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7章 曆史需要細看 (9)(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首先,錢穆拒絕承認清朝有政治製度。因為“製度是出之於公利,在公益下形成的一些度量分寸。而法術則出於私心,因此沒有一定恰好的節限。”雖然他也承認,要建立一項絕對大公無私的製度,不僅古代曆史未有,將來這希望也還遠。不過公私之間該有分量的輕重。

錢穆說,論漢代,西漢可說是製度,東漢則多半出於光武的私心。論唐代,確實可說在建立製度,而宋代則有許多隻算是一種法術。明代,有許多隻能說它是一些事,不能說它是一些製。尤其是清代,可說全沒有製度。它所有的製度,都是根據著明代,而在明代的製度裏,再加上他們許多的私心。這種私心,可說是一種“部族政權”的私心。

從中國曆史來說,皇帝個人並不能掌握政權,從漢代到明代初,宰相一直起著調節皇權的作用。到明代廢了宰相以後,皇帝在政府的權力大大提升,但也並不是在當時政治製度裏,整個主權都在皇帝,中國皇帝沒有講過“朕即國家”這句話,即是明清兩代的皇帝也都不敢講。單隻是皇帝代替了宰相,那仍是製度上的改變,不是理論上的翻新。

到了清朝的部族政權,君王開始用另一批人來代替讀書人,而這一批人的選拔標準,就是出身。元代的蒙古人與清代的滿洲人成了當時政權的實際掌握人。表麵上來說,清代也有讀書人,如有名的紀曉嵐。但這是中國傳統的政治理論,滿洲人沒有正式反對這種理論。他們隻在此理論之下,另用一種法術,將滿洲部族淩駕於中國讀書人之上。“若說他們是專製,則該是部族專製,而仍非皇帝專製。”

錢穆的這番話雖然嚴厲,但也不無道理。清人入關之後,最初的措施就是推行“剃發易服”政策。強令被征服的漢人一律改變發式、更換服裝,投降的明朝將士也必須剃發易服,作為臣服的標誌。

然而,我們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衣冠服飾。《孝經》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漢人成年之後就不可剃發,男女都把頭發綰成發髻盤在頭頂。而滿族的男子把前顱頭發剃光,後腦頭發編成一條長辮垂下。漢人的服裝漢服以交領、右衽、無扣等為主要特色,滿裝的主要特點是立領、對襟、盤扣等。

清軍於明崇禎十七年入關時曾頒發“剃發令”,因引起漢人的不滿和反抗,於是公開廢除此令。清兵進軍江南後,多爾袞下令再次頒發“剃發令”,“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便發生了嘉定三屠事件。此起彼伏的鬥爭曆經幾十年,最終結果是滿族封建統治者取得勝利,漢族大部分生者都剃發結辮,改穿滿族衣冠;堅持不願改換衣冠者要麼被殺,要麼逃到海外,要麼遁入空門,帶發修行。

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國,號召民眾剪去辮子時,仍然有許多人不願意剪,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剪去辮子後被官府殺頭,可見“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剃發易服”政策對漢族影響極深。當時的陳名夏曾說過:“免剃頭複衣冠,天下即可太平”。然而不久他就因為說了這句話而被滿門抄斬了。清朝的文字獄就更是猖狂了,因為一字而全家被殺者,不在少數。這樣的政治,實在是另人毛骨悚然。

曆史注腳:

部族政權

清代被錢穆稱為部族政權,就是指把政權掌握在某一個部族的手裏。如蒙古人滿洲人跑進中國,不是元清兩代皇帝個人能掌握整個政權的。在他們的身後,是蒙古滿洲全體部族在擁護這個政權。在清朝時設立的滿蒙八旗,就是對這兩族人的特殊保護。

剃發與留頭

張春曾經是四萬明軍的統帥,在大淩河之戰中被後金俘虜。皇太極對勸降很有一套,後來的明將祖大壽、洪承疇這樣的大腕都是他勸過來的,對付張春應該有富餘。被俘當晚,皇太極就派人送來了佳肴美酒,但為張春拒絕。此後,張春開始絕食,但求一死。三天之後,皇太極出馬,親自給他賜食,張春不知道是被感動還是實在太餓,開始吃飯,這就意味著他願意效忠了。如果事情照這樣發展下去,以張春的能力,他會是一個默默無聞效忠新主的明朝降將。但是張春雖然同意了投降,但是死活不肯剃發,皇太極無奈隻好把他安頓在三官廟“恩養”。由於張春始終不願剃發,最後死於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