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4章 眾裏尋她千百度(1 / 2)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這回楊蔻蔻沒有和趙殿元擠一張床,而是和衣坐在地板上閉目養神,趙殿元有心想招呼她上床來睡又不好意思開口,輾轉反側不知道過了多久,再次醒來的時候發現人去閣樓空,楊蔻蔻又一次不辭而別。

這個神秘的女子,每一次都是突然出現,悄悄消失,趙殿元悵然若失。

在上海,新的一天是由倒馬桶開始的,如大號黑棺材的糞車轟隆駛來,打破黎明的寧靜,糞夫拉長腔喊道:“咦哎……”

家家戶戶的女人們拎著或朱紫或金黃色的帶著銅箍鐵箍的各色馬桶從石庫門房子裏出來,糞夫嫻熟地將馬桶裏的排泄物倒進糞車,再用長柄勺舀些水進去攪拌一下將殘餘物搜刮一空。這些糞車都會在早晨八點之前趕到曹家渡或者打浦橋的糞碼頭,把上海人的糞便用船拉到四鄉去肥田,人糞尿滋養的莊稼成熟收割後,再由跑單幫的帶進上海,換取五洋雜貨,針頭線腦。

糞車走了之後,主婦們開始刷馬桶,她們聚集在靠近陰溝的空地上,用竹刷加蚌殼清理自家的馬桶,刷完後傾斜放在門口晾曬,這才去生爐子買菜做飯。這時候倘若從外灘的高樓大廈望過來,用舊報紙廢木片生煤球爐的青煙在天空中彌漫,宛如鄉村的炊煙嫋嫋。

趙殿元沒有女人,但他也不用自己洗刷馬桶,每月隻要花五毛錢,二十九號裏住二層閣的嫂嫂就會幫他料理好馬桶的事情。灶披間裏八個煤球爐也沒有屬於趙殿元的,單身漢不需要生火做飯,在大餅店和普羅餐館裏就能解決一日三餐。

早晨的二十九號充滿了煙火氣息,鄰居們梳洗打扮,燒火做飯喂孩子,灶披間裏一排煤球爐上煮著食物。趙殿元從閣樓下來,和每一個人點頭致意,打聲招呼。他性格好,為人熱情,鄰裏之間相處得不錯。

上工的路上,趙殿元買了一份《申報》,新鮮出爐的《申報》紙還散發著油墨味,看到第四版,一則新聞讓他心頭一緊:大亨潘克競先生府上大喜,潘家小開潘驕與慈溪楊府之女麗君喜結連理,滬上聞人紛紛到場祝賀雲雲。配圖是新人合影,坐著的是身穿婚紗的楊蔻蔻嘛,站在椅子後麵的大約是自己吧,可是報紙上刊登的照片太過模糊,別說蒙著頭紗的楊蔻蔻辨不出五官,就連自己都認不出自己的臉。

趙殿元將報紙上的新聞翻來覆去看了許多遍,將這一版折疊好放在貼身的兜裏。他在暢想,若幹年後再拿出來看時會是怎樣的心情,或許那時已經兒孫滿堂。

和記營造廠在跑馬場北麵的長沙路新閘路交叉處,再往北就是自來火廠和蘇州河,戰爭期間,營造廠沒有了建房子的大訂單,隻能接一些修修補補的活兒。

今天的活計很簡單,去跑馬廳路上的仁濟育嬰堂裝電保溫箱。趙殿元提著工具箱來到育嬰堂,遠遠就看到空中懸掛著無數條尿布,五顏六色,上千條總有,堪比萬國旗幟。育嬰堂門前一群閑人袖著手看熱鬧,天井裏放著一口薄木板釘的棺材,裏麵裝著三具草苫包裹的嬰兒屍體。從閑人們的交談中得知,育嬰堂門口本來有一個砌在牆上的大抽屜,專門用於接收棄嬰,通常窮人家會在拂曉時分悄悄將丟棄的嬰兒放在抽屜中,冬日嚴寒,太多窮人家養不起孩子,育嬰堂的抽屜不夠用,他們就把嬰兒放在門前水門汀地麵上,等到發現時已經凍死了。

育嬰堂的總務主任派了一位工友帶趙殿元去幹活,工友抱怨說仁濟育嬰堂是光緒朝時候建立的,房屋和家具早已陳舊,如今每天都能收到起碼三四十個棄嬰,更加不敷使用,幾個修女嬤嬤和十幾個奶媽根本照顧不過來。

來到保溫房準備開工,趙殿元剛拿出工具,忽然驚鴻一瞥,窗外熟悉的身影閃過。他起身望去,正是不辭而別的楊蔻蔻,係著圍裙,抱著兩匹白布匆匆而過。趙殿元丟下手上的活兒追過去,進了一個大通間,隻見數百張小鐵床橫平豎直地排列著,嬰兒們嗷嗷待哺,哭聲震天,幾十個係著圍裙的女孩忙碌奔走,衝煉乳、換尿布,哪還能找到楊蔻蔻的影子。

一個修女嬤嬤將趙殿元趕了回去,他隻能向工友大哥打聽情況,工友說那些女孩子都是兩江女子師範的童子軍,在她們校長的帶領下前來義務幫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