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章 用點手腕——做人不要太老實(1 / 3)

有一個愛說老實話的人,什麼事情他都照實說,所以,他不管到哪兒,總是被人趕走。這樣,他變得一貧如洗,簡直無處棲身。最後,他來到一座修道院,指望著能被收容。修道院長見過他問明了原因以後,自覺“熱愛真理,並且尊重那些說實話的人”。於是,把他留在修道院裏安頓下來。

修道院裏有幾頭已經不頂用的牲口,修道院長想把它們賣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什麼人到集市去,怕他們把賣牲口的錢私藏腰包。於是,他就叫這個老實人把兩頭驢和一頭騾子牽到集市上去賣。老實人在買主麵前隻講實話說:“尾巴斷了的這頭驢很懶,喜歡躺在稀泥裏。有一次,長工們想把它從泥裏拉起來,一用勁,拉斷了尾巴;這頭禿驢特別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們就抽它,因為抽得太多,毛都禿了;這頭騾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幹得了活兒,修道院長幹嗎要把它們賣掉啊?”結果買主們聽了這些話就走了。這些話在集市上一傳開,誰也不來買這些牲口了。於是,老實人到晚上又把它們趕回了修道院。聽完老實人講述集市上發生的事,修道院長發火說:“朋友,那些把你趕走的人是對的。不應該留你這樣的人!我雖然喜歡聽實話,可是,我卻不喜歡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對的實話!所以,老兄,你滾開吧!你愛上哪兒就上哪兒去吧!”

就這樣,老實人又從修道院裏被趕走了。

“老實”,本來應該是一個優良的品質,但是如果老實成了懦弱、迂腐、不知變通、不能進取的代名詞的話,自然不應當受到我們的歡迎。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當全麵分析自己的處境,認識清楚在哪些方麵我們應當保持老實的優良品質,而在哪些方麵我們又不應當太老實,這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社會個人的我們的必然選擇。

原則性結合靈活性

現實生活中做人老實的人多堅持原則,但容易走極端,把原則抬高到一個不適當的位置,結果造成許多不良的後果。究其根本原因乃在於並沒有真正理解這些原則的本質內涵。啟蒙老實人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使他們從以原則為綱轉向以結果為本。

許多老實人,特別是那些性格比較耿直者往往給人以一種不近情理的感覺。他們冷麵無情又一片公心,他們頑固不化又能以身作則。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說,我們的確需要一部分這樣的人堅守住某些信念的堡壘,但是同樣出於這一角度,我們更希望他們能以更加靈活和務實的態度把這些原則變成使眾人受益的現實。

顯而易見,老實人片麵堅持原則的做法有一定不良的後果。從社會來講,它事實上阻礙了創新和嚐試,因為任何新生事物總是以異於傳統的麵目出現的,不能學會寬容和權變,就很可能會成為一種妨礙進步的力量。從個人角度來講,片麵堅持原則使自己應該做成的事沒有做成,自身利益反而受到損害,整個事業也因人際關係僵化而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空有大誌而無從實現,最終想堅持原則亦不得,更不要說影響社會了。

老實人為何對原則看得這般重要而近乎神聖?歸根結底乃在於缺乏對原則本質的真正理解,其堅持原則的行為在很多情況下隻是一種情緒化的盲動。

原則不是絕對化的。無疑,堅持原則、遵守規則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秩序,但如果將原則絕對化,那麼這個社會就會變成一潭死水,不再有熱情、衝動和生命力;可以說,一個社會需要某種程度的非原則的、反原則的行為,這些行為的存在有利於我們社會的完善和進步,這就好比是生物界裏狼群的存在會使鹿群更加健康、強壯一樣。有些時候,我們為了達成一個更高的目標很可能就要短暫地犧牲一些其他的原則,這不可避免。老實人由於不懂社會運行的兩套法則,不知道社會運行既有其原則性的一麵,又有其非原則性的一麵,更不明白非原則的東西有時更能促成某種理想的實現,他們隻是一味地排斥現實法則,一味地抱住死原則不放,結果給自己帶來了許多悲劇性的後果。比如,善良是一種美好的品德,但對誰都善良豈不是自討苦吃,農夫和蛇的故事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嗎?

原則不是絕對的,還因為它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地點、對象的變化,原則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從時間角度來看,現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情在幾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時候人們認為隻要有電燈電話就是社會主義了,而現在家電一應俱全也隻能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小康水平,以地點角度來看,“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領域將會產生大不相同的結果;以對象角度來看,同樣是“愛”,對父母就意味著孝敬,而對孩子就很可能成為引導其正確成長的要素。老實人不理解這一點,他們堅持原則往往是千篇一律的,不分對象,不看具體情況,硬要把活生生的現實套入同一個框子裏,做事怎麼能夠成功?又怎麼會不引發與他人的矛盾呢?

原則不是絕對的,還在於原則自己並不能證明自己,原則是好是壞必須要用實踐去檢驗,要看結果怎樣,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那這個原則有可能就是假原則、壞原則、有缺陷的原則、別有用心的原則。一些老實人所認定正確的那些原則是傳統教化的結果,是別人告訴他的而不是他自己經驗的總結。在這些情況下,老實人的“老實”很可能就會成為一些人達成不可告人目的的工具。而老實人不關心效果的習慣更加重了其對原則的模糊認識,反過來,不辨真偽地、抽象地、教條地堅持原則又會使老實人一次次地碰壁、吃虧。

老實人的出路何在呢?

首先,應該把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起來。在大原則保持的情況下,在具體問題上則可靈活掌握,在某些情況下,還要敢於突破原則。講究靈活性,就是要掌握方式方法,要學會用多種手段去達成同一目標。

其次,應注意關心結果。在行事之前多考慮一下效果如何。畢竟我們做事是為了成功,隻有成功了,我們才有可能增強自己的實力,才談得上進一步地堅持原則。在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曾指出,打仗要以消滅對方有生力量為目標,而非為爭奪一城一地之得失,為了消滅敵人,我們還可以主動讓出一些地盤,使敵人背上包袱。一旦敵人的有生力量受到重創,那些地區遲早還是我們的。毛澤東對戰爭藝術的這種高超領悟在今天仍是頗有啟發價值的,老實人應該學會理解其中的精髓,並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懂得爭取自己的利益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老實人往往是指那些本本分分、規規矩矩的人,他們在工作上任勞任怨,在生活上嚴謹自好,各個方麵都達到了社會規範的基本要求,在領導眼裏往往也算是很聽話的人,在群眾中形象也是公認的好。然而,就是這樣的人卻總是吃虧。也就是說,遵守規則的人並沒有得到獎勵,而違背規則者卻獲利甚豐。這種現象看似不正常,但卻很普遍地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久而久之,反倒成為正常現象。為什麼老實人總是吃虧?這與其羞於爭取自己分內利益的行為有著直接的聯係。

老實人極端重視道德和規則,認為自己去爭取利益這件事本身不符合以道德為核心的道德標準。而對道德標準的遵從,使他誤以為有好的用心、好的行為就必然會有好的結果,也就是說,隻要自己做了工作,有了成績,群體(包括組織和領導)自然就會安排自己的利益,因此沒有必要去爭取利益。

而且,老實人還總有一種認識上的誤區,認為“爭”便是不道德,因為道德的行為是講究無私奉獻,隻講付出、不求索取。但事實上,爭取自己的分內利益是一個與道德無關的問題,按勞分配、等價交換乃天經地義。而老實人看不到這一點,他們以道德感來評判一切事物,並以此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取向,因此,在他們眼裏,爭取利益就變成了一件不具道德優勢的事。

還有些老實人,也認識到了應該去爭取一下自己的正當利益,但是卻苦於無計可施。因為在爭利的過程當中,為了在競爭中獲勝,勢必要運用一些超出群體規範的技巧和手段,而這一點乃是老實人最不能接受的。於是乎,在某種程度上,老實人把爭利的過程與小人行為等同起來,這樣,爭取自己的分內利益,就不僅是不必要、不具道德優勢的舉動了,而且更成為可恥、可恨的事。

然而,老實人的這種“不爭”的道德之舉,卻帶來了一係列不良的後果,這些後果從一個客觀的立場上來評價的話,甚至還有很不道德的因素在內,這大概是老實人所始料不及的。

就個人而言,不去爭取應得之利益,往往會有以下後果:

第一,使自己的生存能力顯得不足。我們都是生活在世俗社會中的平凡人,我們要活下去,就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作保障,沒有這些東西或者獲取不足,生活就會出現困難。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道德正義感並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肚皮咕咕叫的問題。如果你羞於爭利,使應漲的工資未漲,應升的級別未升,勢必會使自己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往往並不單單涉及一個人,其小集體的其他成員,特別是家庭成員也將跟著受害。

第二,對自己事業的長期發展不利。老實人有理想、有抱負,有公正心和正義感,這很值得提倡,但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萬丈樓台平地起,通往理想的路就像是登山的石徑,必須要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攀登,必須要有一定的實力作積澱。如果你羞於爭利,就等於是少登了一個台階,而有些時候,少登一個台階就會錯過一係列的機遇,這樣少登一個台階事實上很可能就相當於少登了十個、甚至是上百個台階。無疑,這對老實人事業的長期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第三,自己該得之利未得到,會影響情緒和心情。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然會感到惱火、窩心,生氣、煩悶自是不可避免,這當然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對身體健康也頗為不利。可見,羞於爭利,失去的不僅僅是一種利益,它會有一係列的負麵後果,對此我們應有足夠的認識。

不爭應得之利,反使不應得者從中獲益。實際上,老實人隻講獨善其身,不爭取正當利益的行為,這是對惡的一種縱容,客觀上造成了助長不正之風的結果。

不爭應得之利,會使不公平的行為逐漸演化為不公平的規則。世界上並無絕對的、天生的規則,一切有關人類行為的規則都是從人們的相互交往中演化出來的。也就是說,當同一種行為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以後,它就會變成一種具有約束力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再經過長期的、大範圍的實行,就會成為一種新的社會規則,對人產生外在的強製力。老實人不去爭取自己的應得之利,而不應得者卻大得其便,獲利甚豐,這就構成了一種行為模式。在以後的類似行為中,老實人可能仍舊不能獲得自己的那部分正當利益,而不應得者再次從中獲益,久而久之,不正常就成了正常,不公平的東西則固化為社會規則的一部分。這樣,老實人的忍讓和退縮,就不僅僅是一種不利於己的行為,而成了阻礙社會進步的行為。自然,在這其中,老實人將成為更大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