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53章名臣之路(1 / 2)

米柱這麼一威脅,孫承宗立即服軟,說道:“米伯爵,有事好商量,何必如此?”

米柱道:“孫大人且說一說,為什麼本官就得交稅,其它人就不用?難道本官就比其它人低了一等,還是特別傻什麼的?孫大人但有開支,就打內帑主意,內帑的錢,就是大風吹來的?連文武百官都不交稅,唯有皇帝交了,人欺負到這份上,說大人一句欺善怕惡,還不服氣?”

孫承宗為之氣餒,他說道:“米大人身為國家重臣,自然應該為國家和朝廷盡心盡力……。”

米柱反問:“國家重臣就下官一人?享受朝廷帶來榮光的,就我米氏一族?米利堅交了這麼多稅,反而成眾所矢之,大人收了潑天的好處,卻絕無任何保護米利堅的政策,還美其名曰公正廉明?趕明兒,下官回米利堅總部向股東們道歉,是米柱腦子進水了,又被驢踢了,白白交了這麼久的智商稅,以後就不交了。”

孫承宗道:“米大人何至於此?俸祿的事好商量,你們要銀子還是胡椒,一句話的事。”

米柱道:“沒事!今日咱就收胡椒好了。”

孫承宗道:“米大人今日是來消遣本官來了?”

米柱道:“隻是為了討一個公平而己!”

明代戶部因為宰相製度的廢除,其機構職掌與權力遠過以往曆代,真正成為管理國家財政、經濟的最高機構,戶部在六部中的地位僅次吏部居第二位,各行省布政司使在任免上屬於吏部,但在業務關係上與戶部聯係更密切,等於是戶部的屬員,有明一朝,曾有多位內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銜,如正德年間大學士王鏊等即曾兼戶部尚書銜,雖屬虛銜,但亦可見出明代戶部在整個國家機器中的重要的地位,孫承宗這位計相在朝廷中的發言權是極大。

孫承宗自任地官之後,就將夏原吉視為偶像,平生學習的榜樣。

永樂二十二年8月12號這天,對於鼎盛時期的大明王朝來說,是一個異常沉重的日子,因為這天,在位於蒙古高原榆木川的明軍大營裏,明軍主帥大明帝國的掌舵人——永樂大帝朱棣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按說朱棣一生,可謂是轟轟烈烈。他在位22年,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五次親征漠北,平定安南之亂,派遣鄭和六下西洋,樁樁件件都是彪炳千秋的大事,可作為人生大贏家的朱棣,卻是帶著遺憾走的。史官記載:當年在榆木川,彌留之際的朱棣,滿眼悔恨。最後,他拚盡了全力,說出了心裏話:“夏原吉愛我”之後,才咽的氣。

那夏原吉這個人是誰呢?他和朱棣又有什麼關係,有何魅力讓皇帝說出這話?

永樂大帝朱棣駕崩三天之後,朱棣的長子朱高熾,接到了密報。當時的他非常緊張,這是為什麼?因為他雖然是太子皇位的法定繼承人,但是他還有一個實力強勁的對手,也在惦記著皇位。而這個人,就是朱棣生前最喜歡的另外一個兒子朱高煦。自古皇權之爭,一子錯是滿盤皆落索,這就是朱高熾緊張的原因。當時留給朱高熾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那又該怎麼辦呢?

在形式如此緊張的時刻,朱高熾卻令人意外地去了一趟監獄,釋放了一個人。而這個人正是朱棣臨終之前提到的那個人夏原吉。兩代帝王,為何都在自己人生的關鍵點,都想起了這個人。

夏原吉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傳奇經曆,履曆非常簡單,從洪武年一直到宣德年,曆經五朝,他都在戶部任職。那麼這麼一個人,為什麼兩代帝王在關鍵時刻都會想到他呢?原因就是縱觀整個明王朝,夏原吉是一個奇跡的存在。

明朝曆史二百五十多年了,卻換了八十六個戶部尚書,平均每個就是幹了兩年多,有的隻幹了幾個月,但是夏原吉這一幹,卻是27年。而這27年來,他竟然主要還是在洪武和永樂年間,這才是奇跡的根源。

因為在洪武年間,貪汙六十兩以上的銀子就要被砍頭的,乞丐皇帝朱元璋不僅是嚴刑峻法,對於貪腐行為嚴加懲戒,還出土了很多規定來防止貪汙。

可是夏原吉竟然在洪武和永樂年間,一直掌管著戶部這個直接跟錢打交道的部門,這簡直就是奇跡中的奇跡。那他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夏原吉,湖南湘陰人,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幸虧他的老丈人鄭菊隱招他入贅做女婿,他才得以“力學養母”。此人一生最大的優點,那就是為官清廉,雖然從29歲起就在戶部任職,跟錢糧打了一輩子交道,他卻從不沾半點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