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91章殺窗事發(1 / 2)

明朝的政治鬥爭方式,就是如此,由言官或某人發起彈劾,然後其它的各路人馬跟進,落井下石,對事情進行定論,一切都在朝堂之上對決。

而不像米柱所認知的,一切都在台底之下完成,所有的血雨腥風,刀光劍影盡在不動聲色之間完成,擺出台麵時,己是蓋棺定論的階段。

大明朝的建立,來源於一個無所依傍的獨立武裝力量,從未憑借於任何一個階層或集團。朱元璋作為這個集團的首領,擁有至高無上和毋庸置疑的權力和權威。這使得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設想,為子孫後代創製一套迥異前人的自家特色製度,為此殺再多的人、作再多的惡也不在話下。

大明朝製度為曆代政治製度史之一大轉捩點,這是人所共知的曆史事實。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在製度上自我作古。

明製的獨特其一就是:廢除丞相製度,大幅調整官製,君主集權和中央集權均空前加劇。

其二,創設嚴格的社會管製,建立仿古衛所製,對江南課以重稅,限製海上貿易,使明初社會呈現一派古樸麵貌。

其三,於思想文化領域增強控製,以刑殺法律立國,重武輕文,使肅殺、恐怖氣氛彌漫明初,但也使人心穩定,空前強大。

朱元璋幾乎是憑著一己之力,口含天憲,乾綱獨斷,創設了洪武製度,這些製度反映了朱元璋本人的治國理念,卻未必符合合理施政的需要,未必盡符合後來嗣君的統治。

朱元璋廢丞相,實現他個人集中權力的願望,卻不能一個人負其繁重的政務,於是隻能設立四輔官、大學士,以分擔皇帝責任(而非權力),到後代終於演化為內閣製,實現了對丞相製度的部分回轉。

大明朝的官員敢於直諫皇帝,敢於用禮儀道德束縛皇帝,對皇帝形成了製肘,所以他們能爭取到越來越多的權力。

而皇帝不可能說一個人就能管理全國的政務,所以需要依賴內閣和六部大臣來幫助自己具體的執行行政權力,這也不是什麼皇帝昏庸造成的,而是皇帝實事求是的需要依賴大臣們給自己做參謀。

所以大明朝大臣的權力進一步擴大如在景泰時,景泰皇帝依賴於謙,天順時,英宗依賴李賢。

到了弘治以後,情況就已經是明朝皇帝沒有辦法控製的了,皇帝已經變成了權力的來源和象征,但他們做任何的事情都已經沒有辦法自由,比如正德皇帝要南巡,權力意識大增的大臣們全體反對,嘉靖的大禮儀事件,萬曆的國本之爭,此時,明朝的皇帝們已經變成了退居幕後的國家最高統治者,但是行政權已經幾乎完全的落在了內閣和六部的手裏。

這也不是皇帝昏庸和懶惰造成的,明朝中期的很多皇帝們都因為要權力和大臣們進行過殊死的鬥爭,皇帝是權力的來源,他可以給人權力也可以剝奪權力,並且掌握人的生死,這是他唯一可以威脅大臣的地方。

但是偏偏明朝的大臣不怕死而皇帝撤換了一個大臣,會有更多的大臣站出來維護這個集體的權力,所以皇帝也苦於要不回自己作為統治者的行政權力,隻能逐漸的退居深宮,做最高的決議人,而所謂廷議這種事情已經不太需要皇帝的參加了,如同後世的米帝的國會,總統完全可以不來,一點影響也沒有。

這也是後世說大明朝君主立憲製的原因,沒有到這地步,但也差不多,隻是國家權力被一群死讀書,讀死書的人所掌握,他們也沒有能力將國家領導往好的方向,而是大肆揮霍,花式作死,在死亡的路上狂奔,最後亡於流寇,亡於一個小小的建奴。

當然,他們是有可能轉變成君主立憲製,隻是失敗了,在轉變的過程中失敗了,也將國家帶入了深淵。

大明朝的政治製度,決定了它的鬥爭方式,所有的對決必須在朝堂之上,並不是他們迂腐愚蠢,而是遊戲就必須這麼的玩。

正常來說,這沒有毛病,但是遇到米柱這個喜歡開掛的,不按遊戲規則出牌的人,問題就大,後果就嚴重了。

匿喪後,劉一燝一直心緒不寧,神不守舍,他看見在早朝前,米柱與袁應泰在小談,然後米柱將一個折子交給了袁應泰,然後揚長而去,袁應泰則是臉色難看,呆在當地。

劉一燝立即又擔憂了,此時者,他就是怕都察院的禦史們,就怕對方拆穿他的醜事,令他在朝廷之中,沒有立足之地,還身敗名裂,袁應泰此人,一根筋的人,逮誰咬誰。

米柱則是看不看對方一眼,擦身而過,以前,他們至少保持了表麵的客氣,相互問好,現在是這些假惺惺的虛應故事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