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61章新稅法(1 / 2)

米柱是為這一天準備了許久,他認為應該是五年後、十年後的某一天,彼時建奴己滅,大明外無敵強環候,內無爆亂,冰河期也因番薯和土豆、玉米等高產農作物的推廣而得到一定的緩解。

解決了人禍,才是眾誌成城,一起麵對天災的時候。

但是孫承宗橫空出世,不但驚到了文武百官,也驚到了米柱,連米柱都為之震驚的人,更不用說其它的人了。

米柱對此,是早有準備,他是早有準備,早就有了稅收計劃,他們在米柱的指導下完成基礎構建,然後請了無數的人完成細節,所以才會有孫承宗都驚豔不己的新稅法實施細則。

他們計劃將稅法分成兩種征收方式,普通的賦稅徭役由地方負責,官員稅收統一叫商稅,因為上麵明文規定,官員的俸祿、勳田是依舊享受特權,不用交稅的,但隻是俸祿及勳田這一部分,而不是以前的一刀切,當官的什麼稅也不用交,不但自己的不用交,就是掛靠投效的也不用交,進士可以有2000畝免稅,舉人為400畝,秀才為80畝。

大明朝科舉三年一次,每次錄取大約300人。平均來說,每年錄取100人,如果中進士後還能活25年,那明朝一般情況下全國會有2500名進士(這個大概也是七品以上官員的數量了)。

舉人情況稍微複雜一些。大一些的省如南直隸,每科錄120130,小一些的省,比如說江西省每年錄取90人。大明朝有13個行省,每科大概有1300左右的舉人。

再多算一些平均下來每年大概有500舉人吧。如果中舉之後平均活30年的話,那明朝通常會有15000舉人。

秀才人數不好估算,但通常每次鄉試都有2000人,考慮到一部分人沒資格參與鄉試,那平均下來一個省應該有5000人,13個省再算上其它地方大約會有70000人。

如此,進士免稅的田地為2500x2000500萬畝;舉人免稅15000x400600萬畝;秀才免稅7萬80560萬畝;總計500萬+600萬+560萬1660萬畝。

大明朝大概有9億畝的耕地,士紳們占其中有1660萬畝,占所有耕地的54份之一強。如果士紳們沒有刻意偷稅的話,這點田地其實不會對大明朝政府構成任何衝擊的。

隻是這些人,一句皇權與仕大夫共治天下,變成完全免稅了。

曆史上有的朝代都有社會工資定得低的問題,但從來沒有哪個朝代可以和明朝相比。明朝官員的正式俸祿是曆史上製定的最低的,很多地方官員很難靠俸祿來維持基本生活,而高級官員也不可能僅靠官俸就能保證其豪華奢侈生活的欲望。

大明俸祿是以品級製度為基礎,共分為九品十八級,實行年俸、月俸雙軌製。明太祖在命中書省、戶部製定文武官員的俸祿,標準規定“正一品九百石,從一品七百五十石,……正九品六十石,從九品五十石”。

當時的七品知縣,每年的的俸祿是90石大米,八、九品官員,相當於現在科級幹部,每年是60石大米,他們的官服和到異地赴任的路途費用都是由自己負責,朝廷不給予報銷;請的師爺之類的人員也是自己承擔其薪酬;對上級的迎來送往經費也是自行想法,不可以由公費報銷;還有妻兒老小一家人的生活需要開銷。

如本朝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清官,那就是海瑞。海瑞在為官期間,為自己製定了很高的道德規範和為政標準。他不畏權貴,也不畏死,為民請命,革弊興利;他奉公守法,從不收別人的紅包,是一個廉潔的官吏,他成為了這個時代體製內的一股清流。

有時候,他家裏窮得揭不開鍋,以至於有一天海瑞去菜場買了二斤肉為母親賀壽,結果卻成了坊間的頭條新聞,被載入了明史。明朝當時的地方官員俸祿還不夠養活自己的家人,像海瑞這種清廉的官員,窮到連肉都吃不起了。他死的時候,身邊隻有幾件舊衣物、銀子八兩,這些錢物還不夠辦喪事,最後他的棺材錢還是同僚和朋友們捐助的。

官員俸祿如此之低,由於物價的上漲,購買力大幅下降,這些俸祿遠遠不能滿足官員們的開銷,上要養老,下要育小,實在是拿不出錢來,一大家子人怎麼養活,答案也是不言而喻的。

因為工資太少,導致很多官員入不敷出,這時候他們就陷入了製度性的陷阱,以權謀私,嚴重影響明代政治生態,造成貪腐之風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