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遊(一)(1 / 3)

人界東勝神州,長安城。

大唐高祖李淵得天下後,因玄武門之變,故將皇位傳與了二子李世民,李世民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如今已是貞觀一十三年。

唐太宗李世民文功武德,千古一帝!貞觀年間大治,大唐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民生殷富,兵馬強壯,海外萬國來朝!

這一日,唐太宗正在午間小息,迷迷糊糊間竟已睡著,忽的一陣金光閃耀,有梵音陣陣襲來,異香徐徐飄過,一個光腳紅麵大和尚從西方踏歌而至:

“碧藕金丹奉釋迦,如來萬壽若恒沙。清平永樂三乘錦,康泰長生九品花。無相門中真法王,色空天上是仙家。乾坤大地皆稱祖,丈六金身福壽賒。”

唐太宗見得來人不凡,倒也不敢怠慢,隻上前問道:“高僧法號幾何?於何座古刹清修?”

大和尚雙手合十,唱諾道:“貧僧法號如來,天地皆是貧僧清修之處!貧僧與陛下曾有過一麵之緣!”

唐太宗驀的警醒,趕忙行禮道:“原來是昔年賜予朕名字的西方佛教如來佛祖!卻不知佛祖此西大駕西來,有何見教?”

唐太宗當年剛出生時,如來自西方而來,與高祖李淵留下“濟世安民”四字,故高祖將太宗取名為“李世民”。

唐太宗一生戎馬,南征北戰。繼得大統後治國政策又以道教為表、儒法為裏,是以對佛教知之不多。不過唐太宗倒也沒有忘記昔日少林寺十三棍僧對自己的幫助,冊封了少林寺為皇家寺院。少林寺佛教禪宗一脈也正是在貞觀年間才開始大興起來。

如來道:“陛下,我佛教一直以教化世人為己任。如今天道興佛,我佛教尚有經文九九八十一部,當於少林寺內流傳於世!”

唐太宗如何不知如來之意?當下道:“朕昔日曾得少林寺十三棍僧活命之恩,安敢相忘?朕明日早朝便與群臣商議此事!力求佛經早日東來!”

如來道:“南無阿彌陀佛,如此便有勞陛下了,陛下心胸寬廣,自當好人好報!”說罷,又是一陣金光閃過,人影消失不見!

唐太宗一驚,突然便醒悟過來,原來方才隻是南柯一夢。

五嶽中,中嶽嵩山最是雄壯魁偉、秀逸誘人。嵩山東西橫臥。雄峙中原,以中間少林河為界,東為主峰太室山,西為側峰少室山,一共有七十二峰!那名震天下的佛教禪宗發源地少林寺便位於這西為側峰少室山上。

少林寺乃是禪宗初祖達摩所立,如今已曆經五代,方丈正是五祖弘忍。自從被唐太宗李世民冊封為國家寺院後,少林寺便一直香火鼎盛,發展迅速。

少林寺後山麵壁崖,相傳乃是當年達摩祖師在此麵壁九年,創立禪宗之地,一直是佛教禁地,隻留有一打掃之僧人,尋常人等不得近前。可今日這麵壁崖上卻是有了四道身影,當先一人寶相莊嚴。紅臉赤腳,雙耳垂肩,正是那號稱萬佛之祖的如來佛祖。

如來身後立著一位女佛陀,容貌端莊,麵顯慈悲。手中端著一個玉淨瓶。瓶中插了一支楊柳,此人乃是那佛教東土事務管理者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身後又站著兩人。一人乃是白眉老和尚,身著金袈裟、手持金缽盂;老和尚身邊立著一個年輕人,容貌俊秀,一個眉宇間似有得色。此兩人正是那少林寺五祖弘忍與其門下大弟子神秀。

如來抬眼望向那達摩麵壁的麵壁洞。此石洞高約一丈有餘,方方的洞門,正好向陽敞開,冬暖夏涼,空氣清爽。洞前有一塊緊湊的小草坪,周圍濃蔭蔽日,不見天空,真是好一個清修之所。

如來近得前去,隻見那麵壁洞牆壁上,印出那達摩祖師的影子,正是達摩平時麵壁姿態的形象,方頭闊目,虯髯滿麵,衣褶皺紋處,隱約可見,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畫像。在達摩麵壁形象旁邊,有一首達摩當初麵壁修禪功成後親自刻上的小詩,詩曰:“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如來沉思片刻,對著那達摩畫像宣了一聲佛號,出得洞來!

如來見得五祖弘忍旁邊的大弟子神秀,道:“南無阿彌陀佛,神秀,如今你已盡得弘忍真傳,卻不知你於佛法修習可有所悟?”

神秀道是如來考究自己,當下沉吟一番,做曷一首,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如來佛祖與觀音菩薩對望一眼,自是察覺到了對方眼中的那一絲苦笑。

如來麵無表情,正待言語,突然,有一聲音傳來道:“神秀長老此言卻是流於表麵,當不得佛法真諦!”卻見上來麵壁崖的路上,一個身著粗布衣衫的中年和尚手拿掃帚,緩緩的走上前來!

此和尚上前行禮道:“南無阿彌陀佛,貧僧法號慧能,乃是少林寺一外院弟子,平時負責這打掃麵壁崖。方才見得神秀長老講曷,一時情不自禁,攪擾了各位興致,還請萬勿見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