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正文 第43章 街混派的街道(2 / 2)

在街道上,他們的性意識開始確立。自覺脫離戀母情結的第一步,便是走上街道——這句話既屬於電影《紐約黑幫》的街頭取景,也是它的哲學依據,更可以稱為街道叛逆品質的一個總結。

城市日益秩序化和威權化,壞小孩們來到街頭,來到那些被廢棄的建築(多半是工業意識形態象征的大型廠房和碼頭)或堆滿垃圾的後院——似乎隻有在這些由盛極一時的政策所拋棄的空間裏,他們的破洞牛仔褲、混合著無厘頭機智風格的塗鴉和嘻哈,才能大行其道。

糙蠻、血、過剩的荷爾蒙,為街痞和街混範兒源源不斷地供給養料。隨著大麻、黑幫槍戰以及飛車黨等新老角色的加入,好萊塢很快就把街道弄成了比酷的沙場,並將這種風氣傳給了東南亞。

香港的黑幫電影,永遠那麼迷人。一代又一代的古惑仔,在一條又一條街道上砍砍殺殺,一時間,小小港島竟被劃分得七零八落,地盤與大哥,蔚然成風。

直到殺出了《無間道》,在錯雜又不失條理的劇情關係中,“無間”之苦,內鬼之謎,引申出生命的困惑和無奈。

文藝片也離不開街道。比如《月滿軒尼詩》。軒尼詩道是香港人流量最高的道路之一,它把灣仔分成了兩邊:北區是新填海,風景很靚;南區是舊的老灣仔,狹促擁擠。一南一北,兩個世界。

故事就發生在軒尼詩道上。導演岸西說,之所以選這條街,是因為這裏好比男女之間的關係——他和她之間可能也橫著一條軒尼詩道,可能一輩子都過不去,可能過去了就是永遠。

這就是一條街道可能帶來的意境。

據說,這個世界上,有三條最著名的街道,它們叫:紐約第五街、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倫敦牛津街。它們華麗無比,殘酷無情。

上世紀六十年代,瑪麗蓮·夢露在紐約第五大道地鐵出口處,被鼓風機吹起裙子所形成的經典瞬間,揭開了日後曠日持久且聲勢浩大的街頭時尚秀序幕,從此,城市欲望漸漸被整合成“看與被看”。

接下來的半個世紀裏,幾乎所有的老城被廢棄,新街道則變成一個露天劇場或巨大櫥窗,統領著城市街道的視覺權,每天上演繁榮、絢爛、親民以及創意假象,盲從的人們在街道上觀看、消費,直到變成呆滯卻無比幸福的土豆。

這種由消費刺激撩撥起來的幸福感在街頭彌漫之時,也正是那個生產夢幻、詩意和感覺的街頭的死亡日——寫在《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裏的話,表達了所有人對街道與自我生活關係的期望、失望。

街道的靈魂消失在選擇的騷動中,曾經在靜謐拐角交換語言和思想的事件,似乎從未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