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472章 反思(1 / 2)

值得一提的是,在與商衛東商量修改招商計劃的時候,王鵬接過一個電話,是席書禮打來的。

席書禮告訴王鵬:“老板像這樣反複看同一內容的新聞,在平時是很少見的!”

前一晚省電視台播放的新聞,以及當天早上出版的省報上刊登的新聞,都有提到省長江一山視察東江舊城改造的內容,導向性極其鮮明。

席書禮雖沒有說更多的內容,但王鵬也能從中體味出,潘榮芳看了這樣的新聞後是不悅的。

這通電話打得很短,卻使商衛東離開後一人躺在床上的王鵬久久不能入眠。

這段時間,王鵬一直在反思到東江一年來的所有事情,正是這種反思,讓他越來越意識到,這一年他太操之過急了。

雖然許延鬆之流是罪有應得,但這些案件對他本人也是有傷害的,而且這種傷害並不是來自案件本身,而是來自於官場那種看不見摸不著卻真實存在的規則,他無異已經成了嚴重違反規則的人,在很多人眼裏,他不是什麼反腐先鋒,而是踩著別人肩膀往上爬的小人。

他極度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現狀,甚至時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內心充滿了委屈,但某些時候他又不得不承認,在對待高涵、薛平的問題上,他的那些手段的確並不陽光,正義有的時候也是一種手段,這又讓他覺得自己確實有些齷齪。

而他之所以覺得自己這一年太操之過急,是緣於許延鬆、薛平案所引發的一係列後果大大超過了他的想象,他確實沒有預料到波及的官員會如此眾多,尤其是許延鬆的老家吉安縣,幾乎整個班子全軍覆沒,這麼多的官員出問題,自然要驚動中央,省委、省政府備感壓力在所難免。

同時,王鵬又深知,不是所有官員都願意走上貪腐這條路,這些出問題的官員中,有不少人為環境所累迫於無奈的恐怕也不在少數。

誠然,一個人的立場決定其最終的道路走向,但當大環境中某些東西變成常態時,不同的聲音就會成為集體中的不和諧音色。

如果不想成為官場棄子,就像如今的王鵬,要想繼續把工作做好,除了妥協還真找不到第二條路來走。

反觀許延鬆一案,王鵬覺得自己還是少了些智慧。

一隻蘋果如果已經從芯裏開始腐爛,表皮的糜爛就隻是時間問題,省委對此不會毫無察覺,但卻遲遲沒有動作,足以說明其中的微妙。

江一山力主讓他來東江,背後的真正目的,直到現在王鵬才慢慢體會出來,除了暗暗感歎江一山的老辣,他也暗暗驚心於江一山對他的了解。

再看江一山這次來東江的各種舉動,抬手間就再次把他逼到了牆角,王鵬覺得自己的確火候還差得太遠太遠。

這種時候,他不免揣測,如果換了是年柏楊,會怎樣應對這樣的危機?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揣測,王鵬也突然發現,過去在寧城的許多事情,如果不是年柏楊、李澤,甚至東子在背後支持,就算有十個王鵬,也早就沒有任何政治生命可言了,而他竟然一直沒有充分正視這一點,滿心以為是自己夠幸運,先有年柏楊、李澤,後有俞天嶽、潘榮芳,卻哪裏知道沒有一件事是必然的。

王鵬思來想去,覺得既然潘榮芳已經留意舊城改造的新聞,他還是有必要找機會單獨向潘榮芳專門彙報一次,讓潘榮芳了解自己對舊城改造一事的真實態度,以及自己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新想法,免得潘榮芳對自己真的失去信心。

恰巧,省裏有一個民營資本參與教育改革的論壇三天後在省教育廳召開,東江一中作為教改試點學校,是此次論壇的組織者之一,王鵬作為東江市市長被邀在論壇發表演講,他正好可以趁此機會找時間向潘榮芳彙報工作。

次日一上班,王鵬就與席書禮通了電話,表達了想向潘書記彙報工作的想法,席書禮答應幫他安排。

商衛東按照與王鵬商量的招商計劃,先分別與考察團成員單獨接觸,除了東南兩個港區暫不接受投資外,西北兩個港區成了招商局此次主推的方向,尤其是臨港新城的招商更是重中之重。

王鵬與省規劃院反複論證過,東江港區在整個建設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投資商、建築商湧入,如果隻依托東江市本身根本不足以接納這麼多流動人口的出現,要想東江港區能順利上馬建設,唯有先行開發臨港新城,把流動人口引往這個區域,才能有效緩解開發過程中東江市區麵臨的居住和就業壓力。

商衛東對考察團成員的背景作過詳細調查,在前來東江考察的六家企業中,半數以上都是地產開發企業,從這個角度來分析,王鵬和商衛東都相信他們能接受把資金投入臨港新城的建議,至於寧楓的博海投資和另一家中原燃氣公司,還是暫時先撇到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