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篇 婚姻家庭心理(1 / 3)

《青春之歌》reference_book_ids":[718251380436894009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一場對圍城的革命

解析“試婚”現象

隨著離婚率的持續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再相信婚姻,甚至越來越恐懼進入圍城。他們進行了一場對圍城的革命,發掘了一種特殊的婚前形式——試婚。

試婚,顧名思義就是試驗婚姻,它不是正式的婚姻,隻是男女雙方在正式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次試驗。在男女正式結婚前,可在一起生活一個階段,以求彼此相互熟悉、相互適應,在此期間允許自由發生性關係。

通過這個試婚階段,如果彼此感情融洽、性生活和諧,都有正式結合的願望,可以進行正式結婚。如果通過試婚,雙方互不滿意,或一方對另一方不滿意,婚事就告吹,雙方可以各奔前程,再去選擇合適的、滿意的伴侶。

這種試婚,在一些民族中是公開進行的,與隱蔽形式存在的婚前性關係是有區別的。在中國的儒家文化裏,試婚是被譴責的,它打破了人們對於婚姻的嚴肅性,拋棄了一夫一妻婚姻製的性道德。中國古時和現代許多國家實行的先同居、後結婚的婚姻締結形式。中國唐代敦煌文獻中就有試婚的側麵記載。《優先婚前同居書》便足以證明這種風俗的存在。試婚期間男方到女方家,與未婚妻同床而眠,但隻能背靠背,不能性交,可以認為是試驗對方是否忠貞的辦法。但現在流行於歐美的試婚,則為“性”的隨意性提供了更大的方便,“試驗夫妻”、“臨時夫妻”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性風俗了。

解析“試婚”心理

“試婚”可能與當前社會中高離婚率、婚外情、單身貴族相關,而成為大都市文化中的一種奇異現象。生理需要觀點認為,性行為是人的一種本能行為,體內性激素的水平決定人的性需求。社會需要觀點認為,每一個家庭的婚姻並非都能提供滿意的性生活,他們可能會婚外求樂,即婚外試婚。病態說觀點認為,部分青少年心理及社會功能與生理發展不平衡,不能正確地適應需要與社會製約之間的矛盾,即經過教育而內化的社會道德倫理觀念缺乏或其力量薄弱,不能充分約束生理需要而造成“試婚”行為。

如果把“試婚”中的女方比成一本被熟讀的書的話,其自然要比起書架上那些未曾讀過的新書要少許多吸引力。因此盲目而大膽的“試婚”往往會造成雙方,尤其是女方極大的身心傷害而引起心理失衡,也是造成情感危機的導火索。心理門診常常碰到由試婚而造成心理扭曲的被谘詢者。同時,試婚中的女性也是婦產科做人工流產的最多人群,甚至導致不孕症的發生。

時下,試婚的隊伍已愈發龐大,試婚的本意,似乎也被某些人給歪曲了。甚至有人打著試婚的旗號,亂交異性朋友,亂搞男女關係,還美其名曰,為了婚姻更加牢固,為了將來能夠更加和諧幸福。如此一來,不但傷害了對方,還攪渾了文明古國尚存的傳統文化。這種試婚跟道德淪喪有什麼分別?難怪許多人會談試婚則色變,唯恐自己也被戴上這種“時尚”的帽子,成為“思想開放”的標誌,“社會進步”的試驗品。

試婚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同居,而是以結婚為目的,以提高未來的婚姻質量為基礎的一種健康行為,絕非把婚姻當作兒戲的男女苟合。試婚不能脫離感情,更不能脫離婚姻而存在,否則就是非法同居,是男女間的性遊戲,既如此,就沒必要引用“試婚”這個新名詞了。

試婚與結婚相比,具有哪些優勢呢?既然婚姻是自由的,試婚同樣也是自由的,並且可能一試不成,終至失敗。與結婚相對應的離婚程序非常繁瑣,試婚則不然,萬一試婚失敗,也無需經過婚姻登記機關的批準。但也正因此,才給試婚者提供了便利,使得大家對於試婚的態度不是那麼端正,因為試婚比結婚好進也好出。

試婚是婚姻的試金石,可以避免婚後性格不合,性關係不和諧等。戀愛時,雙方展現的一般都是自己最優秀、最有魅力的一個方麵,而刻意掩飾不足之處,極力塑造一個美好的形象,以博取對方的好感和愛情。婚後一旦暴露出來,米已成炊,為時已晚,再要離婚,可就沒那麼容易了。還有一些婚姻,在外人眼裏,男才女貌,和諧幸福,實際上卻隻是為了一個麵子,故作姿態,幸福程度遠遠不及大家的想象。這大概就是俗話所說的,鞋子合不合腳,隻有自己知道吧。

如果雙方都本著一種認真負責的態度,打算將來步入婚姻的殿堂,即使不幸試婚失敗,也可以作為一種經驗教訓,為未來的婚姻打好基礎。但若隻是欺哄瞞騙,奉勸大家一定要擦亮雙眼,認清對方的真麵目,以免感情與身體雙重受創。特別是女人們,要麵臨的挑戰和輿論壓力更加強大,倘若走錯一步,極有可能導致終身的遺憾。

有些男人雖然自己不檢點,卻非常在意女孩子的貞節問題,處女情結極其嚴重,這種觀念一直根深蒂固地盤踞於某些男人的內心深處。女孩子試婚之前要做的思想準備就是,試婚有可能會造成對方對你的不尊重,乃至不信任,把你當作一個水性楊花、很隨便的女人。還有一種可能性是,萬一試婚失敗,未來的丈夫能否接受你曾經有過一次試婚的體驗。

試婚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正確地對待建立在感情基礎之上,以婚姻作為最終目的的試婚。也要正視試婚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以及意想不到的痛苦。奉勸所有想要試婚的人,一定要慎重考慮,不要拿自己一生的幸福來作為賭注。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染上恐婚症的人,會對未來婚姻有一種恐懼感,通常“症狀”是煩躁、脾氣比較急、愛發火,有的人會沉默寡言,不願多說話,進而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婚前,你究竟恐懼什麼呢?讓我們來對症下藥,見招拆招:

(一)擔心“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恐懼原因:人人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哪怕愛情再美好,進入婚姻就沒有了幸福和甜蜜,隻有無盡的瑣碎和煩惱。要是不結婚就沒有這麼多麻煩事兒了,可以盡情享受生活,享受愛情的滋潤……

支招:走出婚前恐懼症,首先要擺脫對婚姻生活的幻想,不要存在過高的期望與奢望,不要認為愛人樣樣都好,完美無缺,蜜月真的比蜜還甜,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新家庭的誕生,就意味著負擔的加重,意味著雙方要為家庭盡心盡力,盡自己做丈夫和妻子的責任。

須知,蜜月的甜美是自己甘心為愛人吃苦受累而換來的,是互相的奉獻,共同的營造。要求戀人們在婚前就要有為愛人、為未來的小家庭甘心吃苦受累的決心,要寬容和諒解愛人的缺點。

(二)擔心他不是自己最愛的人

恐懼原因:

很多臨近結婚的人都會擔心他們是不是這輩子自己最愛的那個人,也擔心自己是不是對方最愛的那個人。其實跟你結婚的那個人,也許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也不是你最愛的那個人,但是卻是最適合和你結婚的那個人。

他們是大學同學,馬拉鬆戀愛了八年,如今家人催著結婚,雖然看起來好像水到渠成,但女孩心裏卻一直高興不起來。因為長時間的拍拖,他們已經沒有了心跳的感覺,隻有一種親人般的默契和溫開水般的生活。越臨近結婚,女孩就越害怕,擔心他不是她的最愛,擔心他隻是一個好的結婚對象,而不會為她帶來什麼……

支招:雖然他可能不是你最愛的那個人,但是他將是你現在和未來最親密的人!有些愛情永遠是遠觀的好,有些甜蜜還是珍藏的好,你最愛的人也許並不適合做你的老公。珍惜現在,你就一定是最幸福的新娘!

(三)擔心婚外情,害怕離婚

恐懼原因:現在一打開報紙、網絡,鋪天蓋地的都是出軌和外遇的話題,即使是戀愛多年的愛人結婚後,也會出現七年之癢,十年之癢等等,導致人心惶惶。尤其是很多在單親家庭長大的人,特別害怕結婚後又離婚,所以幹脆就不結婚,害怕婚姻給自己再次帶來傷害。

支招:這種恐懼一是來源於社會輿論對婚姻生活的負麵“宣傳”,以及一些媒體對各種婚姻問題剖析過多地“暴露”了婚姻的陰暗麵,使有“結婚意向”的人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以致產生對婚後生活“走向”過分憂慮和對婚姻失敗的恐懼;另一個原因是,一方對另一方某方麵不是很滿意,或對對方某些缺點在成家後能否改變、自己能不能適應等心存疑慮。

建議多看一些幸福婚姻的報道,了解外遇和出軌隻是婚姻的小部分案例。要相信愛情,相信婚姻,同時也應該多學習一下使愛情升溫的小招數,隻要用心經營,婚姻真的會很美好!

(四)擔心家務活兒幹不完

恐懼原因:很多女孩都是家裏的獨生女,從小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從來沒有做過家務,最多整理一下自己的小屋什麼的。可是結婚後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做飯洗衣服,還要拖地板,清理房間,光是這幾樣就能占去大半的休息時間……真想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下,這樣就不會頭疼家務活兒了。

支招:每個女人都會成為主婦。遺憾的是,“主婦”目前在中國並不是一個值得驕傲的詞,因為與它血脈相連的家務,一直以來都被社會和男人們所忽視甚至輕視。我們無法讓男人和笑話故事裏一樣,親身體會家務勞動的繁瑣和辛勞,但家務的價值和其他任何勞動一樣,是一個主婦尊嚴和價值之所係,絕不能輕輕一筆帶過。尊重家務勞動不但是新版《婦女權益保障法》的突破性成果,也是男女平等的根本前提之一。

(五)擔心結婚後會影響工作和前途

恐懼原因:誰不想有人愛有人疼,早點結束單身的生活啊,但結婚對女人來說未必是件好事兒。現在工作競爭那麼激烈,很多剛畢業的本科女生都找不到工作,更別提結婚後的女人了。一直不敢結婚,是因為害怕結婚後競爭力降低,沒見很多單位招聘時直接就問你“有沒有結婚”嗎?而不少女人為了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不得不隱瞞自己已婚的身份,成為新的都市隱婚族……

支招:結婚生子是一個女人的必經階段,如果說22歲的女子是靠一點青春和乖巧博得好感的話,一個28歲的女人則需要體現穩重和能幹。下麵我們舉個案例:一個30歲的未婚女人到某公司應聘,她的能力和經驗都得到了該公司的認可,但隻有一點,該公司對她30歲還未婚表示疑惑,擔心她的性格有缺陷,最後還是拒絕了她。

所以說,一個大齡女子為了工作而不結婚是完全沒必要的,隻要你不是早婚生子,正常的婚育應該是公司和個人都應該考慮的問題。

(六)擔心婚後不自由

恐懼原因:一向自由慣了,真要結婚生子,規規矩矩做居家女人很多女人都受不了。未婚時,可以泡吧,可以吸煙,可以想睡多晚就睡多晚,可以和異性網友曖昧,可以叫一群死黨來家裏狂歡……結婚後可沒這麼自由了,要照顧老公的情緒,還要在乎婆婆的臉色……

支招:嚐試承擔。在步入一段愛情生活的初期,單身慣了的人可能會有許多的不習慣,比如厭煩兩個人天天相對,比如厭煩生活中的瑣事,但無論如何,都不要輕言放棄。不妨為自己設定一個為期三個月的過渡期,在這期間去盡力承擔自己應盡的那份責任,度過心理適應期後,你對愛情與家庭的信心,一定會飛快增長。

(七)擔心結婚後喪失魅力,沒人追求

恐懼原因:有人享受被人追的感覺,如果一直不結婚,就會一直有這些癡情男追隨你的石榴裙。女人未婚就是最大的資本,可以盡情享受男人的疼愛,又不必像家庭主婦那樣把自己熬成黃臉婆。不可想象,如果有一天結婚了,沒人追了,還能向誰展示自己的魅力?

支招:結婚不意味著走進墳墓,結婚後的女人也可以有自己的魅力和朋友圈,當然這種朋友圈並不是要你和男人保持曖昧,對人家的示愛若即若離。而是指,你可以和男人保持一種純友情的關係,就是現在流行的所謂“藍顏知己”。

每個女人,骨子裏頭大概總有這樣一種情結的,想擁有個藍顏做知己。這個藍顏不是丈夫,不是情人,而是居住在她精神領域裏的那一個,他不一定英俊,但一定要成熟,可靠,善解人意。女人的夢想裏,便總期望著能與這樣的男子相遇,一旦遇上,她們的寂寞和軟弱,便都有了寄存的地方。

(八)擔心包辦的婚姻,對未來老公不夠了解

恐懼原因:家裏包辦的婚姻,相親促成的婚姻,能幸福嗎?他和她是親戚介紹認識的,由於在兩個城市工作,相識半年隻見過三次麵,家人都說他們年齡不小了,催著完婚。可是她對他還不了解,對於他的生活習慣,他的朋友圈,甚至他是不是專一,原來有沒有談過女朋友都不清楚,這樣的關係,這樣的狀況,她還要跟他結婚嗎……

支招:男女雙方需要不斷地加強相互之間的了解,加深感情,這是最重要的婚前心理準備。這項準備若不充分,其他準備再完備也不會保障婚後生活的幸福美滿,縱然是婚前物質準備應有盡有,亦難以彌補心理的損傷,維持夫妻真摯的恩愛。建議你們還是多了解一下再考慮結婚,或者婚前長談一次,盡可能多的互相了解,或許可以消除對未來婚姻的恐懼感。

(九)擔心和婆婆合不來

恐懼原因:以後就要和公公、婆婆住在同一屋簷下,各人的生活習慣暴露無遺,相互間的摩擦也就不可避免。他的父母能容忍我嗎?我能在這個家裏過得愉快嗎?

支招:做好適應新生活的精神準備。婚前就應想到婚後生活的各個方麵都會發生顯著的變化,不僅隻為和愛人生活在一起,還有雙方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親戚朋友,要學會與她們和睦相處。在婚前乃至婚後一段時間內,應該創造條件去認識和熟悉那些應該認識的人,以免婚後因許多陌生人闖入自己的生活而感到緊張和引起失誤,從而傷害夫妻感情。

我們無處安放的婚姻

離婚帶來的心理衝擊

離婚帶來的心身疲憊和痛苦是無形的,這無形的折磨使人憔悴、度日如年,甚至改變人的性格,可以說,離婚帶來的後遺症會影響人的一生。常見離婚後的心態因性別而異、因性格而異、因年齡段而異、因家庭環境和背景而異。

(一)性別的差異

對於男性而言,如果女方有外遇主動提出離婚,尤其是男方從內心深處會有自卑感,又怕別人發現自己的感覺,因此,出於要麵子,人前堅強,人後痛苦,並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要證明自己的欲望,以求得內心的平衡。而對於女性而言,如果是男性有外遇主動提出離婚,對於初次離婚的女性而言,內心當然有極大的痛苦,但更痛苦的是不再相信愛情,不再相信男人,懷疑自己的魅力,甚至害怕結婚,寧願同居也不願意再結婚。

(二)年齡段的差異

由於不同年齡段人的思想觀念和成熟度不同,因而對於離婚的反應也有差別。人在較為成熟的年齡段看問題較為透徹,能更好地把握和看待離婚,更有能力調節自己的心理,盡量減少離婚對自己的影響。

(三)家庭環境和背景的差異

家庭關係和睦,父母識大體者,會盡量減少離婚對孩子的影響,而不是去責備子女。雖然父母不論是責罵還是以鼓勵的方式都是表達對孩子的重視和關愛,但是多以正麵鼓勵引導子女早日走出離婚陰影更能撫平子女的傷痛。有些父母不懂得這些,子女離婚後一味責怪和埋怨子女當初不聽話,結果隻能使子女感到與父母的距離感,內心更加孤獨。

有很多人把離婚看成是舊生活的徹底結束,是心靈痛苦的徹底解脫。其實,雖然通過離婚割斷了婚姻的關係,但並不意味著痛苦就此消失,離婚給當事人帶來的心理衝突是不可忽視的。不管性別、性格、年齡等有何差異,離婚都可能會對當事者造成如下這樣一些心理衝突。

(1)仇恨心理

雖然大多數離婚的受害者都想忘記過去、重新開始新的人生,但事實上,擺脫離婚所造成的心理陰影是十分困難的。離婚的不幸經曆已經深深地烙在了他們心裏,會時不時地隱隱作痛。這種情況下,受害者往往會鄙視、憎恨背叛者和第三者,一旦難以控製而爆發,形形色色的暴力悲劇就會在所難免。

(2)自卑心理

對於被動的離婚者來說,婚姻破裂往往是一次不小的人生打擊,可能導致自卑、自暴自棄的心理障礙。被配偶拋棄難免成為人家的談資和笑柄,而且離婚不可避免地要影響到孩子,於是他們在家庭破碎的極大痛苦和心靈創傷之中產生了自卑感。長久在自卑的重壓下生活,人的心靈會扭曲,會感到萬念俱灰、一蹶不振。

(3)孤僻心理

離婚者往往對自己離婚的事情諱莫如深,生怕勾起痛苦的回憶。他們難以做到也不願意與他人進行心靈溝通,即使是他們的親人。離婚後的獨身者,雖然形式上又回到了自由的單身狀態,但內心世界和結婚前的單身狀態迥然不同,沒有了開心、憧憬,多了痛苦、憂愁與失望。這種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孤僻狀態,對於他們的心理健康和以後的生活都產生了極大的危害。

(4)再婚隨意和畏懼心理

離婚者不堪心理和生活的痛苦折磨,會如落水者一樣近乎本能地尋找解脫。但年齡漸長,又加上孩子、財產等複雜因素,使不少再婚者將感情放在了次要位置,往往為了更容易地生活而隨意結婚。

有過婚姻破裂經曆的人,會渴望在新的婚姻中得到心理補償,但又怕婚姻破裂的悲劇重演,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了這種心理,即使真的再婚之後,過得也不會輕鬆。

離婚心理的表現

離婚心理產生後,會具體地反映出各種各樣的心理表現。通過這些心理表現,我們可以了解離婚當事者在離婚過程中及其離婚後所產生的各種心態、表現。離婚心理的表現,主要是從離婚過程中反映出來的。那麼,要探討離婚心理的表現,就要從離婚心理的全過程來考察。

(一)糾紛期心理表現

任何一對夫妻從感情破裂到離婚分手,都要經過開頭的糾紛期。在糾紛期內的心理表現主要是:當雙方因各種生活中的小事發生糾紛時,會互相指責,互相批評,互相辱罵等。糾紛可以分為感情型糾紛、生活小事型糾紛、人品人格型糾紛、財產型糾紛與婚外情型糾紛等。

情感型的糾紛,是夫妻間因感情合不來而暴發的根本糾紛。這類糾紛一般難以通過磨合而消除。因感情不和引發的糾紛,在於雙方婚前了解不深入,雙方沒有深厚的感情基礎,故而在婚後常因生活小事,互不相讓,引發矛盾。還在於感情這個基礎,其表麵上表現為生活的小事引發出來的矛盾,但從根本上來說,主要還是夫妻間的感情不和這個主要的矛盾。隻有解決了這個主要矛盾,婚姻才會向好的方向發展。雙方因感情不合,就會互相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不稱心,正如俗話所說那樣:“當一個人愛著另一個人時,就連她的缺點也覺得那樣可愛;而當一個人不愛對方時,就連她的優點也不會寬容。”因感情不合而引發糾紛,最根本的還是感情上的隔閡。當有了這種隔閡時,雙方就會因一點小事互不相讓,互不服氣,常常是矛盾重重,爭吵不斷,甚至大打出手。這是引發更大糾紛的開端。

生活小事型糾紛,一般是因雙方在生活中遇到某些小事,因某一方不會處理,或因某一方修養不夠,或因方法不對,或因個性太強,或因脾氣急躁,從而引發的夫妻爭鬥。引起此類爭鬥的小事,常常為不足以掛齒的小事,事情雖小但卻因雙方處理不好而引發更大的矛盾,甚至引起感情的破裂。

人品人格型糾紛是雙方因人品不良,互相拆台,相互攻擊而引發的糾紛。此類糾紛多為不可調和的糾紛,因其根本原因不是一時性的處理方法與藝術的問題,而是帶根本上的心理品質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改正的。

財產型的糾紛是雙方因財產問題而引發的糾紛,如財產的繼承、財產的分配、財產的使用等,都會因處理不當而引發糾紛,此類糾紛會因一方主動讓步而得到消除。如互不相讓時,則會引發更大的矛盾。

婚外情糾紛是目前在我們社會裏較為多見的一種婚姻糾紛,因此類糾紛引發的矛盾,一般難以調和和解決好,多在激化後雙方走向分手。隻有在雙方都拋棄第三者後才會回到正確的婚姻軌道上來,使矛盾得到根本的解決。如不消除第三者這個引發矛盾的主要根源,則不會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決。多數的夫妻如發現對方有第三者,一般采取分手的辦法來解決。這是因為現在的青年人,自主意識與重視感情因素的作用不斷增強,而此類矛盾的產生,多因雙方中的一方與另一方感情不好,故而與其讓對方“吃野食”,倒不如幹脆分手各尋所愛為好。

(二)冷漠期心理表現

夫妻間矛盾與糾紛的不斷積累,會發展到相互間進入冷漠期。其主要心理表現是雙方的心理距離拉大,並產生戒備。戒備是婚姻的大敵,如果夫妻間互相戒備,同床異夢,則各揣心事,互抱成見,並誰也不想理會誰,互相隱情,則表麵雙方的親和力已經下降到了很低的程度。在這個時期內,夫妻間的冷漠會保持一段時間,主要是考慮孩子的問題、離婚財產的分配問題等。雙方一方麵都存在著冷靜對待的因素,另一方麵互相間都在思考未來,為離婚做出最後的準備。在這個時期內,某些因財產發生糾紛的夫妻,則互相隱瞞財產與存款;因感情發生糾紛的,則互相隱瞞與婚外情人的來往信函與電話,掩飾與第三者來往的證據,主要是為了不讓對方抓住把柄和真實情況,以便在分手時增加與換取優勢的砝碼。在冷漠期內,夫妻雙方有可能分居,有可能不分居,但不論分居與否,總是離心離德,貌合神離。

(三)裂痕期心理表現

夫妻間的感情不和諧,總能讓對方有所感覺,一旦被對方發現,則會加重雙方的矛盾,形成惡性循環,使親和力進一步下降,雙方裂痕出現,就到了裂痕期內了。在裂痕期內的心理表現主要為:一是在情感上的反感度進一步加重。互相反感對方,隻要對方在的場合,另一方一般不在,互相躲著,以眼不見為快。二是追求上的相背度進一步加深。在各自的追求上相互間存在著差異,這是理想、信念、誌趣等方麵的不一致所至,一時無法調和。三是在行為上的分歧度進一步增大。互相你不理我,我不理你;你做你的事,我幹我的活。在處理家務上或辦理其它事情上,你做你的,我幹我的,互不關照,互不照應,甚至漠不關心對方,有的還各吃各的飯,同床異夢,同室不同心。如在《青春之歌》中的那個林道靜與餘永澤之間的婚姻關係發展到了裂痕期後,就互相誰也不理會誰,各自為陣,最後發展到了離婚的結局。

如果這一時期進一步發展,就到了對婚姻前途進行決策的時期了。於是,就有了下一個時期,即決定婚姻是否維持問題的時期。這就是進入決策時期了。

(四)決策期心理表現

裂痕雖已出現,分手似乎勢在必行。但究竟何去何從,是聚是散,是分是離?這是有離婚心理者必經的一個心理時期。準備離婚的夫妻,有的決策期時間較長,有的決策期時間較短,這主要取決於當事者的心理素質。文化修養好的人,一般來說,在決策期停留的時間較長,因為他們較為冷靜,考慮問題較為慎重,故而決策期較長;老年人在決策期停留的時間也較長,這是因為老年人考慮問題更為周詳,決策更為慎重;而相反青年夫妻則因無知或衝動、不夠冷靜而較快地度過決策期,很快就會做出決策。在這一時期,欲離婚的夫妻,總的心理傾向是情緒的不穩定,處於猶豫不決的過程。如先在行為上分居生活,但並不是因平時賭氣的那種分居,這種分居是走向離婚的必經之分居。多數的夫妻在分居的同時,要廣泛征求各自親友的意見,請他們幫助出主意,想辦法,看是否真的應當離婚,並打聽離婚的法律手續,做好分割財產的準備,有時還要征求律師的意見,谘詢子女今後的歸屬問題。有離婚心理者在決策期停留的時間越長,則越有利於決策的穩妥,越會處理得更好;決策期越短,則越易做出盲目的選擇。

決策期對於準備離婚的夫妻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離婚心理準備期。在這個時期內,如果雙方都能冷靜地思考問題並處理好雙方的關係,某一方該作讓步的要作一些讓步,夫妻間隻要沒有根本的矛盾,一般地說會使關係發生根本的轉化。隻要有誠意進行和好,則會經過雙方的冷靜思考和處理後回心轉意,由離婚的決策期重新回到平時無矛盾的心理相容期,和好如初。但有的經過了決策期,雙方都感到再和好是一種痛苦,就會做出決策,走向離婚這一步。

(五)絕情期心理表現

這一時期是離婚的夫妻走向婚姻盡頭的一個心理時期。雙方的裂痕越來越大,矛盾越來越不可調和,感情越來越淡化,並在短期內消失為“零”狀態,感情完全破裂,最後走向分手。

這一時期,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感情完全破裂,走向離婚,主要是通過法律手續進行離婚。現在多數的城市人時興起了協議離婚。即雙方共同簽署一個離婚協議,由婚姻登記機關保存,作為離婚的依據,算是離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