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節 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五個一工程”實施以來,對各地、各單位精神文明產品生產的發展與提高: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體現了中央提出的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的方針,把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號召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五個一工程”中文藝項目的評選,貫徹了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對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創作,催促富有鮮明時代精神和濃鬱生活氣息、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的問世,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2.這幾部青春劇為什麼火爆?

最近在京城的大學校園裏,電視連續劇《奮鬥》、《恰同學少年》、《我們遙遠的青春》成了大學生們“追片”的青春劇。是什麼原因讓國產青春劇重回年輕人的視野並博得他們的青睞?

真實的感覺很好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彭芳聽同學介紹《奮鬥》後,趕忙“追片”,兩三天內一口氣看完,晚上甚至為《奮鬥》“奮鬥”到淩晨三四點。

“《奮鬥》反映了我們80後這代人的生活和思想狀態,感覺很真實。”彭芳看後這樣評價該劇。韓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營造了一個人人向往但是現實中並不存在的童話故事一王子與灰姑娘通常是其固定而盛行的故事模式。中國青春劇也曾沿襲且遭人詬病,而《奮鬥》則擺脫了這種模式,描寫了80後一群年輕人大學畢業後的生存現狀。一向以拍攝纏綿愛情劇著稱的趙寶剛導演這次“轉型”了:“我覺得應該拍一些輕鬆愉悅的戲,我現在更願意關注反映社會問題的作品。”“不是過去那種隻拍單純的戀愛,要直麵社會問題”。《奮鬥》中將許多社會問題擺在了我們麵前,如大學畢業後的失業、年輕人對財富的追求以及年輕一代過於速食的愛情等等。劇中外地來京打工的露露最後離開漂泊不定的華子而和華子的朋友“豬頭”在一起,講述了現實中的無奈選擇——渴望更加穩定的生活。大學生們認為,劇中這群人很生動也很現實地“生活在”我們周圍,舉手可觸。陸濤的勤奮工作;夏琳不依賴男人的自我奮鬥;向南的平庸和真誠;曉芸的世俗與精明,從這些人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身影。

在《我們遙遠的青春》中,浪漫的愛情最終還是敵不過“現實”。愛情的悲劇收場讓人唏噓,突破了以往青春劇一味大團圓結局的框框,而真實生活的刻畫卻撥動了大學生觀眾的心弦。該劇導演沈嚴對劇中主人公李然的情感背叛做出了這樣的解釋:“這樣一個不完美的人,有很多毛病,有很多讓人痛的地方,但這就是青春寫照,就像這部劇本身寫的一樣,青春讓人又愛又恨。”

激情的生活令人向往

勵誌,也是青春劇的核心詞彙。《恰同學少年》的編劇黃暉“決定走‘紅色+偶像’的戰略——就寫毛澤東在第一師範學校的5年,就做青春偶像劇,就以教育為主題”。那個時代的青年人懷抱理想集體背誦《少年中國說》、雨夜登嶽麓、橘子洲頭的呼喊……片中積極向上的氣氛感染了當代青年,“向往當時那種氣氛,很有激情。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這種激情了”,甚至有人在網上倡議成立類似劇中的讀書會。《奮鬥》中的主人公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及困難,但是他們仍然保持一顆積極向上“奮鬥”的心,“大家麵對困境,卻都樂觀無畏,機敏風趣……”

新潮的編排凸顯魅力

大學生們喜歡這幾部劇也因為它們保留了青春劇中一些傳統的被年輕人認可的因素,如青春靚麗的演員、精美的服飾、好看的畫麵等。被譽為“紅色經典青春劇”的《恰同學少年》在央視黃金時段創下了高收視率,一時間人們好評如潮。這是一部描寫偉人毛澤東參加革命前在湖南第一師範學習時期故事的電視劇,而編劇黃陣讓“毛澤東走進偶像劇”。該劇一開始收視率很低,很多觀眾以為是按傳統手法拍攝的表現青年毛澤東的主旋律劇,但是後來發現不是這樣的,不管是演員的安排還是劇情的設置,“都很新潮”。收視率跟著持續上揚,成為2007年央視那幾個月的收視冠軍。

《我們遙遠的青春》是國內首部用全電影膠片拍攝的電視劇,這一點讓韓國同行也不得不感歎。拍攝背景不再隻是單純地模仿韓日青春劇中的名車豪宅,而是有了與故事相和的場景,劇中的小橋流水、細雨濛濛的江南小城、大氣磅礴的西藏風光,真實而貼切。還有《恰同學少年》中對中國古典詩詞的凸顯等,這些使我們看到了完全不同於韓日青春劇的精彩。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