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21、我一生中的八個重要抉擇(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我們還要年輕人樹立一種團隊精神。我覺得方正的成功在於一批有思想有頭腦的科學家和一群有科學頭腦的企業家的合作。方正成功決不隻是因為有一批像我這樣的科學工作者,恰恰是因為北大培養了一批企業家,兩者的結合才能把工作做好。我覺得我一生,有很多地方不如別人,但我有兩個優點:第一,洞察力,對機會的敏感;第二,我老覺得我不如別人。我總體上信心非常足,比如我們要占領日本市場,我們要成為中國廣電行業的老大,我們進入海外發達國家,我們充滿了信心,從來沒有喪失過信心。但是我總覺得我不如人,跟我合作的人,我覺得這個人那一點比我強,那個人另外一點比我強,我老覺得別人比我強。鬆下幸之助成為日本的管理之神,他說:“我有三個缺點,都被我變成三個優點:因為家裏窮,知道奮鬥才能成功;第二是,沒文化,懂得要自學,第三身體不好,懂得要依靠別人,三個弱點變成三個優勢。”覺得別人比自己強,能聽取意見,我覺得這是取得成就的一個重要原因。年輕人也需要能聽取意見,能夠團結奮鬥。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的結合是北大方正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日本人在這方麵做得比較好,當年鬆下彩電剛到美國的時候,一點名氣都沒有。但日本四家彩電廠商訂立協議:在國內賣高價,謀求利潤,在美國全部賣低價,成本價,占領美國市場。不到10年,鬆下和另外四家廠商的高性能和低價位的彩電把美國廠商打得一塌糊塗,這是下圍棋的做法。美國是喜歡打橋牌,兩家聯合起來跟另外兩家激烈的競爭,英特爾和惠普兩家發展了下一代的CPU,這兩家200億的大公司能夠合作,和另外幾家競爭,這是打橋牌的做法。中國就喜歡打麻將,(笑)孤軍作戰,看住上家,防住下家,盯住對家,自己多摸點好牌,(笑,掌聲)自己和不了,也別讓別人和。這種狀況被稱為東方的妒忌,你急,我妒忌你,比你還要急,是非特別多就是這個原因。

當然也有在團隊精神上非常出色的典範,我覺得我23年來學習的一個榜樣就是搞原子彈的這個榜樣,當時都是一批30多歲非常有才華的年輕人,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每個人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特別是鄧稼先,他本來是美國博士,很有才華,但鄧稼先最偉大的是讓才華比他更加出眾的人能夠發揮作用,鄧稼先的手下當時對原子彈做出頭號貢獻的是周光召,對氫彈做出頭號貢獻的是餘敏,這兩位的才華都在鄧稼先之上;鄧稼先的偉大,在於讓才華比他更加出眾的人能夠發揮他們的本領,所以我們要學習鄧稼先。

楊振寧先生曾經是鄧稼先的中學同學,大學又住在一個房間裏,非常了解;他跟美國的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戰後在一個物理研究所工作,所以他對兩個體係都非常了解。他曾經講過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他講:“鄧稼先假如是美國人,不可能成功領導美國的原子彈,假如奧本·海默是個中國人,不可能成功領導中國的原子彈。”這兩個人有很大的性格上的差別,鄧稼先非常的和善,愛護人才,大家一想鄧稼先做的事情,都會全力以赴地去支持。老鄧普遍得到大家人格上的尊重,是我自己能工作,大家也能發揮積極性的這種類型。而奧本·海默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人,他是一個才華出眾的人,他的導師曾經描述說,研究生奧本·海默經常打斷別人的講話,甚至於打斷導師的講課,走上黑板,拿起粉筆說:“你剛才那段話,可以用我下麵更好的辦法來替代。”然後滔滔不絕講下去――是一個才華出眾的人。中國需要有鄧稼先,也需要容納奧本·海默,但可惜中國的社會環境往往容納不了奧本·海默。所以中國要取得成績,可能更需要鄧稼先這樣的人,既有才華,又能容納別人有才華,當然我希望今後中國也能容納奧本·海默。

最後我送給大家一個公式來結束我的這場“狗皮膏藥”式的演講,這是美國心理學家榮格的一個公式,我非常讚賞,就是“IplusWeequalstoFullI”,人家很強調要體現自我價值,體現自我價值,需要把自己溶在“We(我們)”這個大集體裏麵,最終完全體現自我價值。我非常讚賞這個公式。把這個公式奉獻給大家――“IplusWeequalstoFullI!”,謝謝。(長時間的掌聲)

理解現代經濟學

錢穎一

因為我們一方麵要研究經濟,一方麵又要建設經濟。在我看來經濟學科的建設可以分解為兩個部分:一、經濟學科的國際軌是什麼?二、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錢穎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係教授。祖籍浙江,生於北京,1977年考入清華大學數學係,提前畢業。80年代初赴美留學,1982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1984年獲耶魯大學管理科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隨後即在斯坦福大學任經濟係助理教授,1999年至2000年在馬裏蘭大學任經濟學教授,從2001年起至今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係教授。錢穎一教授的研究領域主要是:組織和製度經濟學、轉軌經濟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

今天演講的大背景有兩個:一是中國加入了WTO,二是我們正在努力創辦世界一流大學。經濟學教育恰好夾在這兩個大背景中間,因為我們一方麵要研究經濟,一方麵又要建設經濟。在我看來經濟學科的建設可以分解為兩個部分:一、經濟學科的國際軌是什麼?二、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經濟學科的國際軌是什麼。這又分兩個方麵,首先是國外經濟學科的製度與運行,其次是現代經濟學的方法與內容。第一個問題我去年在北大演講的時候已經講過,介紹了國外經濟學科的體製、運行特色以及規律,這裏不再重複。我今天介紹的是我理解的現代經濟學的方法和內容。

這個問題有五個方麵。首先定義什麼是現代經濟學,這一問題國內和國外的理解是不盡相同的。接下來分四個方麵說明:先介紹現代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其次談談我如何理解數學在經濟學中的作用,這是一個現在十分熱門的話題。接下來介紹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前沿和發展特點。我們的用意並不在於麵麵俱到地表明現在有什麼前沿,而在於從這些發展中找出規律,讓我們借鑒。最後我會講到中國的經濟改革,看看現代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是否適合用來分析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

首先申明,國際上所講的經濟學學科不僅僅指經濟學專業,還包括金融、貿易、財政等等,是廣義的經濟學。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這裏講的現代經濟學,是國內經常提到的西方經濟學,指的是過去五十年來世界上發展起來的被公認的主流經濟學。

首先介紹現代經濟學的分析框架。

我既不講流派、學派,也不講新思潮新方法,而把注意力放在框架上。因為,通過在國外的學習和工作,我認識到,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學派,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可能有的觀點激進有的觀點溫和,可能有的多用數學有的基本排斥數學。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都用基本一致的分析框架。

過去,國內是把西方經濟學作為經濟學說史來學習的,學習其中的流派、學說等等,關注的是各個流派之間的不同,一個推翻另一個。沒有注意到其中隱含的基本一致的分析框架,這一點是與國外的經濟學教育不同的。

說到框架,有三點:

第一:視角。經濟學的視角,即所謂的“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視角代表了現代經濟學中比較一致的分析方法、切入點,這恰恰是其他學科不具備的。

經濟學有三個基本原始假定:個人偏好、技術製度約束、資源稟賦。個人偏好中經濟學假定個人是自利的,但是不要望文生義,自利完全可以包含利他。所有的經濟學家都從這三個基本假定出發而且一般隻從這三個假定出發,去研究一種均衡的狀態。談到均衡,也不要望文生義,認為經濟學隻研究均衡。例如,供求相等是一種均衡,但經濟學並不隻研究供求相等的情況。計劃經濟下長期處於短缺狀態,經濟學也研究“短缺”這種“均衡”,隻是需要重新定義。

我們應怎樣看待並估計某種狀態呢?經濟學家特別注重效率。由於對效率的關注,經濟學家分析問題是總是出人意料。人們的直接感覺或者說第一反映考慮的並不是效率而是利益的重新分配。例如,講到經理和投資者的矛盾,要不要保護小股東的利益?人們會覺得,如果保護小股東的利益,小股東的利益增加,經理人的權益會受損。如果不保護,則小股東受損,經理的利益增加。但是,在經濟學家看來,這不是簡單的重新分配問題,如果不保護小股東,下一年小股東就不會拿出錢來,經理就當不成經理。這一視角是政治學、社會學所不具備的。

總之,從三個基本假設出發,分析均衡狀態,並評估它的效率,即是否能在不損害其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增加某個成員的利益,這就構成了所有經濟學家分析問題的基本視角,不論他是左派是右派,喜歡運用數學還是排斥數學。

第二:參照係。現代經學理論提供了多種參照係,最重要的有三個:

一是資源配置問題中的一般均衡理論:在充分競爭的條件下,沒有政府幹預時,市場的看不見的手會把資源如此配置,使得均衡點是有效率的。

二是產權問題上的科斯定理:如果沒有交易成本,產權分配與效率無關。

三是公司金融領域的公司金融領域的MM定理(莫迪格裏阿尼-米勒定理):公司價值與公司融資中股本金和債務的比例無關。

這三個定理的作用不在於他們準確地描述了現象,而在於他們為進一步描述現實的分析提供了參照係。正如阿羅在討論到經濟理論的作用時所說的:一般均衡理論有五個假定,每一種假定都以一種方式與現實不符,但它是現代經濟學中最有用的定理之一。為什麼?按我的理解,它提供了一種參照係。參照係在任何一個理論結構中都是有用的,正如在物理學中,無摩擦的狀態是不現實的,而無摩擦狀態下的定理也是最基本的。有摩擦的情況是從無摩擦的情況推導出來的。經濟學中也是如此,科斯定理中交易費用不存在是不可能的,MM定理中說公司價值與公司融資中股本金和債務的比例無關,也是與現實不符的。它們的作用並非直接描述問題,而是給了一個標尺,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可以拿此去比對。

我在哈佛大學做學生時,一個教授說過,一個受過經濟學係統訓練的人與沒有受過的人的區別在於:受過經濟學係統訓練的人心中有幾個參照係,談到問題時總會和這個參照係做一個對比,從中引出種種分析。就像常說的“記者經濟學”,許多記者有銳利的眼光,分析問題十分深刻,感染力也很強,但他們寫的東西與受過係統訓練的經濟學家寫的東西是有差別的,差別在於:經濟學家心中有參照係,寫起東西來是具有一致性的。

有了參照係本身還不夠,因為參照係離現實太遠,現代經濟學還有第三個部分:分析工具。

分析工具往往表現為數學模型,但也有不是的。下麵舉例說明,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模型後麵都有經濟想法,經濟想法再和數學工具結合起來就能說明現實問題。

例如,在企業理論中出現了不完全合同理論,它抓住了在合同不完全時,控製權、所有權的配置對人的激勵有直接影響,引發了一係列關於公司治理結構的討論。這一模型以及其後的一係列發展就為這一類問題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又比如說,完全合同下的非對稱信息模型。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成本交換,即信息租金與配置扭曲。要想給有信息的人激勵就必須給他一定的租金,以調動他的積極性把它的信息告訴你。但你這樣做的話,你的資源配置就扭曲了。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資源配置扭曲,那麼就要減少租金,對方就會撒謊。這是一個很核心的信息不對稱下資源配置與激勵的交換問題。可以用來分析電信管製、組織內共謀等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講到了視角、參照係和分析工具,這三部分構成現代經濟學的科學研究方法。

我們可以把眼光放廣一些,從整個社會科學來看,經濟學家的視角、參照係和分析方法都很獨特。而且,經濟學是社會科學中惟一的擁有這樣一個惟一範式的學科。社會學中幾乎沒有公認範時,每一個社會學家都可以以完全不同的方法分析。政治學中有範式,但是不像經濟學中有惟一的一個範式。下麵就有一個問題,這樣好不好?我們隻能說有利有弊,而且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利大於弊。

以上著重分析了經濟學的框架。下麵談談數學在經濟學中的作用。

有兩種極端,一是數學至上論,主張經濟學數學化,認為論文的水平取決於其中數學用得多少、難易。二是數學無用論,認為數學不僅對分析問題沒有幫助法反而阻礙了對問題的分析。

數學有什麼用?經濟學分為理論經濟學和實證經濟學,就我看來,數學對於理論經濟學至少有三方麵的作用。首先,數學可以把前提假設寫得很清楚,避免無謂的爭執。其次,寫出數學模型以後,可以使得邏輯推理相對容易,並且較為容易地發現錯誤。我們的思維推理是很容易出錯的,推一兩步可以,第三第四步就不行了。而用數學模型就不同,如果A=B,A+C=B,但是後來出現A+C不等於B+C,我們就知道出錯了。最後,一旦經濟問題轉化為了數學模型,我們就可以利用已有的數學模型以及結論,進一步推導。並且可以把貌似不同的問題聯係起來,因為可能它們用的是同一個模型。數學對實證分析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計量經濟學中的數據統計和分析都依賴於數學。

許多有趣的經濟學論文是用數學模型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不是。這些不用數學的論文主要是兩種:一種是表明初步的想法和猜測,即所謂的原創性論文。其中很少用到大量的數學,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這些前期產品的意義和重要性是後來人用數學模型表述出來、作出深入分析並且取得明確的有預測性的結果後才為人們所承認的。例如,張五常1969年寫的一篇論文,講述了地主與農民的經濟關係問題,反映的是合同選擇與交易成本的關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斯蒂格裏茨寫了《激勵與風險分擔》,其中的許多想法與張五常一樣,但不同的是,斯蒂格裏茨的論文中不僅有了數學模型,而且還明確地表示出了風險分擔與激勵相交換的決定因素。這篇文章影響十分大,也是去年斯蒂格裏茨獲獎時引用的兩篇文章之一。第二個例子是法默,他在七十年代就注意到,其實可以不用期權期貨等去激勵經理人,經理是在乎自己的職業生涯的,自有經理人市場激勵他。這一思想在後來被描述為一個數學模型,發現在有些情況下法默是對的,但在有些情況下又並非如此。這就引出了一係列的討論。

第二種文章是綜述、介紹政策性文章。其中也沒有多少數學,但是其中的分析推理和邏輯順序都是與嚴格的數學訓練分不開的。寫這些文章的多為資深的經濟學家,他們往往把已經根據數學分析出來的東西用非數學的語言表達出來,這種文章其實是很不好理解的。

以上我講了許多,目的是想說明數學在經濟學中的重要性。但是同時,我也要說,經濟學不是數學。首先,經濟學是一種社會科學,它的對象是經濟行為,數學隻是工具。多數情況下論文的質量靠的是經濟思想,而不應該是數學的多少以及難易。其次,作為一門社會科學,經濟學的結論必須受現實的檢驗。事實上,任何一門科學,無論是自然科學也好社會科學也好,結論都必須由現實來檢驗。相比而言,數學在西方不被認為是科學,因為數學不必有現實的原象,可以是人造的。在此意義上,經濟學最好與物理學相比,一個研究自然一個研究社會。但是其中仍有根本的不同,物理學可以不停地進行試驗,但經濟學不行,有些情況是重新試驗的成本過高,有些情況是根本不可行。由於這些局限,經濟學就不得不依靠更多的假定和數學推理來進行。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為什麼經濟學家總是對假定十分在意。

經濟學史上有一些極端情況,例如,科斯定理中完全沒有數學,但邏輯分析絲絲入扣,相反,納什的文章中全是數學。事實上,納什本人是數學家,隻上過一年的經濟學課程。除了這些極端之外,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是持用數學研究經濟學這一態度的。

以上講到了數學的作用,接下來進入我們的第三個問題,現代經濟學的發展。

現代經濟學在不斷發展,我們可以注意到至少兩個特點。

第一,現代經濟學的研究範圍正在迅速擴大。

公司金融領域,原來隻是研究公司財務,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出現了重大的發展,有了完全合同理論,不完全合同理論等等。現在公司金融的研究熱點已經是代理人和激勵機製、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麵的內容了。

我們還要說到現代政治經濟學。在這一二十年內,它正在成為獨立而且熱門的學科。與古典政治經濟學有很大的不同,現代政治經濟學的出發點不是“規範的”而是“實證的”,研究的是現實的問題。而且,研究現代政治經濟學的人們使用的完全是現代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框架,隻是在框架中加入政治的因素。

第二,現代經濟學正在對基本的假定做出修改。

經濟學中有許多假定與現實相距甚遠,例如關於信息對稱的假定,關於理性人的假定等等。現代的信息經濟學已經試圖將不對稱信息引入市場,例如所謂的檸檬市場,拋棄了信息對稱的假定,研究不對稱信息對市場運行的影響。行為經濟學則直接改動了基本假定之一“理性人假定”,因為心理學家在大量的實驗中已經發現人的心理與經濟學家所預測的不同。比如說股市的大起大落就很難用經濟學家的理論來解釋。另外,時間不一致時的理性選擇是困難的,不像靜態的選擇那樣容易。這樣就使修改理性人假說變得十分合理而且有必要。

從現代經濟學目前的發展方式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新的理論往往是包含而並非推翻舊的理論,而且新理論的發展往往要用到已有的分析框架,理論的進步不是革命式的變革而是漸進式的演進。這些與國內習慣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國內常常從經濟學說史的角度來看待西方經濟學,更強調一個推翻另一個的過程。這是不適合現代經濟學的。

最後,我們進入第四個問題:用現代經濟學分析中國的改革。

中國的改革是最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