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十四章 善意批評——忠言也可做到順耳(2 / 3)

批評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前提。

1. 注意場合

批評時應考慮時間、場合和機會。假設一位管理者帶著部下到顧客那裏去訪問,當管理者發現部下在言談舉止上存在問題時,就不能當著顧客的麵提出批評。這時候,最重要的還是要用高明的談話技巧,把部下的缺點掩飾過去。當沒有旁人的時候,在車上或回程的路上對部下提出批評,是絕妙的時機。

2. 對事不對人

有人批評他人時總是說:“從你做的這件事就能看出你這個人怎樣。”這是批評之大忌。批評時,隻能針對事情,而不能針對個人的人格、品性,拿事來說人。

比如可以這樣說:“小薑,根據往常的經驗我知道,你不至於犯這種錯誤,是否有什麼原因使你這次沒有做好充分準備?”這種氣氛有助於使對方認識到你不是在攻擊他的人品,不是批評他這個人,而是批評他的某項工作或某件事情。你把批評指向他具體的工作,就無損於他的整個自我形象。這種批評建立在友好的氣氛中,使對方感到無拘無束,欣然接受。用這種方法,在指出他人錯誤的同時實際上誇獎了他,使他得以重新樹立自我形象。

3. 先讚揚,後忠告

批評的最終目的不是要把對方壓垮,不是整人,而是為了幫助他成長;不是去傷害他的感情,而是幫他把工作做得更好。

有的成功人士之所以善於運用批評,就是他們能采取先揚後抑的方式。比如:“小張,你的調查報告寫得不錯,你肯定下了不少工夫。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你要注意涉及……”;“小李,自從你調到這個單位來之後,你表現不錯,對你取得的成績,我非常讚賞。就是有一點我覺得可以做得更好,我也相信你一定願意改正的……”如果對方需要得到忠告批評,要從讚揚其優點開始。這種方式就好像外科醫生手術前用麻醉藥一樣,病人雖然有不舒服的感覺,但麻醉藥卻能消除痛苦。

從讚揚開始,以忠告結束批評,問題也解決了,感情也沒受到傷害,真是奇妙的方法。

4. 縮小批評的範圍

人們犯錯時,受不了的是大家對他群起而攻之,因為這傷害了他的自尊,他也許會承認錯誤,但無法接受這種批評方式,這將使他對領導、對同事充滿敵意,一旦有機會,將以牙還牙。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批評取得效果,就絕不能使別人反對自己。我們的目標是取得一些好的效果,或者使對方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而不是去貶低他的人格。即使你的動機是高尚的,是真心誠意的,也要記住,對方的感覺也在起作用。當其他人在場時,哪怕是最溫和的方式也可能引起被批評者的怨恨,不論是否辯解,他已感到他在同事或朋友麵前丟了麵子。

對於一些過失,隻要他認識到錯了,就沒有必要當著眾人的麵要求他作出公開檢討,而隻要在你的辦公室裏麵對麵跟他談,就足以使他反省了。任何具有上進心的人都不願犯錯誤,從他個人角度來說也是如此,何況我們的目的隻是為了讓他改進工作,而不是貶低他的人格。

5. 不要新賬舊賬一起算

話說三遍淡如水。要想對一個已知的過錯引起注意,一次提醒就足夠了,批評兩次完全沒有必要,而三次就成了糾纏。如果你被引發提起過去不愉快的事,或改頭換麵地重談過去已犯的錯誤——揭人瘡疤,會令人不舒服。除非他又重犯類似的錯誤,否則,無緣無故地挑刺兒,他就會認為你對他抱有成見,或者別有用心。要記住批評目標:使這方麵的工作得以改進,順利地完成任務。一旦這種錯誤得到糾正和解決,就忘掉它。一次批評,一次提高。當對方接受批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時,他就已經在新的起跑線上。

批評不是存款,時間越久,利息越多。總是翻閱老賬,嘮叨個沒完,於事沒有絲毫的幫助。

批評別人時,宜“就事論事”,不要新賬舊賬一起算。在交談結束時,說幾句“我相信你會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的”諸如此類勉勵的話,就會讓人覺得這不是有意打擊,而是變失敗為成功之母,不失為一次有益的經驗。這樣想過之後,他會鼓起精神,更加踏實地投入工作。

批評的四大內容

蘇聯電影《列寧在1918》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蘇聯社會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由於他對反動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本質認識不足,懷著過於慈善的心腸來找到列寧論理,說不能鎮壓知識分子。列寧巧妙地借一位工人的話說,如果不鎮壓那些頑固堅持反動立場、替沙皇作幫凶的知識分子,蘇維埃政權就一天也不能維持下去。列寧的勸說既有說服力,態度又誠懇,高爾基心悅誠服了。他臨別時還對列寧說:“列寧同誌,您真行,批評了人,還讓人高高興興地走。”

怎樣才能像列寧那樣,做到批評使人口服心服?批評時該說些什麼?又該怎麼說呢?這就涉及批評的內容。

批評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麵。

1. 批評要有針對性

批評之前認清批評是針對哪一種行為的,不要把話說得太籠統,避免使對方無端受到冤枉或產生猜疑。如某大學的一名班幹部批評一位同學,可有兩種說法:

①你怎麼一點也不關心集體。

②你已經有兩個月沒做值日生了。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這兩個都是批評句子。

①句說得太籠統,而且把對方說得一無是處,全盤否定人。說話籠統,也就不夠確切了。對方可舉例反駁:“我怎麼一點也不關心集體,上次秋遊活動我不也參加了嗎?那天班級拔河比賽,我不也在啦啦隊裏嗎?”這樣一來,就會引起新的矛盾。

②句就比較好,沒有用“一點也”這樣絕對的話,就事論事,向對方指出一件確有其事、又是不應該的行為。受批評的人不認為是受了不公平的攻擊,就容易心平氣和地接受意見。

2. 衡量改正的可能性

如果在公共汽車上有人踩了你一腳,如果你的未滿10歲的女兒把飯碗打破了,這些事應不應批評?這些事都不能動輒批評。別人踩了你,是因為公共汽車太擁擠;女兒打破碗是因為不小心,對這些都應采取寬容、安慰的辦法。

認清了要批評的那件事,在批評之前還必須衡量一下對方是否有能力、有條件改正到你所要求的程度。

美國著名職業籃球明星巴特利,他的個人籃球技術是非常出眾的,但他對別人的失誤就缺乏耐力,見同伴失了一個球,就怒氣衝衝地衝著對方說:“每次都是你,害得我們輸了球”。凡與巴特利同隊一起打球的人,都覺得他“老是在批評別人,像一位完人一樣看不慣別人”。最後,巴特利眾叛親離,淒涼地隱退了。

巴特利這種批評是不明智的,倒是他應該自問:“我是不是也有責任?何況人家已盡了力,怎麼能拿別人當出氣筒呢?”這樣一問,就會知道自己批評不妥,以後遇到這種情況,批評的話就不會衝口而出了。

3. 指出“錯”時,也指明“對”

大多數的批評者是把重點放在指出對方“錯”的地方,但卻不能清楚指明“對”的應怎麼做。必須仔細想過後,才能明白你究竟要對方怎樣做,該怎麼把話說出來。有的人批評人家說:“你非這樣不可嗎?”這是一句廢話,因為沒有實際內容,隻是純粹表示個人不滿意。

又如一位丈夫埋怨妻子說:“家裏一團糟,又有客人要來,你怎麼隻管坐在那兒化妝?”這種話也不會起作用,它隻說了一半。到底期望妻子怎樣做,一句也沒有提。應該這樣說:“客人要來了,你幫我去買點青菜和水果,然後將客廳裏的報紙收拾一下,好嗎?”

說明要求人應做的事,其實是指示對方改正的方向,讓對方從另一個角度來接受批評的內容。

一位車間主任批評一位青年工人說:“你最近比較散漫。”青年工人聽了手足無措。這裏,車間主任該說清楚是指上班遲到,還是沒有參加技能培訓等。

另外,為提高批評的效率,應該“不說我們不滿意的,隻說我們讚成的”,這樣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例如:

一位剛剛搬到新宿舍區的青年人向居民委員會的主任提意見,抱怨這兒摩托車保管站的服務態度太差勁。這位主任及時地把意見轉告了保管站的保管員。幾天以後,這位青年人又送摩托車到保管站,保管員笑臉迎接,主動把他的摩托車安放好,並問他還有什麼要求,使這位青年大為感動。

事後他才知道,居委會主任向保管員說:“新來的青年人對你的服務特別滿意,還要感謝你。”

“真正懂得批評的人著重的是‘正’,而不是‘誤’”。這是英國18世紀著名評論家約瑟·亞迪森的名言。

4. “你懂得我的意思嗎?”

批評人的話語,一定要讓受批評者聽懂,否則隻是對牛彈琴。常常聽到夫妻倆之間的埋怨:“我們倆總合不到一塊兒。”這句最普通的埋怨話,可能被對方誤認為是要“離婚”。

如果想求證對方是否聽懂你的意思,最簡便的方式就是問一問:“你懂我的意思嗎?”然後聽聽對方口中說出來的是否是你的本意。可惜大多數人忽略了這一點。問一問對方是否同意你的看法,也是批評別人時可以采取的溝通方式之一。能開口問,起碼排除了對方沉默、生悶氣的可能,如能坦然地提出異議,解決問題就有希望了。

因為能明白對方還有哪些問題未想通,或自己有什麼講得不準確的,可以作更深一層次的探討。

批評的十三種方式

行動失誤、辦了錯事的人,常有保衛其自我尊嚴的傾向,如果有人再以權威者的姿態出現,指責他的想法不夠高明,行動不夠周密,他的尊嚴將更感受威脅。這時防衛傾向會更增強,充耳不聞乃是極自然的反應。有鑒於此,我們在勸說別人的時候,就得多加注意,不要輕易讓“你錯了”說出口,尤其是不要強迫人家當麵承認錯誤,而是采取一些溫和委婉的方式,巧妙地暗示他錯在哪兒。

批評有如下十三種方式。

1. 安慰式

年輕的莫泊桑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樓拜請教詩歌創作技巧。兩位大師一邊聽莫泊桑朗讀詩作,一邊喝香檳酒。布耶聽完說:“你這首詩,句子雖然疙裏疙瘩,像塊牛蹄筋,不過我讀過更壞的詩。這首詩就像這杯香檳酒,勉強還能吞下。”這個批評雖嚴厲,但留有餘地,給了對方一些安慰。

2. 勸告式

東漢名臣楊震,才高學絕,時人譽為“關西孔子”。他為官清正廉潔,不受私請,曾官至司徒、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