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中國曆史之建築古跡篇(1 / 3)

《漢書》reference_book_ids":[6833642805068303374,721773691574157625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18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quote_content":"《史記》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596837010446,6959122730671164446,7267090239162682427,7085661452316445733,6833642850618444808]}],"10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53,"start_container_index":10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48},"quote_content":"《三國誌》reference_book_ids":[6883409163003628557,726709024867536385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47,"start_container_index":10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42},"quote_content":"《後漢書》reference_book_ids":[6867020903100713992]}],"6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36,"start_container_index":6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32},"quote_content":"《史記》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596837010446,6959122730671164446,7267090239162682427,7085661452316445733,683364285061844480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926.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萬裏長城

中國萬裏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根據曆史記載,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同樣基於防禦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萬餘裏,遂稱“萬裏長城”,這就是萬裏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中國曆史之建築古跡篇

926.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萬裏長城

中國萬裏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根據曆史記載,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同樣基於防禦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萬餘裏,遂稱“萬裏長城”,這就是萬裏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927.殿宇之海

——北京故宮

故宮又名紫禁城,明朝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便開始營造這座宮殿。其始建於公元1406年,至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曆時14年。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建,占地72萬平方米,建築麵積15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建築造型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征皇權的至高無上。至公元1911年清帝退位約500年間,先後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裏居住,並對全國實行統治。

928.天下江山第一樓

——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相傳始建於三國時期,曆代屢毀屢建。現樓為公元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簷,四望如一。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崖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素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929.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是曆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從五世達賴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同時又是供奉曆世達賴喇嘛靈塔的地方。

“布達拉”係舟島,是梵語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山”。

布達拉宮海拔3700多米,占地總麵積36萬餘平方米,建築總麵積13萬餘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築群。

930.大宅門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麵布局的傳統住宅的統稱。在中國民居中曆史最悠久,分布最廣泛,是漢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曆史已有3000多年,西周時,形式就已初具規模。

在曆史發展過程中,不僅宮殿、廟宇、官府都使用四合院這種建築形式,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廣泛使用四合院。在各種各樣的四合院當中,北京四合院體現了四合院建築形式的主要特點。

北京四合院由大門、影壁、倒座、正房、廂房等若幹單體建築組合而成。其結構都屬於中國傳統建築的木構架體係,甚至有些磚石結構也在一定程度上模擬木構建築,並由不同的典型式樣代表戶主的身份地位。

931.四合院格局與文化意義

北京四合院規模小的隻有一院,多數有前(外)、後(內)兩院。

一般外院橫長,大門開在前左角,即東南角。進入大門,迎麵在外院東廂房的山牆上築磚影壁一座,與大門組成一個小小的過渡空間。由此西轉進入外院。大門之西正對民居中軸的南房稱“倒座”,作客房;外院還有男仆室及廚房、廁所等。從外院進入內院的中門,通常是一座被稱為“垂花門”的小門屋,施懸山“勾連搭”頂(即前後兩個雙坡頂相接),標誌著由此進入內宅。在垂花門後簷柱處常設門扇,稱“屏門”,作用類同儀門,平時關閉,人由門前左、右廊道繞入,遇大事或貴客到來時才開啟。以中門間隔內外,不僅保持了內院的安靜,同時也含有宗法禮製的意義。

932.黃土高原上的奇特建築

——窯洞

窯洞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華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窯洞中生存、繁衍和壯大起來的。窯洞分土窯洞、石窯洞、磚窯洞、土基子窯洞、柳椽柳巴子窯洞和接口子窯洞多種。土窯洞是利用黃土的特性,挖洞造室而成,一般深七至八米,高三米多,寬三米左右,最深的可達20米。窗戶有兩種:一種是一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種是約三至四平方米的圓窗。土窯洞的特點是冬暖夏涼。

居民們修建新窯洞有不少講究。首先是要找人看風水,擇地形。選擇挖窯洞的地方土質十分重要,必須是黏土。窯洞要向陽,背靠山,麵朝開闊地帶。為了美化居室,不少人家在炕圍子上作畫。這就是在陝北具有悠久曆史的民間藝術“炕圍畫”。外看顏色鮮豔,內觀則明快舒坦,有一種獨特的光、色、調相融合的形式美。

933.老上海風情

——弄堂藝術

弄堂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與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上海的弄堂有著強烈的空間藝術特征。這種空間藝術特征首先表現在弄堂中不同層次的空間序列上,即從街麵到總弄再到支弄最後入戶這樣一種空間組織方式。它將居民的居住空間有序地分隔成公共空間(街道)、半公共空間(總弄)、半私密空間(支弄)和私密空間(住宅內部)這樣幾個不同的層次,但又將這些不同層次的空間有機地組織在一個有序的係列中。這種空間組織方式,由於對外相對封閉,因此產生了強烈的地域感、認同感和安全感,使得整個弄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社區。對內,這種空間組織方式又能帶來一種濃烈的鄰裏感和社區感。

934.深巷重門人不見

——安徽民居

安徽建築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和地位,其中又首推安徽徽州的民居。徽州各地的民居住宅、祠堂、廂宇、牌坊、亭、塔、墓等建築上的許多構件和局部,都飾以精美的石雕、木雕、磚雕。常見的有牌坊、石獅、石馬、座門、門窗、欄杆等。古時候,徽州的民間建築藝術相當發達,建房有別具一格的傳統舊俗。農村建房很講究“風水”,認為房屋的大門忌對煙囪,立門對煙囪,就在大門楣上掛上鏡子和剪刀,謂之“解煞”。也忌諱門前行走的大路走向對準大門。總之,徽州古民居以馬頭牆、天井、鬥拱以及磚雕、木雕、石雕等為鮮明特色,風姿綽約,在我國古代建築流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935.華夏民居第一宅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曆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所建,總麵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現以“中國民居藝術館”“中華王氏博物館”開放的高家崖、紅門堡兩大建築群和王氏宗祠等為主,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間,麵積4.5萬平方米。

高家崖、紅門堡兩組建築群東西對峙,一橋相連,皆為黃土高坡上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築。其總的特點是: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氣勢宏偉,功能齊備,基本上繼承了我國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再加上匠心獨具的磚雕、木雕、石雕等,裝飾典雅,內涵豐富,實用而又美觀,兼融南北情調,具有極高的文化品位。

936.江南園林的建築特色

江南園林屬於私家園林,大都是古代的封建文人、士大夫及地主經營的。一般以蘇州園林為代表,大多麵積較小,以精取勝。它善於把有限的空間巧妙地組合成千變萬化的園林景色,充分體現了我國造園的民族風格,並廣泛吸取了中國山水畫的理論,如拙政園、網師園等。

與皇家園林的莊嚴豪華以及威嚴不同,江南地區的私家園林多建在城市,並與住宅相連,占地甚少,小者一二畝,大者數十畝,但是也更講究細部的處理和建築的玲瓏精致。

937.中國園林之母

——拙政園

拙政園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禦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後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參與設計藍圖,曆時16年建成,得名於晉朝《閑居賦》的一段話:“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有樸實之人在自家花園為政的巧意。拙政園中園的建築物名大都與荷花有關。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拙政園,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布局的山島、竹塢、鬆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中國園林之母”。

938.人間天堂,園林之城

——蘇州園林

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州是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這裏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蘇州古典園林的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期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的辟疆園。以後曆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170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60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19處。

939.一座山莊,半部清史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是清朝皇帝為了實現安撫、團結中國邊疆少數民族,鞏固國家統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宮。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成於乾隆五十五年,曆時87年。占地564萬平方米,環繞山莊蜿蜒起伏的宮牆長達萬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最大的特色是園中有山,山中有園。它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在總體規劃布局和園林建築設計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自然山水的景觀特點和有利條件,吸取唐、宋、明等曆代造園的優秀傳統和江南園林的創作經驗,並加以綜合、提高,把園林藝術與技術水準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最高典範。

940.風韻獨具西子瘦

——瘦西湖

瘦西湖位於揚州市西郊,原名“保障河”,又稱“長春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瘦西湖景區現有禦碼頭、五亭橋、西園、冶春園、綠楊村、卷石洞天、西園曲水、四橋煙雨、虹橋、長堤春柳、葉園、徐園、長春嶺、琴室、木樨書屋、棋室、月觀、梅嶺春深、湖上草堂、綠蔭館、吹台、水雲勝概、蓮性寺、鳧莊、五亭橋、白塔晴雲、二十四橋景區等景點。瘦西湖園林以自然風光旖旎多姿著稱於世。四時八節,風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無窮的天然之趣。豐富的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釀,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回味無窮。

941.廊腰縵回,簷牙高啄

——阿房宮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宮殿,它的前殿叫做“阿房”,所以當時人們稱它為“阿房宮”。

據記載,秦代阿房宮,“東西五裏,南北千步”。但前殿尚未竣工,秦始皇便死去。他死後,秦二世繼續營建。相傳,阿房宮大、小殿宇共700餘所,一天之中各殿氣候不盡相同。秦始皇生前把從六國掠奪來的珠寶、美女深藏宮內。他巡回各宮室,一天住一處,死時還未把宮室住遍。秦朝末年,項羽火燒阿房宮,據傳大火三個月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