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76章丁憂(1 / 2)

古代,父母死後,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其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任官者並須離職,稱丁憂。

這源於漢代,在漢末丁憂去官很通行,非但是父母三年之喪要丁憂,就是兄弟姊妹期功服之喪也要丁憂。陶淵明詩有說及奔妹喪的,潘安仁《悼亡詩》也有說及奔喪的,可見丁憂之風在那是很盛,唐時此風漸息,宋代,由太常禮院掌其事,凡官員有父母喪,須報請解官,承重孫如父已先亡,也須解官,服滿後起複。

西漢時規定在朝廷供職人員丁憂(離職)三年,至東漢時,丁憂製度已盛行,此後曆代均有規定,且品官丁憂,若匿而不報,一經查出,將受到懲處。

但朝廷根據需要,不許在職官員丁憂守製,稱奪情,或有的守製未滿,而應朝廷之召出來應職者,稱起複。到明代把它定在律令,除了父母喪不必去官。

韓爌作為當朝閣臣,文壇領袖,道德文章,為仕林標杆,身負天下之名,如果讓人知道母親去世,不回鄉丁憂,隻怕會是天下群情激憤,難擋天下人悠悠之口。

做官的父母死了,要告丁憂回鄉守孝,孝服滿後再陳請複職。三年守孝中不能參加宴會應酬,夫婦不能同房,家屬不能生孩子,否則經人告發就要辦罪。

正統七年令,凡官吏匿喪者,俱發原籍為民。正統十二年又令,內外大小官員丁憂者,不許保奏奪情起複。皇帝詔令明確,隱瞞父母喪事,不辭官守孝的,一旦發現削官為民,而且不準在守孝期起用為官。所謂奪情指因為某些官員職位重要,皇帝特別下令,不許辭職,繼續為國效力,從內心裏,韓爌命望皇帝奪情,至少給他幾個月的時時間,但是奪情的情況很少見,為父母盡孝道乃是人生大事,皇帝這麼做,也會被人批評,罔顧他人孝道,非仁君所為。

而且慘的是,當官的政治前途問題,朝廷當官,實權在握的缺,一個人蘿卜一個坑,還有無數人盯著這坑,守孝三年後還能做官嗎?當然是可以的,畢竟如果一個官員辛辛苦苦幾十年,父母一去世就要從頭再來,豈不是不合情理?

不過官員未必能夠官複原職,畢竟職位要人做事,不可能等人三年,具體職位需要朝廷安排,大明內閣宰輔,可以丁憂後成功起複的,隻有楊榮一人,當然這隻是文官,武將丁憂不解除官職,而是給假100天,這是重文輕武的時代,粗魯武夫有什麼資格丁憂?

所以老夫人的死,對於韓家來說,真的是相當於天塌了,親人去世己是一種打擊,韓氏家族的守護神,當朝閣老韓爌回鄉丁憂,這對於韓氏家族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這時代,一個當官的為家族帶來的巨大好處,真正的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韓爌家乃官宦世家,該撈的,該享受的特權早就享受了,金錢己引不起他的興趣,他隻有政治上的追求和抱負了,他相當擔心,一旦離開朝廷,再回之日,己是人是物非。

韓爌乃官場老鳥,萬曆時都朝廷官場都是十幾年變化不大,但是這過去三年,變化也太快和太凶險了。

薩爾滸之戰、萬曆駕崩、泰昌駕崩、康熙登基,然後是沈陽衛之戰、開原之戰、奢崇明之亂、貴州之戰、蒙古之戰,大明帝國像是打了雞血般奮起,慘烈外戰,百戰百勝,但一係列的大戰和大動作,透支了國家最後一點元氣,大明對外無敵,但國庫和內帑卻是餓死老鼠,這是極其的危險了。

而且隨著係列大戰的勝利,武將勳貴集團開始崛起,皇帝為小人所惑,竟有放棄二百年既定國策之意。

仕大夫共治天下,這是既定國策,二百年穩定的關鍵,這也是他們仕林的逆鱗,他們所一直追求和保護的偉大理想,大明處於變革的前夜,他實在不想此時離去,這相當於於少保(於謙)缺席京城保衛戰呀。

但是母親歸天,錦衣衛又知道了,是無法隱瞞和拖延了,張居正的經驗也太慘痛的了點。

萬曆五年,張居正十九年未相見的父親張文明去世了,這時正值張居正掌握權力不久,各項改革事業剛剛鋪開,他當然不願意此時離職。恰逢小皇帝萬曆這時也對他崇拜得不得了,兩邊一拍即合,奪情!

張居正這麼幹,一是貪慕權力,二是實在不想心中理想,付諸東流。其時十五歲的萬曆也非常需要他,主少國疑,朝廷恰是需要重臣發揮定海神針作用之時,韓爌完全理解張居正的做法。

但是大明仕林的輿論力量非常強大,無數官員上書譴責張首輔的不孝行為,結果小皇帝生氣了,當眾痛打反對者的屁股,有人甚至被打成殘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