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節 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1 / 2)

一、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更加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日益深入人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總是互為條件、互相促進。物質文明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物質條件;精神文明建設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對物質文明建設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取得物質文明建設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麵取得了巨大成就,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們黨在新時期麵臨的新任務。一方麵,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尤其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從資本主義國家傳進來了許多腐朽的剝削階級思想,另一方麵,市場經濟本身具有一些一般性的特征,為這些不良思想的滋生和傳播提供了較為良好的土壤,因此,一個時期以來,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以及享樂主義等思潮有所泛濫,給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一些負麵影響。麵對這種情況,黨中央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不斷采取措施,取得了非凡成績。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誌就提出,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要注重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健康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根本任務、主要內容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采取一係列重大舉措,從多方麵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根據全麵實現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要求,分析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麵臨的形勢,總結了經驗和教訓,對跨世紀的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做出了全麵部署。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從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局出發,把精神文明建設擺到突出的位置,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和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及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極大地豐富並發展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和理論。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為社會主義製度的基本特征,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又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改革開放近30年來,在黨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通過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現了新跨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新成就,中華大地上,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社區的活動,猶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在全社會得到普遍認同,產生了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設典型的個人和集體,由點到麵,正在影響和促進著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開展,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麵貌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樹立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對一個人、對一個集體、對一個政黨、對一個國家、對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和前途命運,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在當代中國,我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我們的共同信念就是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滿懷信心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共同的思想基礎、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中華民族團結一心,開拓奮進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鄧小平同誌曾指出:要有遠大的理想,這樣才能永遠保持前進的勇氣和方向。“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江澤民同誌指出:“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胡錦濤同誌也指出:“理想信念,是一個政黨治國理政的旗幟,是一個民族奮力前行的向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共同理想,集中代表了我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者、建設者、愛國者的利益和願望,具有很強的廣泛性和包容性。它既體現了黨的現階段奮鬥目標,又體現了黨的最終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