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李白(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安西都護府,今巴爾喀什湖南麵的楚河流域),後遷居四川。天寶初,入長安,賀知章一見,稱為謫仙人,薦於唐玄宗,待詔翰林。後漫遊江湖間,永王李璘聘為幕僚。璘起兵,事敗,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貴州省)。中途遇赦,至當塗依李陽冰,未幾卒。是唐代著名詩人,有《李太白集》。

李白生平

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範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並“好劍術”。相信道教,有超脫塵俗的思想;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他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李白約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遊。在此後十年內,漫遊了長江、黃河中下遊的許多地方,開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長安,爭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歸。天寶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作為文學侍從之臣,參加草擬文件等工作。不滿兩年,即被迫辭官離京。此時期李白的詩歌創作趨於成熟。此後11年內,繼續在黃河、長江的中下遊地區漫遊,“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他仍然關心國事,希望重獲朝廷任用。天寶三載,李白在洛陽與杜甫認識,結成好友,次年分手後未再會麵。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宣城(今屬安徽)、廬山一帶隱居。次年十二月他懷著消滅叛亂、恢複國家統一的誌願應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觸怒肅宗被殺後,李白也因此獲罪,被係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不久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途中遇赦得歸,時已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詩歌的藝術成就

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是偉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說自己的詩是“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嘯傲淩滄州”。杜甫稱讚他的詩也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種無比神奇的藝術魅力,確是他的詩歌最鮮明的特色。他的詩歌,不僅具有最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還創造性地運用了一切浪漫主義的手法,使內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統一。

李白不是一個“萬事不關心”的詩人,相反,他似乎什麼都關心,很多生活他都體驗過,表現過。盡管沒有一種生活能永遠使他滿足,但他那熾熱的感情,強烈的個性,在表現各種生活的詩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處處留下濃厚的自我表現的主觀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他要控訴自己的冤曲,就說:“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長安,就是:“狂風吹我心,西掛鹹陽樹。”他登上太白峰,就讓“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他要飲酒,就有洛陽董糟丘“為餘天津橋南造酒樓”。他悼念宣城善釀紀叟,就問:“夜台無李白,沽酒與何人?”這種強烈的自我表現的主觀色彩,從藝術效果來說,有的地方使詩歌增加了一種排山倒海而來的氣勢,先聲奪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讓人讀來感到熱情親切。當然,這種主觀色彩,並不限於有“我”字的詩句和詩篇,例如在很多詩篇裏,魯仲連、嚴子陵、諸葛亮、謝安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當作第一人稱的代用語,讓古人完全成為他的化身。

李白的政治悲劇與文學成就

李白的思想以儒家學術為主體,道家學術為輔,雜糅名、墨、法、兵諸家思想。其思想體係之博雜,實屬少見。然浸透其骨髓的,主宰其一生的,無疑是儒家“亞聖”孟子的修、齊,治、平思想及其調和儒道兩家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學說。故與先秦至盛唐眾多知識分子先入世、後出世的人生選擇如出一轍,李白終其一生,均對博取高官,建功立業表現出極大的政治熱情。李白一生都在為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和美好願望而奮鬥,但結果既未能由布衣直取卿相,兼濟天下,也未能從宦途從容隱退,獨善其身,而是棲棲皇皇,終日與失意和挫折為伍。冷靜的審視曆史史實,李白之所以懷才不遇,成為政治上的悲劇任務,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種不利因素外,更為重要的恐怕還在於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質的匱乏。首先,李白對政治幼稚無知,其大言不切於實際和虛名不適於用。因此,在人生的幾次大好機遇中,他均未能把握住,一直坐失良機,徒成悔恨。其次,李白的誌行遊移不定與情緒的瞬息多變,顯然有悖於政治家所應具備的精神素質,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既有雄心壯誌,也有頹唐潦倒,既有進取精神,也有消沉意誌,既有自我張揚,不卑不亢,也由曲意逢迎,自責自憐,既有愛國赤誠,民本良願,也有狎妓解悶,泄憤惡念。總之,李白的情緒多變與放浪形骸,早就注定了他在政治上庸庸無為,含恨而終的必然命運。也許正是因為政治上慘遭失敗,反過來就促使詩人“不平則鳴”,在文學領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當李白從複雜的政治鬥爭中轉移到他所熱愛的詩歌創作時,詩人的愛國赤誠,善良人性,瀟灑風神,天賦才情和主體精神則如大江奔海,熔岩乍噴般揮灑自如,並幻化成無數扣人心弦的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