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六十九章 朱元璋歸鄉(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朱元璋和陳友諒打得你死我活之時,張士誠一直按兵不動,隔岸觀火。等當朱元璋消滅了陳友諒之後,張士誠這才大夢初醒,於是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春季,派遣大將李伯升率領二十萬大軍進攻朱元璋的領地新城(今浙江諸暨南)。張士誠主動打響了第一槍,他與朱元璋之間的爭霸賽也就這樣拉開了。

李文忠得知情況後,立即率領朱亮祖等猛將,火速救援新城,並在離新城十裏之處安營紮寨。

胡德濟(胡大海的養子)派人來見李文忠,說敵人士氣很高,勢頭正盛,不宜跟他們正麵發生衝突,而是應當駐紮此地,等待大軍,到時候見機行事。

朱文忠並不同意,說道:“從前謝玄率領八千兵馬打敗苻堅百萬,兵貴精,而不在多。”

“昔謝玄以兵八千破苻堅百萬,兵在精,不在眾。”(《明太祖實錄》)於是,李文忠下令全軍晚上好好飽餐一頓,明日一早與敵軍決戰。

說來也巧,次日一早,大霧籠罩著大地,看不清對方情勢,朱文忠當即召集諸將,仰天發誓道:“勝敗在此一舉,我不敢貪生而死於三軍之後。”說完,便身先士卒地衝向敵軍。

這時,處州援兵也剛剛趕到,一見如此形勢,連忙跟著一起衝鋒,奮勇搏擊。

李文忠勇猛無敵,隻見他橫握長矛,率領數十名精銳騎兵,從高處奔馳而下,就像一把利劍插在敵軍之中。敵軍精銳騎兵見李文忠人數不多,於是紛紛上前,將他們重重包圍。

李文忠毫不畏懼,帶領騎兵向外猛衝,所向披靡,殺敵甚多。

城中守軍們站在城頭上看得一清二楚,連忙擂鼓呐喊,跟著打開城門,猛然衝向敵軍。張士誠大軍見勢不好,紛紛潰退。

史書上記載,李文忠追擊敵軍數十裏,俘獲敵將領六百,士兵三千,斬首數萬人,收繳的糧草不計其數,那裏的溪水都被染成了血色。

有道是“上陣父子兵”,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當時張士誠的陣營中也有一個養子叫作“五太子”,與李文忠相比,可就相去甚遠了。

據說五太子身材不高,但是彈跳力極佳,還能潛水幾天幾夜不吃不喝,被百姓們傳說得神乎其神,可是這一仗打下來,他什麼本領也沒有發揮,就丟盔棄甲地逃走了。

當時張士誠的地盤南至紹興,與方國珍接壤,向北超過徐州,到達濟寧的金溝,西至汝寧府、潁州、濠州、泗州,東邊直到大海,縱橫兩千餘裏,屬地不少,但是這人氣魄不大,不敢像陳友諒那樣跟朱元璋拚命死磕到底,吃了一次敗仗之後,便調整了策略,不再主動進攻,而是聯動各個城市,遙相呼應,積極防守。

朱元璋一下看出了張士誠的意圖——既然你張士誠龜縮不出,那麼正好利用這個時機調兵遣將,做好各種軍事部署。

朱元璋當時定下來的策略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攻取東吳北境淮水流域,消滅張士誠長江南北的外圍勢力,使張士誠局限於長江之南。

第二步,分兵攻取杭州、湖州等地,切斷張士誠的左右臂膀,然後造成北、西、南三麵合圍平江的局勢。

第三步,全麵合圍平江,將張士誠連根拔起。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拜徐達為左相國,命其再次率軍圍攻廬州。

此次圍攻廬州與上次有所不同——畢竟已經消滅了陳友諒,沒有了後顧之憂,而且朱元璋部隊士氣正高,所向披靡,輕而易舉地攻克了廬州城,還一鼓作氣連下江陵、辰州、衡州等地,平定了湖、湘。

勢如破竹的徐達應召返回後,又率領常遇春等猛將巡行淮東,攻打泰州。

張士誠得知後,命令四百艘舟師出長江,擺出一副氣勢洶洶的樣子佯攻應天:你朱元璋若是不老實,想要攻打我泰州的話,老子便令水軍圍魏救趙,攻打你防禦空虛的應天。

沒有三兩三,哪敢上梁山啊,朱元璋也是個老江湖,若是不老奸巨猾的話,怎麼吃得了陳友諒。張士誠這點小伎倆,早被朱元璋看穿了。

朱元璋召集手下將領說道:“你們看,張士誠將四百舟師停在那裏,卻不向上遊進發,很明顯他的意圖是想分散我們的軍事力量,替泰州解圍。你們不必理會四百舟師,集中力量猛攻泰州。隻要泰州被我們攻陷,那麼江北自然瓦解,其他城市不戰自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