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正文 第四章 常見熱帶魚(三)(1 / 3)

捆邊魚

捆邊魚又名棋盤魚,原產於蘇門答臘及周圍島嶼的沼澤淺水水域。

該魚體長一般隻有5厘米左右。其體色橄欖色與淡玫瑰紅的混合色,鱗片大,幾乎每片鱗上有一個明顯的黑斑,排列起來使身體看上去就像個棋盤。各鰭淡紅色,其中以背鰭和尾鰭顏色最濃。身體上半部顏色的基調是橄欖褐色,下體基色淺玫瑰色。

鱗片較大,比較有特色的是身體各部位鱗片大小不等,體側中部和尾部的鱗片較頭背部鱗片大。每片鱗片的中間均有黑色斑,而身體中部鱗片的黑斑較大,看上去顯得身體的上下顏色較亮,中間顏色較暗,有很強的立體感。“棋盤”和“捆邊”應是指鱗片表現出的格子狀形態而言的。雄魚除胸鰭外的各鰭均為具有黑邊的暗紅色,胸鰭透明;雌魚的背鰭、腹鰭,臀鰭、尾鰭均杏黃色而無黑邊。

捆邊魚性情溫和活潑,好群居,是很忠實的魚夥伴,也適合跟其他熱帶魚混養。

它們飼喂和繁殖難度都不高,雌雄容易識別,是入門級魚迷學養鯉科熱帶魚的理想對象。

捆邊魚喜歡在水的下層活動,其最適水溫是22℃~24℃,喜弱酸性軟水,能攝食多種餌料,飼養繁殖容易。它們是雜食魚類,對食物沒有特別的要求,葷素都吃,比較喜歡紅蟲和孑孓等水生昆蟲。在原始環境中,它們生活在淺水中。水中的溶解氧充足,豐富的水草可以供它們躲藏,在水族箱中多種挺水性和浮水性的細葉水草可以使它們更安定。養好這種魚的關鍵是保持水的熟化和高溶解氧量,氣泵要常開,換水不必太勤。如果不想讓水族箱中的水在短期內就變得惡濁,最好采用低密度飼養,以大水族箱養小魚群。

捆邊魚在弱酸和弱堿的水中都能生活得很好,適宜水溫為20℃~25℃。

親魚性成熟年齡為6個月左右。成熟雄魚有婚姻色,滿身的色彩鮮豔漂亮,非常活躍;雌魚體淺黃色,腹部膨大,鰭邊緣黑色不明顯。

繁育期需要較高水溫(26℃左右)和軟水的催情。繁殖箱選用長40厘米的水族箱,箱內放置柔軟的水草,也可放幾塊平滑的石塊,注入晾曬7~10天的自來水和涼開水各一半,保持水溫26℃左右,先放入一條雌魚,一天後再放入一條雄魚。捆邊魚可以在群落型的景觀水族箱中自由繁育,卵通常被產在靠近水麵的水草上,每對親魚的產卵數可達100粒左右,受精卵一晝夜後孵出仔魚。捆邊魚有吞卵的壞習慣,產卵後要將親魚撈出,使受精卵在繁殖箱內孵化,孵化期1~2天。剛孵的仔魚極小,體近透明,活動力差,多呆在箱底或箱壁、水草上,2~3天後遊泳能力增強,可投喂洄水和雞蛋黃。

銀瓶燈

銀瓶燈別名銀屏魚、電燈眼魚,屬脂鯉科。原產南美洲亞馬遜河、圭亞那等地。

銀屏燈魚性情比較溫和,從不互相攻擊,也不襲擊其他品種的熱帶魚。

野生銀瓶燈魚體長約10厘米,人工飼養的要小些,一般5~6厘米,魚體呈長形,側扁,腹部微凸現弧形,頭小而圓,背部除有背鰭外,還有脂鰭,這是脂鯉科魚的特征。銀屏魚全身銀白色,鱗片邊緣為黑色,尾部有一黑節,黑節前部黃色中透著灰色,尾鰭基部有一環狀黃黑相間的彩帶似的寬條紋。眼睛更具特色,眼睛虹膜上生有兩點反光點,虹膜上部呈猩紅色,顯得端莊俏麗。眼睛上部的鮮紅色斑,閃閃發光,因此得名。常在水族箱中上層活動。銀瓶燈喜弱酸性軟水,水溫22℃~25℃。餌料以水蚤為主。

銀屏燈魚是頭尾燈魚的近屬,兩者的體形、體色都很相似,初養熱帶魚者極易混淆。較為顯著的差別是銀屏燈魚的體幅比較寬,尾柄上的黑紋大且遍及尾柄的上下兩端,眼睛虹膜的色彩比頭尾燈魚更為鮮豔醒目,銀屏燈魚除尾鰭外,各鰭均無色透明,而頭尾燈魚各鰭呈現淡黃色。此魚體質強壯,易於飼養,生長較快,一般8個月成熟。銀屏燈魚性情比較溫和,從不互相攻擊,也不襲擊其他品種的熱帶魚,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混養品種,可以和其他小型的熱帶魚混養在一起。

雌雄魚在外形上難於區分,可根據其身體的豐滿程度加以區別,通常雌魚較雄魚豐滿,雌魚較雄魚體寬而長,待發育成熟時容易區分。產卵時要求水質弱酸性,繁殖水溫以26℃~30℃為宜,繁殖時,將50厘米×35厘米×35厘米的水族箱底部四角鋪滿柔軟水草或棕櫚絲,傍晚時將親魚捕入孵化缸內,第二天黎明可見雄魚追逐雌魚,雌雄魚在缸內四角處,隻見雄魚追趕雌魚越追越凶,待兩魚並排不動時,可見雌魚排卵,雄魚排精,半黏性的魚卵往下沉落,受精卵粘附於水草或棕櫚絲上,未受精卵變為白色。經36~48小時即可孵出仔魚。仔魚孵出後,先靠自身卵黃囊供給營養,3~4天後卵黃囊消耗盡後開始遊動覓食,可投喂蛋黃水蚤或草履蟲、輪蟲。此魚1次產卵可達100~1000粒。仔魚生長快,較容易飼養。

銀鼓

銀鼓原產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地。

該魚體扁圓形,體長20~30厘米。體銀白色,體表兩側腹部有稀疏的數十個黑色圓斑,似金錢狀。體表兩側背部有數條黑色橫帶。背鰭前端低矮,背鰭後端與臀鰭上下對稱。尾鰭寬大,鰭條挺括。背鰭前的硬棘條有毒,捕捉時需小心。它對光照的要求不高,照明亮度為中等對它來說就夠了,喜弱堿性的硬水,水溫22℃~26℃。喜食活餌,麵包蟲、拉瑪紅、魚彩顆粒。由於它來自近海的河口水域,飼養水中應定期加些海鹽。

銀鯊

銀鯊別名黑鰭袋唇魚,屬鯉科,原產泰國、蘇門答臘、婆羅洲、馬來半島。個性溫和,喜歡集群遊動,有清除殘餌的習性,此魚敏感而易受驚嚇,善於跳躍。

銀鯊成魚體長約30厘米。背鰭和尾鰭都較大且尖銳,全身鱗片呈光亮的銀白色,腹部顏色較為暗淡,其他各鰭為黃色且邊緣為黑色,身體為紡梭流線形,眼睛較大,顯得非常有神,體型瀟灑有氣質,是魚迷比較喜愛的魚。每天人工照明8~10小時即可,照明強度要求適中,照明規律應早開晚關。最好每天有2~3小時的陽光照射,但不要在強烈陽光下暴曬太長時間,中度水,pH值為中性至弱酸性,水溫24℃~28℃。

飼養時可投喂活餌、紅蟲或一般餌料(精靈魚餌料),食性雜但偏食植物性餌料。

初學者飼養可以飼養此魚。魚體強健,是比較容易飼養的魚類。在魚小的時候可與其他小型魚一起飼養,成魚應單獨飼養或與體型相當的魚混養,該魚喜歡弱酸性至中性的軟水,適合水溫24℃~28℃。此魚遊泳迅速,比較活潑,愛跳所以水族箱要加蓋。雌雄外觀不易區別:一般來說雄魚成魚腹部較平,雌性成魚的腹部稍有弧度。繁殖非常困難。

紅尾黑鯊

紅尾黑鯊又名紅尾魚、雙色野鯪,原產於泰國。

該魚體長12厘米,全身漆黑有光澤,惟尾鰭呈胭脂紅色,很有特色,體形長圓,背部弧形,腹部很平,各鰭長大,長相十分標致,深受熱帶魚愛好者的喜愛。

紅尾黑鯊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不嚴格,隻要水溫能保持在22℃~26℃,它就能生長良好。它是雜食性魚類,可食多種餌料,並經常在水草上、石塊上、箱壁上刮食附著藻類,有清除水族箱中殘餌的好習性,是水族箱中有名的“清潔員”。所以,在一般養魚箱中都養1~2條紅尾黑鯊,以保持水質良好。

紅尾黑鯊在自然水域中多棲息在水底層,因而喜歡光線半明半暗的環境,為此應多種一些莖葉較大的水草,為其提供理想的藏身之處。紅尾黑鯊有同種相爭的習性,通常一條強壯的魚占領投餌點附近的一塊“地盤”,禁止其他個體進入,否則就會遭到攻擊。因此,同一個水族箱中飼養的個體不宜過多,通常是在飼養其他熱帶魚的水族箱中配養1~2條紅尾黑鯊。

紅尾黑鯊的雌雄區別非常困難。雌魚個體略小於雄魚,腹部稍大,尾鰭顏色不如雄魚紅豔。人工繁殖非常困難,目前僅有零星繁殖成功的報道,觀賞魚商店中出售的紅尾黑鯊多是直接或間接從泰國進口,因而售價較高。

在產卵前1周,將一對紅尾黑鯊親魚單獨飼養起來,用多種餌料精心搭配喂養。

產卵箱以60厘米×30厘米×30厘米以上的規格為宜,在箱底鋪些小石塊,種些水草,倒扣放置一個花盆,保持水質弱酸性,水溫24℃以上。放入親魚後,雄魚常是占領花盆,並引導雌魚進入,發情的親魚全身烏黑發亮,色彩更加豔麗動人,產卵於水草或花盆上。紅尾黑鯊的婚配是嚴格的“一夫一妻”製,這在鯉科魚類中是很罕見的。每對親魚一次可產卵300粒左右,在水溫26℃的條件下,受精卵經2天孵出仔魚,再經2天可平遊開口攝食,投喂洄水。5周齡以內的紅尾黑鯊幼魚體色銀灰,以後背鰭變為黑色,尾鰭發黃,到8周齡時,尾鰭變成紅色,除背鰭、腹鰭、臀鰭的邊緣是淺白色外,全身也變成黑色,以後隨著性成熟年齡的到來,各鰭的白色邊緣漸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