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4.推拿(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3)功效:行氣活血,3削十祛瘀,滑利關節。

(4)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指、趾間關節損傷。

(5)舉例說明:

類風濕手:對病變的指間關節作左右位或前後位的撚動。並可再配合抹法和關節被動屈伸法等。

推法

推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之一,但由於曆史原因和不同的學術流派已將推法衍化出許多不同的動作和名稱。按其原意,“推者,一指推去而不返,……”。也就是說用拇指或手掌或其他部位著力於人體某一穴位或某一部位上,作單方向的直線或弧形移動,稱之謂推法。推法在成人推拿裏應用主要是平推法。在小兒推拿裏應用有直推、分推、旋推等多種方法,這有待於在小兒推拿有關章節中學習。

成人推法中,有以拇指為力點的,稱拇指平推法;有以手掌為力點的,稱掌平推法;有以用拳為力點的,稱拳平推法;有以用肘尖為力點的,稱為肘平推法。平推法是作直線的單向運動,體表受力較大,但推行速度相對緩慢。其意是推動氣血的運行。

1.拇指平推法

用拇指指腹為著力點於治療部位,沿經絡循行路線或肌纖維平行方向,由甲點推向乙點,其餘四指並攏作支點以助拇指用力。

一般可連續操作5~10遍或更多。

(1)手法要領:

①從甲點推向乙點時用力均勻。

②從甲點推向乙點時要勻速。

③對從甲點推向乙點途中所需加重手法刺激的某穴可配合按揉或按壓等手法。

④在治療部位應先塗抹少量冬青青等油類介質,使皮膚有一定的潤滑度,以利於操作,並防止推破皮膚。

(2)適用部位:四肢,肩背,腰臀及胸腹等部。

(3)功效:疏經通絡、理筋散結、活血祛瘀。

(4)主治:頸、肩腰腿諸痛症,脘腹脹滿。

(5)舉例說明:

落枕:拇指平推痙攣的斜方肌。

脘腹脹滿:拇指平推中脘(小兒推拿中常用)。

2.掌平推法

以掌根為著力點於治療部位,由甲點推向乙點。若需要增大壓力時,可用另一手重疊緩慢推進。一般可連續操作5~10遍。

(1)手法要領:同拇指平推法。

(2)適用部位:腰背、胸腹及下肢等部。

(3)功效:舒筋通絡,消積和中。

(4)主治:腰背酸痛、食積、便秘等症。

(5)舉例說明:

腰背酸痛:掌平推腰背筋膜。

食積:掌平推上腹部。

3.拳平推法

握拳,以食、中、無名、小指四指的近節指間關節為著力點於治療部位,由甲點推向乙點。由於本法刺激力度較強勁,一般連續操作3~5遍,或更少。

(1)手法要領:同拇指平推法。

(2)適用部位:腰背部,臀部,四肢部。

(3)功效:理筋解痙,活血止痛。

(4)主治:風濕痹痛、肌肉勞損。

(5)舉例說明:

風濕痹痛:常以拳平推法對患部作手法刺激。

4.肘平推法

以肘部尺骨鷹嘴為著力點於治療部位,由甲點推向乙點,由於本法刺激力度特強勁,一般連續操作僅1~2遍即可。

(1)手法要領:同拇指平推法。

(2)適用部位:背部脊柱兩側膀胱經。

(3)功效:理筋活血,祛風散寒。

(4)主治;腰背風濕伴感覺遲鈍者,強直性脊柱炎等。

(5)舉例說明:

強直性脊柱炎:可輕輕使用肘平推法施於脊柱兩側骶棘肌。

擦法

用手掌緊貼皮膚,稍用力下壓並作上下向或左右向直線往返摩擦,使之產生一定的熱量,稱為擦法。擦法以皮膚有溫熱感即止。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有掌擦、魚際擦和側擦之分。

(1)手法要領:

①上肢放鬆,腕關節自然伸直,用全掌或大魚際或小魚際為著力點,作用於治療部位,以上臂的主動運動,帶動手做上下向或左右向的直線往返摩擦移動,不得歪斜。更不能以身體的起伏擺動去帶動手的運動。

②摩擦時往返距離要拉得長,而且動作要連續不斷,如拉鋸狀,不能有間歇停頓。如果往返距離太短,容易擦破皮膚;當動作有間歇停頓,就會影響到熱能的產生和滲透,從而影響治療效果。

③壓力要均勻而適中,以摩擦時不使皮膚起皺褶為宜。

④施法時不能操之過急,呼吸要調勻,幹萬莫迸氣,以傷氣機!

⑤摩擦頻率一般每分鍾100次左右。

(2)適用部位:全身各部。

掌擦法用於胸腹、脅肋部為主。

魚際擦法用於四肢為主,尤以上肢為多用。

側擦法用於背部、腰骶部為主。

(3)功能:健脾和胃,溫陽益氣,溫腎壯陽,祛風活血,消瘀止痛。

(4)主治:體虛乏力,脘腹脹痛,月經不調,腰背風濕痹痛。

(5)舉例說明:

體虛乏力:擦督脈、腎俞、湧泉。

月經不調:擦八髎、小腹。

注意事項:

①室內要保持暖和,以免患者著涼。

②擦法是在體表直接摩擦,為保護皮膚,防止擦破,所以在施術前治療部位要塗抹少量油類潤滑劑。

③擦法在臨床上常作為最後使用之手法,一般在擦法之後,就不再在該部使用其他手法,以免皮膚破損。但擦法之後可輔以濕熱敷,能加強療效。

抹法

用拇指羅紋麵在體表做上下、左右或弧線呈單向或任意往返的移動,稱為抹法。

(1)手法要領:

①用單手拇指羅紋麵或雙手拇指羅紋麵緊貼於治療部位,稍施力做單向或往返移動;其餘四指輕輕扶住助力,使拇指能穩沉地完成手法操作。

②雙手動作要協調、靈活、力量均勻。

(2)適用部位:頭麵部、胸腹部、手背、足背部等。

(3)功效:開竅鎮靜,安神明目,疏經通絡。

(4)主治:頭痛、失眠、近視、感冒、胸悶痞滿、指掌麻木等症。

(5)舉例說明:

頭痛:抹前額、按列缺、揉百會。

指掌麻木:抹手背,撚指間諸關節。

拿法

用拇指和食、中二指或其餘四指相對用力,提捏或揉捏某一部位或穴位,稱為拿法。

拿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在臨床上有三指拿(拇指與食、中指相對用力)和五指拿(拇指與其餘四指相對用力)之分。

(1)手法要領:

①一定要以諸手指羅紋麵相對用力,去捏住治療部位肌膚並逐漸用力內收,將治療部位的肌膚提起,做有節律的輕重交替而又連續的提捏或揉捏動作。

②腕關節要放鬆,妙巧地運用指力,諸指動作要協調柔和靈活。

③力量要由輕到重,輕重和諧。不可以指端去扣掐。

④本法的刺激性較強,特別是在三指拿法之後,常繼以揉法,以緩減刺激。

(2)適用部位:

三指拿:主要用於頸項部、肩並等部。

五指拿:主要用於頭部和四肢等。

(3)功效:疏經通絡,解表發汗,鎮靜止痛,開竅提神。

(4)主治:頸項強痛、肌肉酸痛、頭痛、鼻塞等。

(5)舉例說明:

外感頭痛:拿五經,拿風池,掃散法。

落枕:拿風池,按揉痙攣斜方肌,指揉列缺穴。

腹痛:拿足三裏,按脾俞、胃俞,摩腹。

五指拿:用於頭部時又稱為拿頭五經。其法如下:

患者端坐,醫者站立於後側方,一手扶其前額,另一手五指分開,用諸指末節羅紋麵為力點於頭部;

要求是中指定督脈,食、無名指分別置於兩側足太陽膀胱經,拇、小指分別置幹兩側足少陽膽經(稱拿五經)。然後五指同時用力,由前發際起,將頭皮抓起,隨即鬆開,重複抓、放動作,並緩慢漸漸向後移動。當手移至後腦部時,食、中、無名、小指要逐漸並攏,改為三指拿法,最後終於風池穴。如此可重複3~5遍,而且左右手可交替操作。

抖法

用雙手或單手握住患肢遠端,微微用力作小幅度的上下連續抖動,使患肢關節、肌肉有鬆動感,稱為抖法。

抖法在臨床上常作為輔助或結束手法,有抖上肢和抖下肢之分。其操作如下:

1.抖上肢

患者取坐位,上肢放鬆。醫者站立於前外側,上身略微前傾,用雙手握住患者的手腕部(並不宜握得太緊),緩緩地將其患肢向前外側方向抬起,約60°~70°;然後醫者以腕力為主作連續小幅度的上下抖動,並使其抖動如同波浪樣地由遠端腕部逐步地傳遞到近端的肩部。或醫者用手掌按住患側肩部,另一手握住患側遠端的腕部,在腕部用力作連續小幅度的上下抖動。

2.抖下肢患者取仰臥位,下肢放鬆。醫者站立其足後方,用雙手分別握住患者後髁部,先將雙下肢徐徐抬起離床麵約20~30厘米,然後醫者以臂力為主小幅度的上下抖動,使整個下肢產生舒鬆感。在做抖下肢時可配合作肢體內、外旋轉的運動。對高大重實者可兩腿分開操作。

(1)手法要領:

①抖動時用力要自然,抖動幅度要小,但頻率要快。一般抖動幅度在3~5厘米;上肢抖法頻率一般在每分鍾200次左右;下肢抖法頻率一般在每分鍾100次左右。

②囑患者一定要放鬆肢體,配合治療,否則無法進行。

(2)適用部位:四肢部。

(3)功效:疏鬆脈絡,滑利關節。

(4)主治:肩臂疼痛、腰腿疼痛等症。

(5)舉例說明:

肩周炎:肩部手法,搓肩關節,抖上肢法。

拍法

用五指自然並攏,掌指關節微屈,使掌心空虛,然後以虛掌作節律地拍擊治療部位,稱為拍法。

(1)手法要領:

①指實掌虛,利用氣體的振蕩,虛實結合,要做到拍擊聲,聲聲清脆而不甚疼痛。

②拍法要以腕力為主,靈活自如。

③一般拍打3~5次即可,對肌膚感覺遲鈍麻木者,可拍打至表皮微紅充血為度。

(2)適用部位:肩背、腰骶、股外側、小腿外側諸部。

(3)功效:行氣活血,舒筋通絡。

(4)主治:風濕酸痛,重著麻木、肌肉痙攣等症。

(5)舉例說明:

腰背部風濕酸痛:按揉委中、局部推拿後,在腰背部可塗上少量冬青油,而後作自上而下的拍法,直至表皮微紅充血為度。

搖法

用一手握住或扶住被搖關節的近端肢體(有時起固定肢體的作用);另一手握住關節的遠端肢體,作緩和的環轉運動,使關節產生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的轉動,稱為搖法。

搖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屬被動活動類,用來防治各部關節酸痛或運動功能障礙等症。

由於搖法可廣泛地用於脊柱及四肢諸關節,為要提高手法的正確性,避免醫源性創傷(被動活動)的發生,有必要將搖法的總要領先重申一次:

首先,搖法的方向和幅度一定要在生理許可的範圍內進行。或者,在患者能忍受的範圍內進行。而且要由小到大,逐漸增強。

其次,用力要柔而穩;速度要緩而勻。動作要因勢利導。現根據人體不同部位的要求,分別將搖法操作分述如下:

1.頸項部搖法

患者取坐位,頸項部放鬆,醫者站立於患者的後外側麵;用一手扶其頭頂部,另一手托住下頜部,雙手協調以相反方向緩緩地使頭按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的搖動,3~5次即可。

常用於落枕,頸椎病,頸項部軟組織勞損,頸項強痛、活動不利等症。

2.肩關節搖法

本法有三種不同的常見操作,從安全角度出發,現介紹托肘搖肩法供學習。

患者取坐位,肩部放鬆,患側肘關節屈曲。醫者站立於其側方,半蹲位,上身略前俯。用一手扶住其肩關節上部,另一手托起患肢肘部(使患者手臂搭在醫者的前臂上),然後緩緩地作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的肩關節搖動。

常用於肩關節周圍炎、肩部傷筋、肩部骨折後遺症等病症。

3.肘關節搖法

患者取坐位,患肘關節半屈曲位。醫者一手托住患肘關節後部,另一手握住患肢的腕部,使肘關節作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的搖動。

常用於網球肘、肘部骨折後遺症等病症。

4.搖腕關節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醫者站立於患側。一手握住患肢腕關節近端,另一手握住其掌部,使腕關節作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的搖動。

常用於腕部軟組織損傷,腕部骨折後遺症等病症。

5.搖掌指關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