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正文 第30章 老故事,新想法 (2)(1 / 3)

第六章 老故事,新想法 (2)

盧溝橋事變之後,國共兩黨統一戰線,聯合抗日。這時全國實施總動員,教育也隨著抗戰的要求調整。1938年7月28日,蔣介石作了題為《革命的教育》訓詞,他說:“所以曆史和地理的教育,實在是我們革命建國中心科目,不論在各級學校和公民教育上都應該特別注重。……使各級學生和國民對於我們的過去和現在都有明確的認識,對於我們國家的將來都有堅決的自信。”,訓詞之後,教育部著手改編中小學語文、史地、常識諸科的教材。

不久,在西南聯大任教的錢穆就讀到了蔣介石的訓詞《革命的教育》,他深受感動。當時他正在寫《國史大綱》,可以說是對曆史的另一種解讀,為抗戰中的中國人加油打氣。三年之後,錢穆撰文分析了曆史教育上存在的一些問題。

蔣介石的訓詞中說:“我們今後教育目的,要造就實實在在能承擔建設國家複興、民族責任的人才。而培養這樣的人才,先要造就他們成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這一句話最讓錢穆讚同。在錢穆看來,要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惟一的起碼條件,就是誠心愛護中國,對國家民族的傳統精神和傳統文化有所認識了解。而這也正是曆史、地理教育最大的任務。

身當革命的大時代,在一切從新估價的呼聲之下,國史傳統不易把握的困難更加凸現出來了。但是越是新的改進,越需要舊的認識。越是覺得國史難理的時候,越是能體會到國史需要重新整理和認識的必要。

在錢穆當時,凡是有關改革現實的,幾乎無一不牽涉到曆史問題上去。隻可惜絕大部分人所牽涉到的曆史問題,幾乎無一不陷於淺薄。錢穆痛心地說:“我們這一時代,是極需要曆史知識的時代,而又不幸是極缺乏曆史知識的時代。”

當時,“中國自秦以來兩千年的政體是一個君主專製黑暗的政體”這樣的觀點屢見於教科書。但錢穆說,這絕不是曆史的真相。中國自秦以下,是一個君主一統的政府,但絕不是君主專製。因為如我們前麵所分析過的,相權一直是皇權的製約,而知道近代,中國才沒有了宰相。人才的選拔,官吏的升降,刑罰的判決,賦稅的征收,這些都有傳統客觀的規定,不是帝王輕易能搖動的。

“要吸收外麵的養料,不該先破壞自己的胃口。”但是錢穆生活的時期,有人笑林則徐是頑固糊塗,這無異於站在外國人的立場,說自己的不是。像這樣不知道中國、不愛中國的人,便算不得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不知道中國,還有一個表現就是不知道中國的地理。秦漢之前,遼河流域就已經和中國有密切的關係了。直到明代,遼河兩岸,全是明代疆土。滿清入關以後,不許漢人出山海關,稱遼、吉、黑作關東三省。日本人把清代所稱關東三叫做“滿洲”,又常以滿鮮、滿蒙並稱。“世界上不了解真相的人,還以為滿洲人在其本土滿洲自立一國。”如果我們自己也不明白,跟著一起叫,隻會讓國土分裂。

歪曲曆史來作一時的宣傳要不得,但當前流行的一套空洞淺薄乃至於荒謬的曆史敘述,更需要有識之士來澄清。曆史教育,就是讓中國人知道真正的中國史,好讓他們由真正的知道,而發生真正的情感。

中國文化是世界上綿延最久展擴最大的文化,近百年來的中國,不幸走上了一段病態的階段。更不幸的是,中國史上的這一段頓挫時期,正與歐美人的一段極盛時期“狹路相逢”。當時國內大多數知識分子,愛國憂國的時候,震驚於西洋勢力,不免而對本國傳統文化發生懷疑,甚至是輕蔑、詛罵。錢穆質問:若非我民族傳統文化蘊蓄深厚,我們用何種力量團結四萬萬五千萬民眾,與強寇作殊死的抵抗?

無文化便無曆史,無曆史便無民族,無民族便無力量,無力量便無存在。所謂民族力量,本質是一種文化力量。如果我們空喊一個民族,而不知道做民族生命淵源根柢的文化,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因此,錢穆說曆史教育的最重要責任,不在於向民眾宣傳愛國,而在於讓人民重新尊重曆史、尊重我們的前輩,尊重自己。

錢穆的這一番發自肺腑的曆史教育探討,對我們今天的國民教育仍有重要的意義。如近代人那般自卑、不承認傳統的價值,這樣的現象說明了當時的曆史教育失職。而像今天這樣一味說我們“地大物博、曆史悠久”,卻又不知道悠久的曆史中究竟有什麼東西,不也是一種曆史教育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