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章 一個人是否成功,與認識誰有關係(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一個人的成功約有85%取決於人脈的經營狀況。每個人都生活在盤根錯節的人脈網絡中,要想生活充滿樂趣、事業一帆風順,誰也離不開他人的幫助與扶持,因此,我們要不斷拓展自己的人脈。

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whatyouknow),而在於你認識誰(whoyouknow)。

麵對別人取得的成功、創造的奇跡,你除了投去羨慕的目光,是否更多的是在歎息自己命運不濟?當你習慣了羨慕、習慣了歎息,為什麼不能習慣性地去思考成功者在過去十年甚至二十年裏都做了什麼?

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經發表過一份調查報告,結論指出: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係。這個關係就是我們所說的“人脈”,而它正是一個成功者背後最大的秘密,也是每個成功者花費一生精力都在經營的事。在美國就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whatyouknow),而在於你認識誰(whoyouknow)。”的確,不論是智慧聰明的比爾·蓋茨、馬雲,還是頑強拚搏的史玉柱、俞敏洪,從不敢說自己是靠單打獨鬥贏得天下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不與別人合作就獲取成功,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一個人越早明白人脈的重要性就能越早接近成功的目標。下麵,我們來分享一下世界一流人脈資源專家哈維·麥凱的故事,看看他是如何利用人脈來推銷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的。

哈維·麥凱大學畢業後也同其他人一樣帶著無限的激情和渴望投入社會,尋覓適合自己的工作。當時的大學生很少,麥凱本以為自己可以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但結果卻事與願違,處處碰壁。麥凱的父親是一位名記者,認識一些政商界的重要人物,其中有一位叫艾爾斯·沃德的人。艾爾斯·沃德是布朗比格羅公司的行政總裁,布朗比格羅是全世界最大的月曆卡片製造公司。四年前,沃德因稅務問題獲刑。麥凱的父親覺得沃德的逃稅一案有些失實,便親自赴監獄采訪沃德,並寫下了一些公正的報道。沃德非常喜歡那些文章,他幾乎落淚:“在許多不實的報道之後,終於有人寫出了公正的報道。”沃德出獄後,主動聯係麥凱的父親,兩人成為很好的朋友。

一次在閑談時,沃德問麥凱的父親是否有兒子。麥凱的父親說:“有一個,在念大學。”沃德繼續問:“何時畢業?”麥凱的父親笑著說:“他剛畢業,正在找工作。”沃德說:“噢,那正好,如果他願意,叫他來找我。”第二天,麥凱打電話到沃德辦公室,與沃德約好了麵試時間。

麥凱如約而至。不想麵試變成了聊天,沃德興致勃勃地與麥凱聊起其父親當年的獄中采訪。整個過程兩個人非常輕鬆、愉快,最後,沃德對麥凱說:“我想派你到我們的‘金礦’——品園信封公司工作。”所謂“金礦”是指薪水和福利最好的單位。就這樣,在街上閑晃了一個月的麥凱,頃刻間有了一份工作,而且還是一份“金礦”工作。

每一個成功人士的發家之路並不相同,但幾乎都有一個契機,之後以這個契機為跳板,成為眾人中的佼佼者。對於麥凱來說,這就是他人生的契機。麥凱在品園信封公司熟悉了經營信封業的流程,懂得了操作模式,學會了推銷的技巧,並且積累到大量的人脈資源,而這些人脈又成為麥凱成就事業的關鍵。42年後,麥凱成為全美著名的信封公司——麥凱信封公司的老板。麥凱曾感謝沃德說:“是你給我的工作,是你創造了我的事業。”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有的人左右逢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而有的人卻處處碰壁,事事遇堵,舉目四顧一片茫然。兩種不同的境遇,很大程度取決於一個人的人脈關係。人的一生不知要認識多少人,結交多少人,這些人不隻是你我生命的過客,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你我生命中的貴人,成就你我的事業。正如故事中的艾爾斯·沃德,一個穿過囚衣的犯人,成就了哈維·麥凱的人生和事業。

對於任何人來說,30歲之前是人生的準備時期。準備什麼呢?兩樣東西:一個是生存的技能,一個是人脈。生存技能是人安身立命的本錢,是基礎,而人脈則是出路,是船槳,是飛往成功的翅膀。沒有人脈,即便你再努力、再勤奮、再聰明,也隻能埋沒在無數與你並肩奔赴成功的人群中。

人脈好比一張成功的存折。如果在30歲之前就開始儲蓄你的人脈,那麼30歲之後,收獲輕鬆而精彩的人生將不再是遙遠的夢。你一定要做個有心人,隨時隨地注意開發身邊的人脈金礦。隻要善於開發,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你的金礦,為你的事業提供助力,令你的事業蒸蒸日上。從現在就開始積累你的人脈吧。記住,人脈是人生中唯一不賠的投資!

擁有一個優質的人脈圈,就等於握住了贏家的底牌;駕馭一個優質的人脈圈,就等於抓住了成功的命脈。

在社會上,一個被眾人接納和認可的人,未必有超人一等的學識和能力,但一個成功者的背後,必定有一群人在努力。自古以來,懷才不遇者大有人在,而少有左右逢源、人際關係過硬者沒有出路。人脈是一種無形的資產,是我們手中掌握的最寶貴的財富。但凡成功者都深諳為人處世的技巧,能夠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人脈環境。

而今,一提及“人脈”一詞,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我的朋友圈子總是局限於固定的那麼幾個人呢?其實關鍵在於人很多時候都忽略了拓展交友圈子,交友通常僅局限於自己的同學圈。

每每提起同學,都會勾起人們很多甜美的回憶。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朋友首先是來自學生時代的同學,其次才是職業圈裏的同事或同行。相比較而言,友情基礎更為深厚的是前者,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把自己交友的範圍局限於同學圈。事實上,同學圈隻能算是擴展人脈的基礎,不能把它作為人際關係的主體。人應以同學圈為基礎,在關係中找關係,從而不斷拓展自己的交際圈。

媛媛是一個保險業務員,她業績出色,幾次被公司評為“銷售之星”。其實,現在成績斐然的媛媛曾連續兩個月一份保險都推銷不出去,她曾多次想遞交辭職信,放棄這份工作。後來媛媛意外地賣出一份保險,正是這份保險的售出,讓她對自己的人際關係有了新的認識。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媛媛大學時的好友燕南邀請她參加自己的生日派對,性格內向的媛媛本對這樣的聚會活動不感興趣,但由於近期工作不順心,媛媛便想借此機會釋放一下自己心中的苦悶。

生日派對上,媛媛發現到場的有熟悉的同學,也有一些陌生麵孔,他們是好友燕南新結交的朋友與同事。然而無論是曾經熟悉的同學,還是剛剛相識的人,大家對彼此現在的身份和職業都有著莫大的興趣。閑談中,燕南的一位同事就主動向媛媛谘詢起了保險的相關事宜,最後還要了媛媛的聯係方式。媛媛對此事並沒有放在心上,可她沒想到,這個人居然第二天來公司找她,商討購買保險的具體事宜。就這樣,媛媛賣出了工作兩個月以來的第一份保險。

媛媛發現,推銷“熟人”要比向陌生人推銷成功的概率高許多。麵對陌生人,即便自己滔滔不絕、繪聲繪色,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感還是會從中作祟,令推銷舉步維艱。而如果對象是與自己有關係的人,這種不信任感便會降低很多,其購買的概率就會提高。於是,媛媛翻出自己的通訊錄,主動與老同學聯係,並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逐漸地,媛媛的交際圈越來越大,朋友越來越多,當然她的保險也越賣越好。

人際關係好比一張蜘蛛網,而你就如同那個結網的蜘蛛。設想一下,如果從第一層同學圈的每個人身上都射出一兩根“蛛絲”,讓你結識到一兩個新朋友的話,那麼僅僅從結出的第二層網,就可以看出你的人脈是多麼強大。如果繼續拓展,通過同學的朋友再結交更多的朋友,那麼你的人際關係網就可能成為一張超級大網。如此一來,憑借你的人際關係網,還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呢?

離開校園後,曾經的同學開始進入社會的各行各業中,而這也就為你提供了一個擴大交際圈的好機會。當然,你要想在同學圈的基礎上結交更多的朋友,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取得同學圈的信任。在人際交往中,朋友的介紹相當於一種信用的擔保,把你介紹給其他人,就意味著他在為你做擔保。所以基於這一點,你必須先取得介紹人的信任,對介紹人的擔保負責。如果你認為時機成熟,可以主動請求對方介紹他的朋友給你認識。如果有人對你說:“後天我和朋友有個聚會,你來參加吧。”那麼你拓展人脈的機會就來了。在聚會上,你會接觸到更多的人,結交更多的朋友,說不定你的貴人也在其中。

同學圈隻是基礎,千萬別讓自己的交際範圍僅限於此,多去觀察,多去挖掘,這樣你的人脈財富才能越積越多,人脈網才能越織越大!

如果你足夠聰明,就讓自己做個有心人,隨時隨地注意開發你的人脈金礦;如果你足夠智慧,就讓自己做個好心人,每時每刻用愛心、真誠去對待身邊任何一個人。隻要你善於開發,懂得經營,每個人都可能會成為你的金礦,成為你的貴人!

機會來自哪裏?對於創業者來說,機會或許無處不在,可能來自自我靈感的迸發,可能來自他人智慧的啟迪,也可能來自解決生活困難的一個idea,而對於求職的人來說,機會更多的來自於“人”。

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曾針對人力資源主管與求職者進行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95%的人力資源主管或求職者都是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找到了適合的人才或工作;61%的人力資源主管及78%的求職者認為,人脈是最有效的尋找人才和求職的方式。《華爾街日報》曾做過“最有效的求職途徑”調查,其中“熟人介紹”被列為所有途徑之首……種種事實表明,開發和經營人脈資源,除了為我們雪中送炭、排憂解難,還能在“貴人”的幫助下給我們的事業錦上添花。

2006年10月9日,紐約聯合國總部,鎂光燈下,韓國人潘基文成為新一任聯合國秘書長。為什麼這個有些許花白頭發、麵容儒雅慈祥的人能夠登上舉世矚目的位置?下麵讓我們看看潘基文的故事:

潘基文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整個學生時代,他都是典型的好學生,唯一的特長就是學習。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他遇到了人生一次重要的選擇。當時,學業有成的他可以去美國當外交官,同時也可以選擇去印度。去美國自然是風光無限,但美國消費頗高,而此刻他的家庭需要他掙錢貼補家用,於是他隻好選擇了後者。

雖然目的地不太稱心,但潘基文到任後很快以自己的才氣和能力,吸引了韓國駐印度總領事盧信永的注意。盧信永發現潘基文談吐不凡,思維縝密,辦事沉穩,很多棘手的問題在他手中都能迎刃而解。盧信永非常看好潘基文,格外留心觀察他的一舉一動。在這個過程中,潘基文也意識到了一個問題:盧信永表麵冷漠,但內心是熱情的,更重要的是他有著極其豐富的外交經驗,且樂於向自己傳授。潘基文相信盧信永對自己的外交生涯會有重大的影響,於是他在盧信永麵前更加謙虛,也更加賣力地工作,把領事館的各項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後來,盧信永擔任韓國國務總理,他首先想到了十幾年前一同工作的潘基文,立即將其推薦到了總理府工作,不久又將其破格提升為總理禮賓秘書、理事官……潘基文的職務像坐直升機一樣,最終成為聯合國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