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7章封關(1 / 2)

大明一向是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在太祖皇帝之時,這商人就是有錢也不可以穿絲綢,違者處於剝皮之刑。

但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這個有錢有勢的商人們熟悉了遊戲規則,開始後來居上,參加這大明的權力遊戲了。

商人和官員勾結,政商一體,所向無敵,誠然在過去百年,沒有一個商人權力登頂,但是他們的力量之大,是所向無敵的。

他們是沒有一個人當上封疆大吏,但是他們團結起來的力量有多大?正德、嘉靖、萬曆敢多征稅的,他們就讓皇帝灰頭土臉,狼狽不堪,泰昌決定免稅,才當了十天的皇帝,就有聖明之名。他們所控製的輿論力量,己到皇帝都忌憚的地步。

明未天災人禍,內有流寇之亂,外有建奴肆虐,皇帝沒有辦法,隻有加響,這有錢有勢的士紳收不了稅,這農民百姓卻敲骨吸髓的征服,最終導致天下大紅。

韃子進關,屠刀所向,這牛逼到不可一世的士紳們紛紛的交稅,這個韃子輕易獲大批錢財,造就了康乾盛世。

所以要天下太平,就要向士紳征稅,要北方平定,就要拿蝗商們開刀。

他們在當地的勢力是根深蒂固,但這山西巡撫加宣大鎮守太監出手,這威力是非同小可了,同時有大批東廠及錦衣衛緹騎,飛赴各處邊城關隘和城堡,派遣坐探,嚴防死守。

在封關令的第二天,他們就在宣府砍了一百多頂風作案的人的人頭,一時之時烏雲密布,人人自危。

東廠掌班王天正率五千精騎進駐殺胡口,揚言有一馬一車之貨過殺胡口,一律殺無赧。

殺虎口位於山西省右玉縣境內晉蒙兩地交接處,北倚古長城,西臨蒼頭河。作為一代雄關,聞名遐邇,已有兩千多年曆史。殺虎口地勢險要,東、西兩山之間形成一條3300米長的狹長走廊,自成天然關口。

殺虎口乃直北之要衝也,扼三關而控五原,自古稱為險要,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殺虎口又是曆史上的重要稅卡,作為中原與蒙古、新疆、俄國貿易的必經之路,清極盛時期,關稅日進“鬥金鬥銀”。

清末年解關稅還有13萬輛之多,現在殺虎口還成為晉商的發源地和主通道。曾經盛極一時的“大盛魁”商號的發祥地就在這裏。

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是殺虎口。所謂東有張家口,西有殺虎口。

這晉省軍政高層的行動,引發了軒然大波。

自元朝滅亡之後,以元順帝為首的蒙古部眾被迫退到上都,史稱北元。自此蒙古和大明在北方長期對峙,蒙古各部之間亦紛爭不斷。曆經170多年的風雲變幻,成吉思汗第十七代孫阿拉坦汗(俺答)占據了河套地區。

俺答是一位野心極大的有作為的統治者,為發展地區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他積極主張改善與明朝的關係,實現通貨互市,並多次派使者與明朝談判;可是明朝嘉靖皇帝完全不鳥他,一次一次拒絕阿拉坦汗的誠意,並殺害使者,最後導致阿拉坦汗不得不和明朝兵戎相見,率蒙古鐵騎旋風般穿越草原,包圍了京畿重地,迫使明朝不得不作出妥協,於隆慶五年,與阿拉坦汗在大同簽訂了隆慶和議”,實現了北元與明朝間的通貨互市。

此時正值大明朝中葉後期,由於朝政腐敗,晉陝冀邊民生活十分困苦,明朝與俺答汗通貨互市後,無異給晉陝冀邊民打通了一條生命通道,便有許多窮苦邊民以及因參與反對朝廷的起義而遭官府緝捕者,為逃生或避難,紛紛越過長城,到“口外”廣闊的蒙古草地上謀求生存。

俺答汗出於為我所用、發展地方經濟的目的,便敞開胸懷接納了他們,給他們提供土地和氈帳、耕畜和牛羊,讓他們從事農牧業生產或鐵匠、木匠、毛匠等手工業勞動。由此揭開了晉陝冀邊民“走西口”的序幕,也實現了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在河套地區有機融合的一次飛躍。

其中就有晉商的趁勢而興起,他們勾結官府邊將,大肆的走私各種物資,大發國難財。

奴爾哈赤在東北建立了後金政權。但是經過多年的征戰,後金國庫空虛,負擔不起龐大的軍需開支。

不管是金錢、鐵器、糧草,這些戰略物資後金都極度缺乏。雖然大明朝明令禁止與建奴進行商業交易,但是利潤之豐厚讓晉商們甘願冒生命危險將物資運往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