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63章前路艱難(1 / 2)

雙方在朝廷之上激烈爭論,就是無法達成一致,這是常態,在曆史之上,改革派和保守法總是爭論不休,各自為各自的私益而抗爭。

朱由校看著這一切,他內心有些動搖,這樣向天下仕林收權,是否正確?但這權不收,則是意味著皇權流失。

用米柱的話,那一千萬流到那裏去了?流到那裏去,大寶就屬於那裏,先皇有言:“內帑在則大明在。”帝王之術基本在於平衡,他們用國庫平衡天下,內帑則平衡國庫和朝廷,一旦失衡,那就皇權不在之時,內帑不過三四百萬,那一千多萬,流到那裏去了。

朱由校看著群臣爭論,覺得有些累了,這些東林君子,開口閉口,仁義道德,不屑曰利,仿佛曰利都是汙了耳朵,自墜身份,但是爭起利潤來,他們絲毫不口軟,每一次加稅加賦,這都千難萬難。

大明賦稅之低,為曆代最低,一直是藏富於民,休養生養,但二百年下來,民沒有富,富的倒是廣大的官商利益集團。

大明商業基本沒有,皇祖父派人去收商稅,盡入內帑,又被這些人惡毒攻擊說貪錢,說與民爭利,明明是保護自己的利益,還要裝作大仁大義,為天下萬民而抗爭。

現在直接指向他們了,不向百姓加稅,向官員加稅了,他們還是這樣,又像是小醜一樣跳出來,拿什麼祖宗家法說事,拿什麼仁義道德說事,其實就是一個小醜,拚命為自己掙錢的小醜。

海瑞是這個時代官員的道德標杆,但是沒有一個人會以海瑞的標準要求自已,隻會以海瑞的標準要求別人,用米柱的話,應該是用聖人標準要求別人,用賤人標準要求自己,東林黨就是這麼一群人。

朱由校突然道:“海瑞先生生平為學,以剛為主,因自號剛峰,天下稱剛峰先生。嚐言:“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又不得已而均稅,尚可存古人遺意。”故自為縣以至巡撫,所至力行清丈,頒一條鞭法。意主於利民,而行事不能無偏雲。世人讚曰:海瑞秉剛勁之性,戇直自遂,蓋可希風漢汲黯、宋包拯。苦節自厲,誠為人所難能,然剛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棟梁,為何?”

皇帝這麼一問,大家都不好說了,海瑞為天下第一清官,卻屢受排擠,連張居正懼怕海瑞嚴峻剛直,中外官員多次推薦,最終也不任用,他是一個剛直之人,但卻不是做官的人,沒有一個官員願意這麼所以正人君子,反成異類,備受排擠,大家不敢言語了。

米柱道:“萬曆十五年,海瑞病死於南京任上,他沒有兒子,所以去世後,僉都禦史王用汲去主持他的喪事,看見他的住處用葛布製成的幃帳和破爛的竹器,有些是貧寒的文人也不願使用的,因而禁不住哭起來,湊錢為海瑞辦理喪事。海瑞的死訊傳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罷市。海瑞的靈樞用船運回家鄉時,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的人站滿了兩岸,祭奠哭拜的人百裏不絕,朝廷追贈海瑞太子太保,諡號忠介。”

朱由校道:“傳旨!追封海瑞為太子太師,諡字文忠!著海南知府建廟以紀念之。”

一代名臣,生前死後都為天下人所景仰,但是朝廷諡號卻是如此寒酸,可見其處境的艱難。

許多官場中人把海瑞視一個古怪的模範官僚。他那種一個有教養的讀書人服務於公眾而犧牲自我的精神,不僅在當時宛若汙水橫流中的一脈清泉,也讓他為官場所不容,但其人格魅力,卻足以讓每一個人為之景仰,米柱搶先道:“謝主隆恩。”海瑞兒女俱早夭,無人繼承香火,官方立廟以紀念之,再合適不過。

朱由校冷曬道:“若果海文忠公在世,斷無為隻有2000畝免稅田而抱怨朝廷恩德太淺。”

朱由校的話,說得大夥兒麵紅耳赤,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為之點頭,他們擔心一旦點頭,必為千萬讀書人所指,遺臭萬年了。

新稅法的推行,離不開朝廷六部和內閣的支持,即使朝廷支持了,還是必須獲得天下各地撫督和布政使司的支持,沒有這些大佬的支持,新稅法就是一句空話。

這個問題十分敏感,不但作為大地主代表的東林黨人死不鬆口,就是聶正、李思恭這些中立派也不敢輕易代態。

聶正和李思恭,都是窮苦人家出身,曆年俸祿和歲入,都寄回鄉下,建宅購田,這叫衣錦還鄉,他們自已名下田畝,肯定沒有二千畝,但是掛靠部分,肯定不敢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