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四輯變則通,通則久(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孫子兵法》中說:“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一個問題有多把鑰匙打開,其中就有最吻合的一把,可以減少很多力氣。

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就想大規模地擴建皇家的苑囿,東起函穀關,西到陳倉縣,在這大片土地上放養飛禽走獸。這麼一來,不知要造成多少老百姓無家可歸、流離失所了。優旃決定找個機會勸勸秦王,這一天,朝中正在商議這件事,優旃一聽,就對秦始皇說:“好哇!真是個好主意!大王,還可以在裏麵多放養一些麋鹿,這樣一則方便大王打獵;二則,若是有敵寇來侵犯,我們就可以讓麋鹿用長角去抵他們,看他們怕不怕!”優旃一邊說著,一邊低頭彎腰,兩手作出長角的模樣,模擬起麋鹿頂觸的動作來。秦始皇看了,哈哈大笑起來,也明白了優旃的真實意思,不再提起擴建的事了。

有些話不能直言,便得拐彎抹角地去講;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開道、遇水搭橋;搞不清對方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就要投石問路、摸清底細;有時候為了使對方減輕敵意,放鬆警惕,我們便繞彎子、兜圈子,甚至用“顧左右而言他”的迂回戰術,將其套牢。

太剛的東西容易斷,人也一樣。如果一個人沒有點韌性,碰到南牆也不回頭的話,往往要受挫。必要的時候,人應該彎一彎、轉一轉,在迂回中尋求前進,學會圓融處世。

做人不能成為一個直筒子,尤其在與人交談中,慷慨激昂、鋒芒外露固然是一種本事,但委婉相處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種本事。正所謂曲徑通幽,輪船正是善於繞,才能避開險灘暗礁,一帆風順。

於不利中覓良機

在日本的戰國時代,朝秦暮楚、背信棄義的事情屢見不鮮,而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之間長年保持著信義的聯結,這在戰國時代來說是罕有的。他們之間的關係,有似於保護國與依附國的關係,德川家康實力稍遜,在某種意義和某種程度上需要織田信長的保護,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日本天正十年(1582)六月二日,織田信長在本能寺被自己的家臣明智光秀殺害,德川家康在路上知道了這個消息,大吃一驚,第一反應是切腹追隨信長公。

然而德川家康最終沒有這樣做,他率領著家臣,曆盡艱險,回到領地。並且,因為織田信長被殺,信長的新領地甲斐國發生了騷亂,家康為了平息騷亂而出兵甲斐,接著又奪取了信濃國。甲斐和信濃就這樣歸入了家康的勢力範圍。這樣一來,家德川家康不但沒有遭受損失,反而擁有了駿、遠、三、甲、信五國。

善於從不利中發現有利情況,再抓住機會重新崛起,這是聰明人應對危機的最好選擇。不被覆巢壓碎完卵,一代女皇武則天也是一例。

唐太宗對武則天非常寵愛,但當時宮中觀測天象的大臣指出:唐朝將遭“女禍”之亂,有一個姓武的女人將代李姓為唐朝皇帝。太宗便在全國範圍內搜查符合觀測天象者所述條件的武姓女人,並一一處決,但對武則天一直不忍下手。

唐太宗晚年大服丹藥,仍抵擋不住衰老,而武則天此時風華正茂,一旦太宗離世,便要老死深宮,所以她時時留心另擇新枝的機會,於是就依傍上了未來的皇帝——太子李治。

唐太宗自知將死,仍不忘如何確保李家江山的長久,要讓頗有嫌疑的武則天跟隨自己一同去見閻羅王。臨死之前,李治和武則天都在他床邊,他當著太子李治的麵問武則天:“朕這次患病,一直醫治無效,病情日日加重,眼看著是起不來了,你在朕身邊已有不少時日,朕實在不忍心棄你而去。你不妨自己想一想,朕死之後,你該如何自處呢?”

武則天是冰雪聰明之人,哪裏聽不出自己身臨絕境的危險,怎麼辦?她心裏清楚,隻要現在能保住性命,就不怕將來沒有出頭之日。於是她趕緊跪下說:“妾蒙聖上隆恩,本該以死來報答。但聖躬未必即此一病不愈,所以妾才遲遲不敢就死。妾隻願現在就削發出家,長齋拜佛,到尼姑庵去日日拜祝聖上長壽,來報效聖上的恩寵。”唐太宗一聽,連聲說“好”,並命她即日出宮,“省得朕為你勞心了”。

唐太宗本來是要處死武則天,但畢竟自己很喜歡她,心裏多少有些不忍,現在武則天既然主動拋卻一切,脫離紅塵,去當尼姑,那麼對於子孫皇位而言,就不可能有什麼危害了。武則天拜謝而去。李治也借機溜了出來,對武則天嗚咽道:“卿竟甘心撇下我嗎?”武則天滿臉的憂傷,她回身仰望太子,歎了口氣說:“主命難違,隻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