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六百六十七章 倉頡傳道(下)(1 / 2)

老子又道:“由宇宙本始觀之,萬物皆氣化而成、氣化而滅也。人之生也,氣之聚也;人之死也,氣之散也。人生於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矣。萬物之生,蓬蓬勃勃,未有不由無而至於有者;眾類繁衍,變化萬千,未始不由有而歸於無者也。物之生,由無化而為有也;物之死,由有又化而為無也。有,氣聚而可見;無,氣散而不可見。有亦是氣。無亦是氣,有無皆是氣,故生死一氣也。生者未有不死者,而人見生則喜,見死則悲,不亦怪乎?人之死也,猶如解形體之束縛,脫性情之裹挾,由暫宿之世界歸於原本之境地。人遠離原本,如遊子遠走他鄉;人死乃回歸原本,如遊子回歸故鄉,故生不以為喜,死不以為悲。得道之人,視生死為一條,生為安樂,死為安息;視是非為同一,是亦不是,非亦不非;視貴賤為一體,賤亦不賤,貴亦不貴;視榮辱為等齊,榮亦不榮,辱亦不辱。何故哉?立於大道,觀物根本,生死、是非、貴賤、榮辱,皆人為之價值觀,亦瞬時變動之狀態也。究其根本,同一而無別也。知此大道也,則順其變動而不縈於心,日月交替,天地震動、風吼海嘯、雷鳴電擊而泰然處之。”

孔丘聞之,覺已為鵲,飛於枝頭;覺己為魚,遊於江湖:覺己為蜂,采蜜花叢;覺已為人,求道於老聃。不禁心曠神達,說:“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造我為鵲則順鵲性而化,造我為魚則順魚性而化,造我為蜂則順蜂性而化,造我為人則順人性而化。鵲、魚、蜂、人不同,然順自然本性變化卻相同;順本性而變化,即順道而行也;立身於不同之中,遊神於大同之境,則合於大道也。我日日求道,不知道即在吾身,!”言罷,起身辭別。

...................................................................................

老子兩次為倉頡解道,令倉頡茅舍頓開,大道在心日趨完善,不料此時秦辰卻出乎意料的出現了,看秦辰那騰雲駕霧吃力的模樣,可想他的修為如今簡直是不入流,甚至是連個“仙”字也搭不上邊。

“老師不在蓬萊精心調養,何事如此令您緊張?”倉頡心滿臉疑惑,恭敬地將秦辰迎了上去。

“還不是為了你?”秦辰有些疲累,沒好氣的對著倉頡說道。

“弟子有何事勞累老師至此?還請老師指明,弟子不勝惶恐!”倉頡心中十分不安,老師竟然是為了自己放棄療養的機會,辛苦奔波。

“老師再三提醒你們這些弟子,小心老子,你卻偏偏不聽,如今欠了老子這麼大的恩情,你覺得該怎麼償還?”秦辰略帶責怪。

倉頡隻覺糊裏糊塗,欠了就還唄,還能怎樣。不過想起償還的方式,倉頡頓時一愣,他一介螻蟻,有什麼可以還聖人的恩情呢?或是聖人是要害自己什麼呢?

倉頡越想越亂,終於巍然一歎:“聖人,果非無可想象!”

秦辰也隨著歎了一聲,說道:“事已至此,無可更改,隻恨為師來得太遲,讓爾中計。”接著一轉,說道:“倉頡,此時不悟,更待何時?”

倉頡受到刺激,眼中閃過人族百態真情。向秦辰施禮之後,他站在出來麵向天地,他取出一筆一尺,朗聲說道:“大道在上,天地為證,今吾蓬萊島聖父秦辰天尊座下弟子倉頡,為行那教化萬民之舉,特建立儒家學派,以吾手執春秋輪回筆施學教化,以吾手執浩然尺施戒明理。

儒者,九情五德。九情者,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仁者愛人、義者正氣、禮者有德、智者聰敏、信者無妄、恕者寬容、忠者老實、孝悌乃是為人行事之基礎!人之九情之中暗合五德,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由此九情五德可完使教化三界眾生之道。

儒門立!”

倉頡說完,天空忽降下一大片七彩功德霞雲,照亮了整個洪荒,倉頡頭頂顯了半畝慶雲,雲光清亮如水,中有三朵蓮花,分黑白青三色,黑蓮已開,上坐一人,那七彩功德霞雲緩緩落入倉頡頭頂,隨著功德霞雲的灌入,那白蓮緩緩盛開,直至開滿之中,忽然自上跳下一人,一白發童顏手持木杖地老者,身著青布袍衣,正是那後世所稱“儒衫”,倉頡將手中春秋輪回筆與那乾坤尺往他一拋,那人接過,麵向洪荒道:“吾當為孔丘,執儒家教化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