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1.柳永(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白衣卿相柳永(987年—1053年),崇安(今屬福建)人。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由於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耽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製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柳詞內容有三類:

描寫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風尚,《望海潮》最為有名。這是一首最早出現的,由文人創作的長調慢詞,它形象地描繪出錢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華富庶。

描寫男女情愛。這類詞中有表現下層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對他們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風波》,有寫妓女悲苦和她們對輕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遊》,有寫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愛情生活的,如《迷仙引》。

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詞作的另一重要內容。

生平

柳永的父親、叔叔、哥哥三接、三複都是進士,連兒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卻仕途坎坷,景佑元年(1034年),才賜進士出身,是時已是年近半百。曾授屯田員外郎,又稱柳屯田。詞作極佳,流傳甚廣。其作品僅《樂章集》一卷流傳至今。描寫羈旅窮愁的,如《雨霖鈴》、《八聲甘州》,以嚴肅的態度,唱出不忍的離別,難收的歸思,極富感染力。

柳永一生都在煙花柳巷裏親熱唱和,大部分的詞誕生在笙歌豔舞、錦榻繡被之中,當時歌妓們的心聲是:“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麵。”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們集資營葬。死後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歌妓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並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

軼事

奉旨填詞柳三變:柳永《鶴衝天》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評他:“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將名字抹去。柳永自稱:“奉旨填詞。”

三秋桂子,十裏荷花:據說完顏亮讀罷柳永的《望海潮》一詞,稱讚杭州之美:“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誌”,隔年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

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柳永為舉子時,多遊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餘仕丹徒,嚐見一西夏歸朝官雲:‘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並且柳詞可分俚、雅兩派。

風流才子柳永的沉淪

評說柳永,不管你怎樣看待,也得承認他是中國文學史上首屈一指的風流才子。李白有才氣,蘇軾也風流。若要也才子,也風流,且把才氣與風流玩得出雲入畫,遊刃有餘。恐怕李白與蘇軾是難以望及柳永的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