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459章不好對付(1 / 2)

在冬天蒙古牧民過冬是件大事,牧民住蒙古包,穿的都是羊皮、羊毛、貂皮等製成的衣物。禦寒方式為生炭爐子、烤火,外加衣物的保暖,吃羊肉、喝酒也有助於禦寒。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種呈圓形尖頂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柵撐杆、包門、頂圈、襯氈、套氈及皮繩,鬃繩等部件構成。

但是過冬並不是單單的過冬這麼簡單,而是生死存亡的大事,草原畜牧業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冬天的雪災,至於那些什麼蚊災、鼠災、黃災都是小事一樁。

牧民過冬,須得防備的是天災人禍方麵。

蒙古草原高緯度,高寒,過冬是牧民麵臨的最重要課題。現在度災的方法主要是蓋棚圈和準備飼草料,但是牧民認為這個方法雖然短時間有效,但是長期的會讓牲畜體質下降。家畜要想度過雪災,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有膘。

從春天就要開始忙抓膘,春天要抓基礎膘,不能把牲畜放在離水太近的地方,要讓牲畜吃枯草,不要著急吃青草。枯草有油,從前蒙古人穿著皮靴子在枯草多的草地上走,能給上油。枯草吃掉以後,正好利於青草的生長。夏天抓水膘,要在河邊放牧,讓牲畜多喝水。夏天最好不把牲畜放在草太高的地方,草會劃破羊蹄子,讓羊蹄潰爛。秋天抓油膘,讓牲畜多吃草籽,草籽裏飽滿的營養能讓牲畜長膘。

秋天是最關鍵的,秋天這塊地要從前一年就開始準備好,根據草的長勢,要長勢好,營養豐富,不能打草,這樣秋季牲畜吃這塊草就能很好地過冬,過春天。秋草場上有一種植物非常重要,就是山蔥,山蔥特別能幫助牲畜上膘,而且還有豐富地水分,可以15天不給牲畜喂水。這樣牲畜身上的水膘就變成了油膘。

到了秋天牧民還有一大堆看油膘的方法,都是胖胖的羊,牧民卻能通過羊跑動的姿勢,羊哼哼的聲音能看出誰的是水膘,誰的油膘真正好。牧民也會把宰殺的牲畜拿來比試,肉在火上燒,響聲大的就是水膘。

草原不同於農田,有一塊地就可以種,草原是一個綜合運行的係統。比如,克什克騰旗地質非常豐富,有沙地、草原、堿灘、湖岸濕地、河灘地、林地、林間草地等很多種類型。養牲畜是不能靠一種草來養的,這就好比人要吃蔬菜、水果、糧食,還要吃鹹的、甜的、苦的、辣的、油大的、清淡的……

四季抓不同的膘需要不同的草場,這也是牧民不斷搬家的原因。

草原人在這片草原生活了千年,祖輩流傳下來的知識足可以讓他們應付這惡劣的天氣,但複雜的人禍才是最難應付,最災預料的。

草原上以部落劃分,同部落之間都有矛盾和衝突,不同部落之間,這矛盾是大了去了,有如仇敵。

在冬天裏,既要預防惡劣的天氣,又要防備敵人的偷襲,這敵人有可能是馬賊、土匪、建奴、明軍,甚至是魚目混珠的自己人。

這些年,明軍被收拾怕了,很少敢冬季出塞,所以他們有些大意了,誰知就是這麼大意,王都都讓人端了。

察罕浩特平時的人不多,主要是大汗的護兵和部落,現在冬天來了,天氣寒冷,許多人趕著牛羊,去城裏過冬,這裏有房子住,溫暖又安全,連察哈爾八部之中,都有許多有錢的老爺酋長們趕著牛羊,搬到城裏過冬,這讓察罕浩特至少比平時多了三倍的人,就是這麼一座讓他們引以為傲的城市,被明軍偷襲了,一窩端了,這也太慘了。

在冬天被人滅了,在草原是最慘的,但這也是見慣不怪的事,古代的犬戎、匈奴、柔然、鮮卑、突厥、甚至是契丹,他們都在這土地上生活過,現在他們又在那裏,死亡興旺,草原上比中原的漢民見得更慣,人生於天地間,是要付出代價的,馬裏卓圖現在貴為察哈爾七部盟主,卻是一點也笑不出來。

察罕浩特在被明軍攻破三天後,終究是有一些牧民翻山逃了出來,告知了一些城裏的事。

明軍控製得很好,戒備森嚴,經營得像鐵桶一搬,許多人想逃出去,都讓他們一一殺死,明軍在城中實行保甲製,連坐製,一人犯事,全甲連坐,一甲有事,全村遭殃,犯了事的,一律趕往城外服勞役,不是凍死就是餓死,但城市這麼大,還是有一些人逃了出來。

不過這些人所知有限,他們不知明軍有多少人,多少兵馬火槍,他們隻知領軍的是東北戰區總司令米禮義,有車營、騎兵、步兵,有大炮,攻下了王宮,拿下了他們的大汗、沙巴爾呼圖克圖,兩位理政大臣,大汗身邊的將軍被殺死,然後就沒有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