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6章 命不好的潘家三代(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現在潘家寧在查閱的就是一九四九年前潘氏家族的檔案,潘家祖上是來滬經商的寧波人,潘克競是第二代中的翹楚,涉足房地產、銀行業、輪船公司、麵粉廠等多個領域,抗戰時期損失慘重,但依然是資本龐大的巨無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潘家率先響應公私合營,甚至做得更加激進,將全部產業獻給了國家,隻留下一座潘家花園,潘家女主人潘錢如碧死後,花園也成為國家財產。

潘家分支太多,以至於潘家寧不能確定自己屬於哪一支,偏偏這些潘姓親戚互相又都不再聯係,想找個知情者查證也很困難……忽然她靈機一動,為什麼自己總在潘姓親戚上鑽牛角尖呢,外婆家作為潘家的姻親,應該也是知情的吧。

外婆家的老弄堂原來在南市,九十年代就拆遷了,外婆她老人家還健在,和大舅舅一家住在浦東濰坊新村的動遷房。當初媽媽想把小家寧的戶口遷到外婆家的戶口本上,遭到大舅舅的強烈反對,兩家鬧得還不大愉快,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齟齬都成為過往,兩家走動還算密切。

潘家寧從外灘的檔案館出來,走到豫園去坐地鐵,路途雖然不遠,但地鐵要倒三次,十號線轉二號線再轉六號線,從浦電路站出來,掃了一輛共享單車騎到濰坊四村,在路邊水果店買了一掛香蕉提著登門。

外婆今年七十八歲,精神矍鑠,腿腳也好,兩室一廳的房子她獨自住一間,大舅舅夫婦住另一間,大舅舅的獨生子比潘家寧還大兩歲,隻能住客廳,這會兒他們還沒回來,外婆拿著手機看股市行情、國際新聞,刷抖音,玩得不亦樂乎,聽說外孫女想打聽當年潘家舊事,她便將手機放下說:“儂想曉得啥麼子?”

“外婆知道些什麼,就都告訴我好了。”潘家寧掏出錄音筆打開,這是能將語音轉換成文字的小玩意,本來是想用於采訪石庫門房子老住戶的,沒想到第一個用在外婆身上。

“儂太爺爺,是個勞改犯。”外婆第一句話就石破天驚,潘家寧驚愕地張大了嘴巴。

“儂格太爺爺原來是市裏管經濟的幹部,五七年被打成右派,後來判了無期徒刑,在青海的勞改農場關了二十年才落實政策。”外婆娓娓道來,對外孫女的誇張反應並不意外,“儂阿爺的命也不好,伊是老三屆,下放到青海鄉下插隊,找了個當地女人結婚,生了儂阿爸,儂爺倒是蠻爭氣的,憑真本事考進複旦,和儂姆媽是同屆的同學,那幾屆的大學生命也是交關不好,畢業後的去向都很差,儂爺被硬生生打回原籍分配在中學裏教書,如果留在上海,現在至少也是個大學教授了。”

潘家寧花了幾分鍾才把這些信息消化掉,此刻她滿腦子都是“命不好”三個字。曾祖父命不好,五十年代的經濟官員淪為勞改犯,祖父命不好,大好青年幾十年歲月蹉跎在偏遠省份,父親的命也不好,複旦高材生隻落得個中學教師的結局,合著潘家三代人都是被命運詛咒的倒黴孩子啊。

“外婆,那我的曾祖父叫什麼名字您記得嗎?他和潘家花園是什麼關係?”潘家寧定了定神,把話題拉回曆史中去,自家的故事可以慢慢捋,現在主要還是解決趙殿元的來曆問題。

“儂太爺爺的名字很奇怪,叫水橋,伊原本姓潘,是潘家花園的什麼人,這個真的不曉得。”外婆搖了搖頭,雖然兩家是姻親,但畢竟隔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對彼此家庭的了解更多是道聽途說來的,能掌握這些信息已經很不容易了。

“水橋……”潘家寧喃喃自語,革命年代使用化名是很正常的現象,水橋這兩個字不就是潘驕二字拆分出偏旁部首改頭換麵但又藏頭露尾嗎,潘字隻留三點水,驕字拆出一個喬加上木字旁,為什麼他要加上木字旁呢,或許是為了紀念某個人?

木是楊字的偏旁,楊蔻蔻的楊。

外婆扶著藤椅把手站起來:“櫃子裏有貓糧,儂拿一些,跟我下樓去喂野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