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45章政客(1 / 2)

作為一個傳奇人物,葉向高一向被民間傳為東林黨魁,葉向高是否東林黨魅之說尚有商榷之必要。

萬曆年間,葉向高在立國本之爭上確與東林黨人保持了一致。但這也是當時大多數官僚士子的意見,不能以此而確定時向高是東林黨人,事實上,入閣前之葉氏與東林黨人的政治觀點尚多一致,但人閣後,隨著政治地位的變化,其與東林黨人的分歧日趨明顯。

萬曆後期,黨爭逐漸形成,有東林黨、浙黨、楚黨、齊黨等派別。葉向高不參與任何派別,但他“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類。”而東林黨多正人君子,觀點比較一致,交往較多,所以一直被認為是東林黨人,而東林黨人又認為他若即若離,老奸巨猾。

許多東林黨人一般認為他是東林黨的一員,民間傳他的外號是及時雨,東林黨魅。

然而觀葉向高的言行,會發現這種看法與史實不合。其實,葉向高並不屬於哪個黨派,而是黨爭的調解人。葉向高不是東林黨人,追查葉向高自編年譜《蓬編》,不曾有他與東林黨領袖人物顧憲成、李三才、鄒元標、趙南星等人交往密切的記載。

這至少可以說明,葉向高不可能是東林黨的核心人物,他沒有深入東林黨的輿論中心,則東林黨的許多政見的提出,並沒有他的參與策劃。但葉向高與東林黨有關也是事實。他與東林黨人如郭正域、沈鯉有私交。

這應該說葉向高是周旋於各大派別中獲得好處的人物,葉向高生逢亂世,陷於黨爭,能夠不激不隨,泰然自立,周旋於庸懶皇帝,偏激君子,凶狠太監之間而潔身自愛善始善終。他的情商之高,在那個時代無人能及。

有人把他和韓爌視為內閣東林雙傑,其實人家韓爌才是根正苗紅的東林黨人,這東林黨不是單止江南的官員,而是指他們的理念和精神和所代表的大地主縉紳利益集團。

如李三才其家產多達470萬兩白銀,相當於萬曆年間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為什麼呢?因為李三才實際上是大運河重要樞紐,北京通州這裏的商人的總頭目。在萬曆大規模征稅以前,官僚商人實際上處於什麼稅都不用交的情況,別的商人如果花錢掛靠在大官僚開的商號下,也能獲得此種一切免稅的利益。

而這葉向高不同,他並不貪錢,也不安排家裏人做生意,葉向高在官場持正不附,自律較嚴。當時的禮部尚書泉州人林欲輯在評論葉向高一文中提到“休休大度,廉公無私,在內閣七年,未嚐害一人,未嚐受人金錢,未嚐向六部請辦一件私事。”不受別人的錢,也不會有錢送給別人,不請別人辦一件私事,別人也不會想請他辦私事。

對於韓爌攻擊這皇帝貪財,吃相難看,他這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他這宰相氣度,可不是韓爌這初入閣的次輔可比的。

皇帝貪財,你韓爌就不貪了?難道這世界到了隻準百姓放火,不準州官點燈的地步?

萬曆為補內帑不足,大規模征收工商稅,這是改變朝廷政局的事件,這也是皇帝看見大臣們肚滿腸肥,撈了這麼多銀子,自己日子卻過得幹巴巴的,便大舉的派遣稅監和礦監去收稅,這是虎口奪食,結果也以皇帝敗退而結束。

也不能說是敗退,這皇帝一身罵名,臭不可聞,但確是撈了不少銀子,如果不是萬曆駕崩,他會一直收下去,皇帝向大臣收稅,招致一身罵名。

最讓人討厭的一點就是李三才是個典型的喜歡無中生有的造謠中傷皇帝,來博取直諫美名的家夥。

他曾經反反複複的造謠說萬曆皇帝不去履行每次發生災害就要祭天地的繁文縟節,是因為皇帝天天忙著在後宮寵幸美女,假托是有腿部疾病。

其實這葉向高作為首輔,見過皇帶,知道他有髖關節嚴重關節炎,雙腿長度相差6厘米,走路微拐,所以從不喜歡出席公眾場合,以免在人前有失君儀,也是這個原因,葉向高不便向人解釋,以免有失君威。

葉向高不喜歡李三才,這個人英遇豪俊,傾動士大夫,皆負重名。當世黨論之盛,數人者實為之魁,則好同惡異之心勝也,非常擅長用輿論吹捧自己。

李三才也是萬曆二年進士,與另一位東林黨大佬趙南星是同科。李、葉、趙,是世人所稱的東林黨三鼎甲。李三才從萬曆二十七年起,當上了以右僉都禦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這樣的高級官員,開始了他“撫淮十三年,結交遍天下”的生涯,後加戶部尚書銜,正式成為了入閣在望的高級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