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3章 曆史需要細看 (5)(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事情久了之後,原本的意義便沒有了,如同當年的兩稅法忘了為民製產的本意一樣,後人便隻見皇帝的尊嚴與宰相的卑微了。也可以說是從此以後,那些影視劇中誠惶誠恐的“微臣”便真正出場了。

為了避嫌、推尊皇帝的威儀,遇政府定旨出命,先寫一個劄子,提出幾項意見,擬成幾條辦法,送由皇帝決定。然後宰相再照皇帝意見正式擬旨。這一樣一來,宰相不再定旨出命的定稿,這與唐代宰相之熟擬相差就很大。皇帝詔書在唐代歸宰相中書省擬定,中書熟擬送呈皇帝,皇帝隻親攬了在紙尾批幾句,蓋個章,便可拿到尚書省奉行。其實是宰相出旨,隻求皇帝表示同意就行。而宋代的皇帝就不僅有同意權,還有參加意見的權力了。宰相不過是奉命行事。

但是這也不是說中國傳統政治隻是獨裁與專製。宋太祖時,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趙普擬名,趙普擬了一個名後交給太祖,恰好這人是太祖平時最討厭的,他憤然說:“這不行”,就把紙撕了,扔在地上。趙普不做聲,把地上廢紙撿起來藏了。過一兩天,太祖又要趙普擬,趙普又把漿糊粘成的紙送上。太祖問:“怎麼還是他?”趙普答道,暫時無別人合適。太祖也悟了,點頭說:“既如此,就照你意見吧!”

對這個故事,錢穆說趙普到底還有一些宰相大臣的傳統風度。但實際上,趙普並不是一個道地讀書人,隻因宋太祖信賴他,同時也並無其他像樣人物,他才做了宰相。在他做了宰相以後,太祖還時時告誡他,說你做了宰相,該抽空讀書,所以他才讀《論語》。後來人卻說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大概指他讀《論語》,也沒有好好仔細讀。然而趙普卻已是宋代開國的一位賢相。這並不是趙普個人如何傑出,隻是一個傳統的曆史習慣該如此,當如此,而趙普也如此了。

宋代製度之缺點,在散與弱,不在專與暴。直到南宋寧宗時,都要亡國了,皇帝的禦劄,還激起朝臣憤慨,說事不出中書是為亂政。可見宋代相權,還有一定傳統客觀的地位,並不是絕對就皇帝獨裁了。

曆史注腳:

朝儀的變化

唐代群臣朝見,宰相是有資格“坐而論道”,並賜茶的。但是到了宋代,宰相上朝,也一同站著不坐。這是因為宋太祖在後周時,是一個殿前都檢點,因緣際會黃袍加身作了皇帝。像這樣作皇帝的,宋太祖也不是第一個,到他已經是第四個了。但當時的宰相卻有做上一二十年的。相形之下,皇帝反而不正統。五代除了馮道,很少有皇帝受人尊崇。所以宰相要尊王,就站著上朝了。

趙匡胤出身

趙匡胤一直宣稱自己的家族是漢代“京兆尹”、涿郡人趙廣漢之後,其實,宋太祖趙匡胤的籍貫是天下趙姓發源之地山西趙城縣羅雲村。由於家境貧窮,祖父趙敬曾經流落到一百多裏以外孝義縣謀生。青年時期的趙匡胤任俠好武,喜打抱不平,以負案之身逃回故鄉山西,投奔在太原為僧的叔父避禍,遂發生“千裏送京娘”故事,在民間傳為佳話。趙匡胤“陳橋兵變”登基後,一方麵暗中修建山西孝義縣的曾外祖、祖母的墳塋和紀念父親出生的廟院,敕封父親為“宣皇”、祖母為“宣皇聖母”、曾外祖父為“宣王”,一方麵編造出自己是漢代名臣、“涿郡”趙廣漢後裔的說法,記入正史。

諫官:政治上的一種技術

曆史上有名的諫官諍臣,首推貞觀之初的魏征。“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成就了一代明君唐太宗,但是魏征死後,先是他推薦的人受到處罰,繼而是沒了公主媳婦兒,甚至被砸墓。種種境遇,又讓人不得不感歎做諫官,是一種政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