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章(1 / 1)

《唐朝生存手冊》之第一講 關於稱呼

照傳播學觀點,語言是區分動物傳播和人類傳播的分水嶺(呃,我大概是寫論文寫瘋了),作為人類的俺們,穿到任何時空,第一件事情應該是掌握語言,假如你想為穿到唐代長安做語言準備,建議你去學學客家話和粵語,據分析,這兩種話應該和當時的長安話最為接近——隻是鑑於客家話和粵語本身是如此不同,我很懷疑這個接近度能不能達到20%。要不,你就跟女主一樣,至少當幾個月啞巴吧(她比較悲催,生在多民族家庭,還要學兩門外語)。

好吧,你終於學會長安話,然後你要開口叫你便宜老爸,你該怎麼叫呢,選擇如下:阿爺(同耶),爺爺,還有,哥哥(你沒有看錯),郎罷……叫老媽呢,要好點,阿娘或阿母都可。哥哥是阿兄,姐姐是阿姊,這都好說。

然後你該自稱了,唐代最流行的女子自稱是「兒」(對誰都可以自稱「兒」,好肉麻),然後依次是「奴」「妾」。

男人的自稱,最常見的是「某」,(相當於如今的「我」),「我」也可以,但似乎語氣比較隨便(皇帝對臣工有時就自稱「我」,兩口子間說話也常用「我」與之相對應的當然就是「卿」啦,吼吼,卿卿我我,想起來了木有)。謙稱的話呢,有「僕」「愚」「在下」等。

還有一種就是叫自己名字「世民以為……」「琉璃遵命」。

第二人稱,是汝,爾,木有「你」。第三人稱是渠、伊,木有「他」。

稱呼別人,男人最常見的是姓加排行加「郎」,若是特別熟的,可以不加「郎」字(李二,滾過來!);女子便是姓加排行加「娘」(唐代排行並不是自家兄妹排行,而是至少和堂兄弟姐妹一起排的,所以會有什麼劉二十三郎)。一般在大街上看見不認識的人,尊稱是「郎君」「娘子」。家裏僕人叫男女主人也是「阿郎」「娘子」,「夫人」咧也可以,但木有「老爺」這種叫法。

女子出嫁後叫公婆比較常見的是「阿翁」「阿家」,「家」者「大家」也——這也是跟皇帝比較親近的人對皇帝的叫法,不那麼親近的,會叫皇帝「聖人」,「主上」。你看,唐代婆婆地位多高!

叫老公呢,夫君啊,夫婿啊,排行加郎啊,都可以,別叫相公。

另外,唐朝女子不會跟夫姓,以本人為例,出嫁前是「藍大娘」,出嫁後呢,還可以叫「藍大娘」,或是「阿藍」,或是「藍夫人」。唐朝女子跟娘家的關係比後世密切得多,父母生病,出嫁的女兒回來照顧是非常正常的,甚至比媳婦照顧更正常。女子在夫家呆得不爽了,回娘家長住也不稀罕。所以生為唐朝女人,有個好娘家是非常重要的——這點上女主又很悲催,我果然是屬後媽的,自動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