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六十五章 厚黑的陳友諒和正義的朱元璋(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明史》reference_book_ids":[7263389533612280872,686702088287997440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陳理開城投降,宣告朱元璋與陳友諒之間的爭霸徹底結束。有一天,有位儒生特地上門求見朱元璋,專門為了與他一起探討這次戰役的成敗。

儒生說:“當初你指揮水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陳友諒在張定邊的保護下,敗退武昌,你為何不乘勝追擊,卻要班師?如今雖然取勝,卻費了不少力氣。”

儒生這番話其實是說朱元璋當初沒有乘勝追擊是一種失策!

朱元璋聞言後,笑了笑,說道:“你是位讀書人,你可聽說過‘覆巢之下無完卵’的話嗎?兵法上也說‘窮寇莫追’,倘若陳友諒江州兵敗之時,我一路窮追猛打,那麼他們勢必會拚命抵抗,那麼我的損失肯定很大。”

“因此,我讓陳友諒率領殘兵敗將回去,螻蟻尚且偷生,更何況是人。他們一看大勢已去,哪敢再戰。到了那個時候,我隻要大兵壓境,誠心勸降,不費一兵一卒便可輕鬆獲勝,豈不更好?”

那位儒生聽完後,無言以對,對朱元璋佩服不已。

朱元璋和陳友諒的生死決戰乃是鄱陽湖大戰,朱元璋曾說自己贏得有些僥幸,我認為這也有一些偶然性。

首先是陳友諒戰術上犯了錯誤,沒有采納張定邊兵分兩路,一路進攻應天,一路進攻洪都,讓朱元璋首尾不能相顧的策略,而是率領六十萬大軍直撲洪都城。

其次是陳友諒運氣不太好,碰到了明朝第一守護神朱文正,他率領猛將戰團據城死守,不僅讓陳友諒拿不下洪都城,反而被洪都城所牽製,最終形成了鄱陽湖大戰。

再次是在鄱陽湖大戰中,要是沒有韓成假扮朱元璋跳水迷惑眾人,或許張定邊早已攻上了朱元璋的戰艦,又或者朱元璋早已被亂箭射死了。如此一來,鄱陽湖大戰的結局必然會被扭轉。

最後,在鄱陽湖大戰期間,陳友諒犯了策略上的錯誤,竟然在湖麵上連舟布陣,造成了不利進退、分散困難等致命性的弱點。

其實每件看似偶然的事情背後,卻存在著必然。下麵我們從曆史必然性的角度來簡單剖析朱元璋與陳友諒,探討一下為什麼實力強大的陳友諒卻輸給了實力弱小的朱元璋。

第一,從人品與政治手腕上講,朱元璋高過陳友諒。

很多人認為陳友諒是元末厚黑學的集大成者。陳友諒可以說是一路踏著頂頭上司的性命走上了當時的高位。

元朝至正十五年正月,徐壽輝部將倪文俊率紅巾軍攻克沔陽。陳友諒趁機起義,投在倪文俊麾下。

兩年後,倪文俊謀殺徐壽輝未遂,投奔陳友諒,陳友諒殺倪文俊,博得徐壽輝的進一步信任。

至正十八年五月,龍灣戰役前夕,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之後誘殺已投誠的徐壽輝心腹趙普勝。使得傅友德和丁普郎為自保,投靠了朱元璋。更在鄱陽湖決戰中因一句話使得左右金吾將軍皆投朱元璋。

陳友諒的原則是為了自己的權位與榮華,可以任意背叛和殺戮,而他治下的手段隻有兩個字:恐懼。他可以用狠辣手段一路向上爬,再用手中的淫威控製屬下,但是他失去了軍心民心,隊伍並不團結,沒有戰鬥力,將士的倒戈促成了他最後的失敗。

而朱元璋無論從為人處世還是政治手腕,顯然都高陳友諒一籌。

他每次作戰身先士卒,得了賞賜,全部分給下屬;他嚴肅軍紀,禁止軍隊騷擾百姓,還搞過認親大會,轟動全城,百姓無不拍手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