程侯,景侯死後他繼為國君,性嗜酒,又殘暴好殺。當他對韋曜頗為欣賞時,可以酒席之間暗中作弊,偷偷地用茶換下韋曜的酒,使之得過“酒關”。但是當韋曜一旦違逆其意,便翻臉不認人,拔刀以對。

韋曜為人卻是耿直磊落,他可以在酒宴上暗地裏玩些“偷梁換柱”、“暗渡陳倉”的把戲,但一旦事關國是,由一是一,二是二,實事求是。於是當他在奉命記錄關於孫皓之父南陽王孫和的事跡時,因秉筆直書了一些見不得人的事,觸怒了孫皓,竟被殺頭送了命。

但是“以茶代酒”一事直到今天仍被人們廣為應用,並稱得上是一件大方之舉、文雅之事,這無論是孫皓還是韋曜,都是始料未及的。

孫皓早先被封為烏程侯的烏程(今浙江湖州南)也是我國較早的茶產地。據南朝劉宋山謙之《吳興記》說,烏程縣西二十裏有溫山,出產“禦荈”。荈即茶也。一般學者認為,溫山出產“禦荈”可以上溯到孫皓被封為烏程侯的年代,即吳景帝永安七年(264年,是年景帝死,孫皓立)前後,並且還有當時已有禦茶園的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