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5.魚玄機(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大唐盛世,詩才輩出,不但須眉稱雄,也有不少女詩人脫穎而出,魚玄機就是其中留傳佳作甚多的一位。這位美麗多情的才女,也曾得到多情公子的輕憐蜜愛,誰料世事滄桑,命運又把她塑造成一個放蕩縱情的女道士,最終為爭風吃醋殺死了自己的侍婢,自己也走向了刑場,空留下無限的歎息。

魚玄機,原名幼薇,字慧蘭,唐武宗會昌二年生於長安城郊一位落拓士人之家。魚父飽讀詩書,卻一生功名未成,隻好把滿腔心血都傾注到獨生女兒魚幼薇身上,對她刻意調教。小幼薇在父親的栽培下,五歲便能背誦數百首著名詩章,七歲開始學習作詩,十一、二歲時,她的習作就已在長安文人中傳誦開來,成為人人稱道的詩童。

魚幼薇的才華引起了當時名滿京華的大詩人溫庭筠的關注,於是在暮春的一個午後,專程慕名尋訪魚幼薇。在平康裏附近的一所破舊的小院中找到了魚家。平康裏位於長安的東南角,是當時娼妓雲集之地,因這時魚父已經謝世,魚家母女隻能住在這裏,靠著給附近青樓娼家作些針線和漿洗的活兒來勉強維持生活。就在低矮陰暗的魚家院落中,溫庭筠見到了這位女詩童,魚幼薇雖然還不滿十三歲,但生得活潑靈秀,纖眉大眼,肌膚白嫩,儼然一派小美人風韻。溫庭筠深感這小姑娘生活的環境與她的天資是多麼不相稱,不由得油然而生憐愛之情。

溫庭筠委婉地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並請小幼薇即興賦詩一首,想試探一下她的才情,看是否名過其實。小幼薇顯得十分落落大方,毫無拘促為難的模樣,她請客人入座後,站在一旁,撲閃著大眼睛靜待這位久聞大名的大詩人出題。溫庭筠想起來時路上,正遇柳絮飛舞,拂人麵頰之景,於是寫下了“江邊柳“三字為題。魚幼薇以手托腮,略作沉思,一會兒,便在一張花箋上飛快地寫下一首詩,雙手捧給溫庭筠評閱,詩是這樣寫的: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

影鋪春水麵,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窟,枝底係客舟;

蕭蕭風雨夜,驚夢複添愁。

溫庭筠反複吟讀著詩句,覺得不論是遣詞用語,平仄音韻,還是意境詩情,都屬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這樣的詩瞬間出自一個小姑娘之手,不能不讓這位才華卓絕的大詩人歎服。從此,溫庭筠經常出人魚家。為小幼薇指點詩作,似乎成為了她的老師,不僅不收學費,反而不時地幫襯著魚家,他與幼薇的關係,既象師生,又象父女、朋友。

不久之後,溫庭筠離開長安,遠去了襄陽任刺史徐簡的幕僚。秋涼葉落時節,魚幼薇思念遠方的故人,寫下一首五言律詩“遙寄飛卿”:

階砌亂蛩鳴,庭柯煙霧清;

月中鄰樂響,樓上遠日明。

枕簟涼風著,謠琴寄恨生;

稽君懶書禮,底物慰秋情?

飛卿是溫庭筠的字,他才情非凡,麵貌卻奇醜,時人因稱之“溫鍾馗”。也許是年齡相差縣殊,也許是自慚形穢,溫庭筠雖然對魚幼薇十分憐愛,但一直把感情控製在師生或朋友的界限內,不敢再向前跨越上步。而情竇初開的魚幼薇,早已把一顆春心暗係在老師身上,溫庭筠離開後,她第一次借詩句遮遮掩掩吐露了她寂寞相思的心聲。不見雁傳回音,轉眼秋去冬來,梧桐葉落,冬夜蕭索,魚幼薇又寫出“冬夜寄溫飛卿”的詩。

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

滿庭木葉愁風起,透幌紗窗惜月沈。

疏散未聞終隨願,盛衰空見本來心;

幽棲莫定梧桐樹,暮雀啾啾空繞林。

少女的幽怨如泣如訴,心明如鏡的溫庭筠哪能不解她的心思?倘若他報以柔情萬種的詩句,魚幼薇也許就成了溫夫人,但他思前想後,仍抱定以前的原則,不敢跨出那神聖的一步。

唐懿宗鹹通元年,溫庭筠回到了長安,想趁新皇初立之際在仕途上找到新的發展。兩年多不見,魚幼薇已是婷婷玉立、明豔照人的及笄少女了,他們依舊以師生關係來往。

一日無事,師生兩人相偕到城南風光秀麗的崇貞觀中遊覽,正碰到一群新科進土爭相在觀壁上題詩留名,他們春風滿麵,意氣風發,令一旁的魚幼薇羨慕不已。待他們題完後,魚幼薇也滿懷感慨地悄悄題下一首七絕:

雲峰滿月放春睛,曆曆銀鉤指下生;

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

這首詩前兩句氣勢雄渾,勢吞山河,正抒發了她滿懷的雄才大誌;後兩句筆鋒一轉,卻恨自己生為女兒身,空有滿腹才情,卻無法與須眉男子一爭長短,隻有無奈空羨!

幾天之後,初到長安的貴公子李億遊覽崇貞觀時,無意中讀到了魚幼薇留下的詩,心中大為仰慕,隻想一睹這位題詩奇女子的風采。可惜李億這次來京是為了出任因祖蔭而榮獲的左補闕官職,忙於官場應酬,一時無暇去打聽魚幼薇的情況,隻是在心中記住了這個名字。

就任後,李億這位來自江陵的名門之後,開始拜訪京城的親朋故舊,溫庭筠在襄陽刺史幕中,曾與李億有一段文字交往,因而李億也來到了溫庭筠家中。在溫家的書桌上,一幅字跡娟秀的詩箋令李億眼睛一亮,這是一首抒情六言詩:

紅桃處處春色,碧柳家家明月;

鄰樓新妝侍夜,閨中含情脈脈。

芙蓉花下魚戲,帶來天邊雀聲;

人世悲歡一夢,如何得作雙成?

詩句清麗明快,詩中人兒幽情纏綿,使得李億為之怦然心動。待他問明詩作者,原來就是那個題詩崇貞觀的奇女子魚幼薇,李億心中更加激動。

溫庭筠把李億微妙的神態看在眼裏,暗中已猜中他的心思。他想:李億年方二十二,已官至左補闕,可謂前途無量,而他人又生得端正健壯,性情溫和,與魚幼薇還真是天設地造的一對。於是,好心的溫庭筠出於對魚幼薇前途的考慮,為他們從中撮合。李億與魚幼薇當然是一見鍾情,在長安繁花如錦的陽春三月,一乘花轎就把盛妝豔飾的魚幼薇,迎進了李億為她在林亭置下的一棟精細別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