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3.白居易(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白居易16歲時,已經寫出不少可以傳世的好詩,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詩《賦得古原草送別》。據說白居易初到長安,去拜見老詩人顧況。顧況聞他名居易,便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恐不易。”及讀到這首詩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大為讚賞,說有這樣的文筆,居長安不難。這首詩,確見白居易才情非凡。

自到長安,顧況為之延譽後,白居易有時居長安,有時在別處,曾去過徐州、襄州、杭州等地,交結了一些詩人,真正開始了他的詩人生涯。他27歲方從鄉試,次年為宣州刺史崔衍所賞識,送往長安應試,貞元十六年(800年)29歲時,以第四名及進士第,31歲時,試書判拔萃科,與元稹等同時及第,與元稹相識,從此成為莫逆之交。在32歲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書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3歲時自洛陽徙家於秦,卜居渭上,距長安約百裏,到35歲時,罷校書郎,隨後又授周至縣尉。次年,他由周至縣尉調充進士考官,補集賢院校理。這年冬季,授翰林學士,就在授翰林學上這一年前後,娶楊虞卿從妹為妻,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遺。

當時任宰相的李吉甫對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滿,或黜或貶。初任拾遺的白居易上《論製科人狀》,極言不當任意貶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當時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在此後幾十年的牛李黨爭中,白居易始終為李德裕所排擠,由此決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順利。他任拾遺期間,克盡職守,屢陳時政,難免使得皇上或權臣不滿。

元和六年(811年)四月,因母親去世,白居易丁憂居渭村,而他的愛女金鑾子也在這一年夭折。居渭村三年多,白居易又貧又病,好友元稹時常分俸濟其困難。元和九年(814年)冬,授太子左讚善大夫,後因上疏請急捕刺武元衡者,為宰相所惡,被貶為州刺史,又為中書舍人王涯所讒,追詔再貶為江州司馬。此次連續被貶,對白居易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和教訓,使他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為避禍遠嫌,“不複愕愕直言”,“世事從今口不言”。在江州,他自稱為“天涯淪落人”,以遊曆山水、作詩為事,慕起陶淵明來,希望作個隱逸詩人,並轉而事佛,企圖從佛教中求得解脫。總之,被貶江州司馬,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轉折。

白居易在江州四年,後移忠州,元和十五年召還。憲宗崩,穆宗繼位,授中書舍人,後又拜尚書主客郎中,知製誥,加朝散大夫,轉上柱國。白居易精神重又振奮,詩雲“得水魚還動鱗發,乘軒鶴亦長精神。”但因當時朋黨之爭仍很激烈,他不但不能有什麼作為,而且“終日多憂惕”,驚歎“高有罾繳憂,下有陷阱虞”。很快又感到失望。他恐再遭權幸讒害,不敢久留朝中,便請求外任,於長慶二年(822年)出為杭州刺史,避開了朋黨殘酷傾軋的朝廷,從此思想進一步消沉,詩雲:“誰知名利盡,無複長安心。”“敢辭官遠慢,且貴身安妥。”榮枯任之,聽天由命,頗有些與世相忘的意思了。為了滌除人生煩惱,白居易以妓樂詩酒放情自娛。他蓄妓與嗜酒無厭,直到暮年。蓄妓玩樂,始自東晉,唐代比較普遍,而在白居易身上表現得最為突出。從他的詩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幾個。嗜酒,據他自己說,“唯以醉為鄉”,“往往酣醉,終日不醒。”宋人統計白居易詩,說他“二千八百首,飲酒者九百首。”所以如此,都是為了逃避現實,自我麻醉。他還進一步從佛教中尋找精神倚托,尋求解脫之法,用佛家消極出世思想麻醉、安慰自己。《大宋高僧傳》所載白居易向名僧致禮稽問佛法宗意,與名僧探討佛理妙義,多在出守杭州後。白居易進而持齋坐道場,並且從此後一直好佛,經常持三長月齋,即在一、五、九月在家坐道場。所以白居易又為古代文人中崇佛、達觀的代表,曆代不少人對他稱讚備至。其實,他之崇佛,並非真心事佛,而是為了解除煩惱,尋求解脫,是對社會的消極反抗,是一種退縮,也是在當時社會環境中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是仕途坎坷,感到失望所致。飽經憂患後,才潛心釋氏以寄托。白居易晚年所撰《醉吟先生傳》自我表白雲:“性嗜酒、耽琴、淫詩。凡酒徒、琴侶、詩友多與之遊,遊之外,棲心釋氏”。可知他是先酒樂而後佛的。他甚至懷疑真有佛否。同時又煉丹學道。從嚴格意義上講,白居易並不是一個真正的佛教信徒。同時,他之崇佛,還出於健身的原因。這便是他有時一邊持齋、坐道場,一邊又在心中想著妓樂美酒的原因。

雖則消極、蓄妓、耽酒、信佛,但在杭州刺史任上,他政績斐然,關心民間疾苦,最為人稱道的是修築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們為了懷念他,名所築之堤為“白堤”,此外,還浚城中六井,以供市民飲用。

長慶四年(824年)五月,在杭州任期滿。除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於是,他卜居於洛陽履道裏。至此為官20來年,竟然湊不足買房錢,隻好以兩匹馬抵償,於此可見他為官之清廉。第二年,他除蘇州刺史,在蘇州刺史任上隻一年多,便因病免郡事。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劉、白二人結伴歸洛陽。一年後,白居易又轉刑部侍郎,封晉陽縣男。58歲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稱病,免歸,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從此不複出,後除河南尹,尋以病免,64歲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因心境消極和健康原因,他不願再為官了。60歲時,兒子阿崔夭折,這對詩人又是一打擊,73歲時,曾施家財開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舟揖。卒年75歲。

從白居易一生仕途看,雖多為官,但總不順利,老是處於一種憂憤不安的狀態中。作為一個詩人,卻成就極大,可以說名動朝野,甚至婦孺皆知。大概因為他青少年時期的顛沛流離和以後的數次被貶,多為外官,經曆極廣,對社會有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為千古不朽的大詩人。

白居易將自己的詩歌分為四類,諷諭詩之外,還有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也大都寫得很好。總的來說,前期詩歌較後期詩歌更有價值。因為世途險惡,他後來的詩作再也沒有了中青年時期的鋒芒,是十分令人惋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