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白血病(1 / 2)

白血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血液係統惡性疾病。其特征為白細胞及其幼稚細胞(白血病細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組織中無自製能力地彌漫增生,浸潤各種組織產生不同的症狀。國外自1845年起開始認識本病,至今雖已有一個半世紀,但病因尚未完全闡明,可能與遺傳、病毒感染及某些理化因素(如電離輻射、苯、氯黴素、某些農藥中毒)等有關。國內外尚無特異的藥物能徹底治愈。西醫采用聯合化療方法誘導緩解,但有明顯的毒副作用。有資料表明,我國白血病死亡率3~4/10萬,預後較差。

中醫無白血病這一病名,但類似症候在曆代的一些醫書中有所記載。如《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中描述的“五勞虛極羸瘦”,《聖濟總錄·虛勞門》之“急勞”等。而隨著病情的發展,可逐漸形成“症瘕”。因而,白血病可歸屬於中醫學中“虛勞”、“急勞”、“症瘕”、“積聚”、“痰核”等範疇中。

現代約自1955年起就開始應用中醫藥治療急性白血病。此後,直至60年代,是我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方法研究白血病的初始階段,這一時期,臨床資料及理論探討文章不多,僅23篇,且多數屬個案治療經驗。多數的臨床經驗總結主要是在70~80年代累起來的。70年代中,從中藥中提取出的靛玉紅、三尖杉脂堿等,經臨床驗證,對白血病療效良好,是我國發現的治白血病良藥,提示開發應用中醫藥對玫克白血病具有廣闊的前景。80年代報道病例數不斷增多,至1990年為止,國內期刊共發表了有關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治療白血病研究的文章近200篇(包括5例以下的個案50多篇)。據粗略統計,報道的總病例數有3000例左有,使研究不斷向縱深發展。如對白血病的病因調查研究和中醫學探討,從細胞動力學、免疫學指標、動物實驗對照治療和辨證分型與血象、骨髓及血、尿環核苷酸的關係等不同角度,進行了多方麵的研究,以探討中醫中藥的治療機理。還有人係統地研究了1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脈象變化特點,認為脈象的變化與疾病性質、感邪輕重和正氣盛衰有一定的規律,進一步完善了中醫診治白血病的係統性和完整性。從臨床應用來看,用中藥治療白血病有兩方麵的傾向:是根據已知中藥對白血病具有明確的療效,且本身毒副作用較小的特點,以中藥為主進行治療。二是利用中藥具有調整機體偏勝、降低化療藥物毒性的作用,以中藥為輔,配合西藥進行治療。據觀察,中西藥合用,療效一般優於單用中藥或西藥,故臨床上常以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為主。此外,也有一些用氣功、針灸、中成藥治療本病的零星報道。

用中醫藥治療白血病雖已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但如何使治療方案、療效標準趨於統一、穩定,減少組方用藥的隨意性,提高中醫藥的療效,除必要的文獻研究總結外,還需要臨床進一步作藥物篩選,有效成分分析及劑型改革等等。

中醫通過40年左右的經驗積累,加之病因學的調查,其病因病機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麵:

精氣內虛素體虛弱或長期偏食、早婚、房事不節、多次妊娠等因素致精血失守,損傷腎氣,不能主骨生髓移精於髒腑,以致精氣內虛,而成虛勞之體。

溫毒內伏溫毒之邪,侵犯人體,邪熱壅盛,耗氣傷血,正邪交爭,中腎傷髓,導致耗陰奪精,陰損及陽,最終造成陰陽兩竭。

七晴所傷情誌太過與不及,均可導致氣機不暢,氣血失和及陰陽失調,從而造成機體的抗邪能力降低。另外,情誌因素作為一種致病因素,對已確診的白血病患者可能造成第二次精神創傷,使病情加劇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