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章 春在昆侖第幾泉(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青鳥族的傳說流傳甚廣,卻又莫衷一是。無數的記載浩如煙海卻又最終都語焉不詳。號稱華音閣博學第一的月寫意當年為了取得侍書仙子的職位,還曾花了三個月作了一篇《隋末青鳥族傳說源流考》的論文交給上師,結果最終因為材料太簡略而慘遭重修。

比較一致的說法是青鳥族是昆侖山下一個部族,信奉女神西王母,自稱始祖為西王母的使者青鳥。其族中並無男丁,隻有女子。每到一定時候,她們就會發動戰爭,在昆侖山中掠奪各部族最優秀的男子,強行交合繁殖。青鳥族長一生足不出戶,藏身在血池中,向族人預言天下大事。傳說其預言有洞悉天地變化、令山河改易的威力。

千萬年來,青鳥族長的預言從未失準過,幾次天災地劫後附近的部族都蕩然無存,唯有青鳥族勢力越來越大,附近的不少部族都信奉其為神,最後居然發展成昆侖神山第一大妖族。其極盛之時,族人稱霸西昆侖山,聲勢波及中原。

雖然青鳥族與中原武林河水不犯井水,但華夏各路英雄都視其為邪魔外道。原因除了她們凶殘好戰之外,更在於其族長怪異的繼承方式。這種方式在曆史上隻留下了零星記載,但已足夠讓人毛骨悚然。

傳說,那是一種古怪的血祭。

青鳥族的力量就來自於他們的血液。因為他們的血液不是人的血液,是西王母獨自在昆侖之顛修煉時,用月光割開手腕——三滴血,化作三隻青鳥,到人世間傳播西王母的恩澤。

因此青鳥族的力量來自於神。

然而,傳說由於太久沒有找到西王母蹤跡,青鳥族人無法回歸天界,其血液中的力量正在緩緩消失。為了保存力量,每任族長死前都會進行一項神秘的儀式。儀式在一個巨大的血池中舉行,結束時將選出新的族長,而上一任族長將在巨大的痛苦中死去。

事實上,每一任族長都死得心甘情願,她們不認為自己受盡折磨而死,相反,她們堅信自己將在血池中浴血重生,之後的靈魂將注入繼承者的血脈之內,而達於不朽。

於是各種傳說甚囂塵上,甚至謠傳青鳥一族都是噬血妖魔。她們要召喚的西王母其實正是萬魔之主。

而青鳥族最終也沒有能保存力量,召回西王母,她們全族覆滅在大隋國師宇文恕三十萬大軍之下1.一場神人大戰之後,昆侖之山,半壁染血。不過,宇文恕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重,他自己連同這三十萬大軍也喪身荒野,連屍骨都沒有找到。

傳說青鳥族長在與大隋國師一戰中,自知必死,於是將全身的血液迸散,逼入池底藏著的三個女嬰體內。青鳥族血脈因此保存一線,但那些血池女嬰遠未發育完全,力量大大減弱,宛如凡人,更變得更加暴戾噬血。她們的皮膚在空氣中會如遭火燎,必須將全身浸入血中才能暫時緩和。然而,浴血又會讓她們喪心瘋狂,作出吃人或者自殘的瘋狂舉動。因此,代代青鳥族人或不堪痛苦自殺身亡,或者被他人殺死,都沒有活過二十歲。

然而更詭異的是,青鳥族人有美如天仙的麵孔,身體上卻都是可怕的畸形。有人甚至說那位族長死前和魔鬼達成了一筆交易,為了保存預言的能力,她們把身體賣給了魔鬼,而她們身上那些可怕的畸形正是詛咒的印記。

星漣那宛如人魚的身體,無疑正是這種詛咒的結果。

後來她們就如同從人世間消失了一般,再也沒有了蹤跡。

再後來的事情隻有華音閣內的人知道了。

青鳥族三脈繼承人中的一支,幾百年以來就一直生活在華音閣中。已經沒有人能知道當時的華音閣主為什麼要收留這些不祥的畸形女子,或許是為了利用她們的力量,也許僅僅是同情她們的處境,又或許二者兼有。

華音閣在水底造了一個無比美麗的地獄,讓她們世世代代生活在裏麵,不許任何人打擾。

而那一個水晶宮殿,卻也是魔女沉睡的血池。

對華音閣而言,為了要她們活下去,就算真的每天用人血充滿血池也是輕而易舉,然而鮮血卻能讓她們喪失最後一點理智,變成完全嗜血的妖魔。因此,華音閣的醫師們絞盡腦汁,找出了一種珍貴的替代品,讓她們能沒有痛苦地沉睡其中。

那就是參血。

人參的血。

每隻參都是老參客從深山老林中采摘下來的,重量至少在二兩以上,參脖上係著紅線,因為據說它們已經修煉成精,一落地就能化成人形鑽地逃走,才不得不用紅線係住。這些老參被壓榨成汁,再經過醫師們苦心煉製,最終成為一滴滴淡藍的汁液。

因此,這一池幽波中的每一滴,都比黃金還要貴重,而每七天就必須全部更換一次。

如果說,華音閣收留青鳥族人,是為了利用她們的預言,那無疑也是代價不菲。天下希望得到青鳥族預言的人不可勝數,但除了華音閣主,再無人能數百年如一日地為她們付出這樣的代價。所以青鳥族人雖然喜怒無常,孤僻怪異,但對華音閣主卻是有求必應。

不過她們也並不經常幫助華音閣主預言天下大事。因為遠離了西王母居處,她們的力量已經越來越弱,每次預言都會消耗掉她們近十年的力量。所以,除非萬不得已的大事,華音閣主決不會來喚醒她們。每任閣主到此處問卜也不會超過三次。

上一任閣主剛好來了三次。三次問卜,三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卓王孫卻還一次都沒有來過。

此次他來是因為收到了楊逸之的戰帖。兩人早在一年前的武林大會上,就已交過手,但那一次是打著共商天下大計的幌子,隻分勝負,未決生死。

百年來,雖然有武林盟主帖約華音閣主生死一戰之先例,但是多數都發生在兩人的垂暮之年。一為正道領袖,一為邪派首魁,一生仇怨糾結,無可排解,隻得相約深山大澤中,一戰了斷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