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十八章 瘦勁清逸 足稱“新樣”——記著名書法家弘濤(1 / 1)

初識著名書法家弘濤先生,為先見其“書”而後晤其麵。

那日,筆耕小憩,習慣地翻閱朋友新贈《中華當代翰墨藝術品精萃》一書,目光驀地落在一幅精湛的書法作品上。“三絕詩書畫,一宿歸去來”,兩行行書,如一幅優美的畫,似一首雋永的詩,抑或為一幕婀娜多姿的舞,又恰是一曲委婉動聽的歌,令人陶醉,撼人心魄。可謂迷戀忘返,難以自己,足見其魅力無限。難怪我這個書法鍾愛者立刻問明地址後不揣冒昧地捉筆致函向其表示欽慕之意。誰知,信發出二日,弘濤先生來電話稱,知道我身任《海內與海外》雜誌社主編,還依稀讀過我寫的文學作品,盛邀撥冗到其舍下一敘。

勿庸諱言,我與弘濤先生在其張揚著書香墨韻的“積跬齋”一見如故。

無拘束話題則沒有矯情,也無須含蓄,便直瞄直射,敞抒胸臆。弘濤先生雖為山東人,但其相貌卻不似大漢而頗為文秀,其談吐也非“狀若雷鳴”而是珠圓玉潤,修養有素。為著使我對其有個立體的了解,他簡要地介紹了其父於抗日戰爭初期參加革命隊伍後拮據的家境,講述了他6歲習書以沙灘為紙以樹枝代筆,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因受父親株連而屢遭磨難,以致使他專心致誌地竭力攀登書藝的高峰。爾後他背誦了一首他的七絕詩作為佐證:“鍾王歐柳顏蘇米,數年積學求藝理,我拜眾家為賢師,融古出新越藩籬。”

“這是我出版的一本書法集,請過目。”弘濤先生星眸亮目,風度謙然。

我接過由中國三峽出版社出版的這部設計典雅的《弘濤書法集》,翻過扉頁,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鐸先生撰寫的前言裏幾行醒目的評介性文字撲入眼簾:“弘濤的書法,有深厚紮實的功底,他才思敏捷、博文強記。他從不同的審美角度進行了大量創作實踐,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走出了層次飽滿豐富,形式琳琅滿目,個性獨特鮮明,結章雅趣橫生的新路子。加之弘濤學養豐厚,筆力雄強,作品中更顯出‘險韻出奇,瀟灑飄逸,以方帶圓,點劃多姿’,處處洋溢著時代氣息,別開生路的特有風格。”李鐸先生這番話,是對弘濤先生幾十個春秋在書藝道路上苦苦求索的真實寫照。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倉頡作書,始製文字;甲骨鍾鼎,漢簡帛書;魏晉以降,代有名家。鍾繇“二王”,虞歐褚薛,顛張狂素,顏卿柳公,蘇黃米蔡,趙為元宗。所有這些曆史上的書壇泰鬥在書藝的殿堂上無不矗立起一座獨具風采的豐碑。那麼,怎樣才能在學習和繼承眾多先師書藝的基礎上創新呢?

博學強記,務求明徹。弘濤先生深諳,正因為中國書法藝術是一座恢宏的殿宇,高大而雄渾,不以頑強的毅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去解讀是難以一識廬山真麵目的。他自青年時期,就刻苦鑽研甲骨文、金文、篆書等古文字,為了一個疑點,常常從北京的遠郊徒步跋涉幾十公裏到市中心就教於專家教授。他在學習詩詞時,因囊中羞澀,就通宵達旦地抄書,至今保存完好的《漢語詩律學》、《唐詩三百首》等成為名副其實的手抄本。他每到一地,潛心考察和研讀當地的碑刻、墓誌和摩崖藝術。這樣,銖積寸累,集腋成裘,豐富了學識,開闊了視野。不久前,他寫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法理論巨著《中國書法藝術論》,對幾千年來的中國書法藝術做了係統而富於獨到見解的理論總結和概括。他說,隻有攀登峻嶺,方知道什麼是艱難、陡峭、雄渾和高大,因而才能曉得怎樣登攀和翻越,書藝亦概莫如此。

博學眾長,獨出“新樣”。弘濤先生在研修書藝中,師法造化,不立門戶,真、草、隸、篆無不苦習,從而融會貫通,自出機杼。他雖然對其他書體深得個中三味,然尤善作行書。他的行草,布局、造象、筆勢、結體做到形勢美與氣質美的和諧統一,灑脫而奇絕,飄逸中寓陽剛,靈秀中透風骨,騰挪中顯氣韻,外柔內剛,瘦而不弱,奇而不怪,剛而不霸,既有“二王”的瀟灑,又有顏柳的遒勁和魏碑的筆意,從而標新立異。近代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章太炎的學生、耄耋之年的著名古文字專家和書法家姚奠中先生,看過弘濤先生的書畫展後欣然命筆,讚曰:“看了‘弘濤書畫展’和《弘濤書法集》,十分欣喜!頗有‘得未曾有’之感。他的字,以瘦勁清逸為特點,亦以此與其他書家相區別。過去柳公權以善書卓然獨立於李唐後期,被稱為‘柳家新樣’。弘濤以柳為基,而參以魏碑之結體,轉折與李北海之縱馳,流利婀娜,時被拘檢,亦足稱為‘新樣’。”

在書藝的高山峻嶺中敢於獨辟蹊徑,自成“新樣”的弘濤先生,仍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在不斷求索中開創輝煌。

19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