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中國曆史之著作篇(1 / 3)

834.瑰麗的史詩

——《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到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因此稱《詩》或《詩三百》。到漢代,《詩》被朝廷奉為經典之一,《詩經》的名稱由此出現並沿用至今。其內容按照作品性質和樂調的不同,分為風、雅、頌3部分。

“風”指“國風”,是各諸侯國的土風歌謠,大多數是民歌。“雅”是西周王畿地區的正聲雅樂,共105篇,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多數是西周時的作品,主要敘述祖先的史跡和武功,用於諸侯朝會;“小雅”74篇,大部分是周室衰微之後的政治諷喻詩,用於祭祀和宴飲,其餘屬於歌謠,表達了對於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人民的同情。

“頌”是統治階級祭祀宗廟的舞曲歌辭,共40篇,其中《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

中國曆史之著作篇

834.瑰麗的史詩

——《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到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因此稱《詩》或《詩三百》。到漢代,《詩》被朝廷奉為經典之一,《詩經》的名稱由此出現並沿用至今。其內容按照作品性質和樂調的不同,分為風、雅、頌3部分。

“風”指“國風”,是各諸侯國的土風歌謠,大多數是民歌。“雅”是西周王畿地區的正聲雅樂,共105篇,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多數是西周時的作品,主要敘述祖先的史跡和武功,用於諸侯朝會;“小雅”74篇,大部分是周室衰微之後的政治諷喻詩,用於祭祀和宴飲,其餘屬於歌謠,表達了對於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人民的同情。

“頌”是統治階級祭祀宗廟的舞曲歌辭,共40篇,其中《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

835.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此本成為當時的權威讀本。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836.禮從宜,使從俗

——《禮記》

《禮記》,亦稱《小戴禮記》或《小戴記》,共49篇,是一部先秦至秦漢時期儒家學者的著述,傳為西漢時期的戴聖所編纂,唐代“十二經”出現時,確立了作為儒家經典的學術地位。《禮記》49篇的內容比較蕪雜,但對“禮”的闡述卻是共同的主題。關於什麼是“禮”,書中提出了四個命題,即禮是“物之致”“義之實”“政之本”“事之治”。圍繞“禮”這個主題,《禮記》內容可分為3個方麵:一是注解,主要是對《儀禮》進行注釋並考證古禮;二是實踐,主要是記錄儒家弟子的言行雜事以為範例;三是論述,即對“禮”的理論性論述。《禮記》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它給人們提供了一套相當完整的價值導向,中華民族之所以被稱為禮儀之邦,《禮記》起了重要的作用。

837.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周易》

古代對“周易”一詞的解釋,眾說紛紜,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一種認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書;一種認為《周易》是講變化的書。按現代學者劉大鈞在其《周易概論》中認為,具體地說,“周”字有二意:其一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廣大,無所不包;其二指代號,即周朝。從《周易》內容看,包含著變化的思想:如卦爻辭中,《乾》卦從初爻到上爻,“龍”有“潛”“見”“飛”“亢”的變化;《泰》卦中有大小、往來、平陂、往複的變化;行筮時運算而顯示出數的變化等。現在我們說的《易經》是由《經》和《傳》構成的,所以說《周易》是一部逐步形成的著作。

838.青梅煮酒話春秋

——《東周列國誌》

《東周列國誌》,長篇講史小說,蔡元放作。全書起自周幽王被殺,平王東遷,止於秦始皇統一。敘述了春秋戰國時期五百多年的曆史故事,對腐朽黑暗的政治和統治者的昏庸荒淫,多有揭露與抨擊。語言樸素自然,人物形象刻畫細致。

839.得其利者生,失其利者死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作者為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孫武,大約成書於春秋末年。該書自問世以來,對中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人們尊奉為“兵經”“百世談兵之祖”。曆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用於指導戰爭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孫子兵法》不僅是中國的謀略寶庫,在世界上也久負盛名。公元8世紀傳入日本,公元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29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840.謀略與雄辯寶典

——《戰國策》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曆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相傳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史書編輯的,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記載的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範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約12萬字。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是先秦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841.王國維的治史通識

——《殷周製度論》

《殷周製度論》是我國著名古史研究專家王國維晚年的力作,撰寫於公元1917年。文章認為,周朝之所以定天下,是因其製度開始的,周人之製度異於商者有三:其一是立子立嫡之製度;其二是廟數之製;其三是同姓不婚製。王國維斷定,周朝的典禮為“道德之器械”,周禮是“尊尊、親親、賢賢、男女有別四者之結體”,“然尊尊、親親、賢賢此三者,治天下之通義也”。在文章中,王國維考證出我國曆代皇位的“傳子之製”始於周朝,並充分肯定了這一製度的曆史進步性,認為其可以達到平息爭鬥,使社會穩定的目的。王國維在《殷周製度論》還進一步考證了中國宗法製度產生的原因,認為其本在於“嫡庶之製”王國維的《殷周製度論》是我國古史研究史上一部裏程碑式的作品。

842.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

《史記》由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曆史。全書共130篇,有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526515字。其中的本紀和列傳是主體。

《史記》第一次把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麵都包容在曆史學的研究範圍之內,從而開拓了曆史學研究的新領域,推動了我國曆史學的發展。由於紀傳體可以容納廣泛的內容,有一定的靈活性,又能反映出封建的等級關係,因而這種撰史方法,為曆代史家所采用,影響十分深遠。

843.知史先識字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是許慎花了22年精心編撰而成的我國最早的一部字典。它係統詮釋了漢字的起源,正文14篇,敘目1篇,收入正文9353字,重文1163字,合計為10516字,全書解說用字133441字,首創540個部首編排法。可以稱得上是集經、古文、經學、訓詁之大成。這本書上溯造字之源,下辨隸、行、草、篆的遞變規律,是閱讀古代典籍,以及研究古代文字的重要依據,是中國乃至全世界上的第一部字書大典。《說文解字》歸納了漢字構成和使用的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即所謂的“六書”。許慎還發明了漢字的部首,通過部首的歸納,把成千上萬紛繁複雜的漢字編排整齊。使後人能夠按照部首,方便快捷地查找所需要的單字。

844.集名家之大成

——《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清代以來最為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之一,清代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編選,有近800首古文。《古文觀止》所選之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大體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麵貌。其中包括《左傳》34篇、《國語》11篇、《公羊傳》3篇、《禮記》6篇、《戰國策》14篇、韓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歐陽修11篇、蘇軾文11篇、蘇轍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0篇。本書入選之文皆為語言精煉、短小精悍、便於傳誦的佳作。選文標準基本上兼顧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當然所謂思想性是以不違背封建正統觀念為基準的。

845.鑒於往事,資於治道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著名曆史學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人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治平三年(公元1066)奉命設書局繼續編撰,至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完成,曆時19年。《資治通鑒》所記曆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曆史上對《資治通鑒》的稱譽,除《史記》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部史著可與《資治通鑒》媲美。

846.嘉惠學林,功在千秋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是中國曆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二月,《四庫全書》正式開始編修,至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才全部完成。《四庫全書》耗資巨大,是“康乾盛世”在文化史上的具體體現。《四庫全書》共收書3460多種,79000多卷,36000多冊。按照經、史、子、集4部分類法編纂,每大部又分若幹類。經部有易、書、詩、禮、春秋、孝經、五經總義、四書、樂、小學10類;史部有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召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15類;子部有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釋家、道家14類;集部有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典5類。全書除收錄中國曆代各種典籍外,還有朝鮮、越南、日本以及印度和明清之際來華的歐洲傳教士的一些著述。中國近代由於戰亂不斷,《四庫全書》的多份抄本在戰亂中被毀,現《四庫全書》中最為珍貴的藏本文淵閣《四庫全書》現存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內。

847.收錄漢字最多的古代字典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由清王朝召集張玉書、陳廷敬等眾多學者集體編纂,依據明代梅膺祚《字彙》和張自烈《正字通》兩書加以增訂,成書於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它是《說文》係字書的集大成之作。該書分12集,用子醜寅卯等12地支標名,每一集又分上、中、下3卷。收字以“不悖古法,亦複便於楷書”為原則,共收47035個字,按214個部首的順序排列。除正文之外,還有集中收錄冷僻字的“補遺”和“備考”兩卷。《康熙字典》吸收了曆代字書編纂的有益經驗,又集中了傳統字書編纂中規模最大的30人編寫隊伍,加上是禦敕纂修,問世後影響巨大。

848.大典猶看永樂傳,搜羅頗見費心艱

——《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明代官修的大型綜合性類書。解縉、姚廣孝等奉敕編撰。始纂於明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永樂五年完成。全書22877卷,“凡例”、“目錄”60卷,裝訂為11095冊,約3.7億字。書中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宋元以後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種典籍資料達8000餘種,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永樂大典》遭浩劫,部分被燒毀,部分被搶走,餘者寥寥無幾。

新中國成立後,多方搜集整理。到公元1959年為止已收集到《永樂大典》原本215冊,加上複製副本等,共得730卷。

849.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紅樓夢》

《紅樓夢》是清代乾隆年間誕生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一部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百科全書。這部巨著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戀愛婚姻悲劇為主線,描寫了以賈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興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種錯綜複雜的矛盾,表現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墮落,塑造了一係列貴族、平民以及奴隸出身的女子的悲劇形象,展示了極其廣闊的封建社會的典型生活環境,曲折地反映了那個社會必然崩潰、沒落的曆史趨勢。作品還歌頌了貴族的叛逆者和違背封建禮教的愛情,體現出追求個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並深刻而全麵地揭示了賈、林、薛之間愛情婚姻悲劇的社會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