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六百零八章 第四方出手(合章)(2 / 2)

拋開民族大義,說個現實的東西,小本子的電器行業,跟汽車業,領先我們華夏30多年就開始發展了。

30多年的時間,這個不是華夏的錯,隻能說是一個曆史的大起大落不能避免的曆程。

再說香港,香港比內陸早先發展,率先繁榮起來。可就算如此,那個時代的香港,使用的汽車,電器,服裝,首飾,香包,鞋類,百分之90以上全依賴進口,這就促進了香港貿易的繁榮。

在那個時代,不是賣車的求買車的掏錢,而是買車的拿著錢去求人家賣車,就連香港的名人,在那時,都是排了好長的隊,預訂好久,才能買到一輛豪車。

記得香港一位名人,就是拿到法拉利在香港的銷售權,才成為富豪,才成為名人。

就因為這個銷售權,香港的名人富豪,爭著搶著把這個原本默默無名的人帶入上層社會。

就說在這個時代,我們華夏沒有一天停止過大喊抵製日貨,但是,當我們睜大眼睛後,依舊可以看到很多家庭用的是日-本生產的家電,依舊可以看到,大街上到處是日產車,本田跟馬自達還少見嗎?三菱重工的重汽還少見嗎?

我們不是評論家,也不空言誤國,但有一點,稍微有頭腦的人應該可以分得清,東西好用,為什麼不用?憑什麼不用?我賺錢不就是為了用上更好的東西?這麼簡單的道理,小孩子都懂吧。

那問題出在哪?問題在一步步解決。

當年,華夏要加入世貿,很多人都在歡慶,可華夏百分之90以上的人恐怕不知道,那時的國產車,跟國產電器行業,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恐慌。

不是說華夏人都是白癡,而是華夏人太喜歡跟風,有人放個屁,大家說是香的,你也說是香的?你就沒腦子?

那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加入世貿時,國產車行業,電器行業,服飾行業,都覺得是自己的末日到了,根本無法與國外競爭(這裏不單指日本,還有歐美的汽車跟電器,在世貿後對華夏本土行業的衝擊。)

然而,13年以後,事情是不是被解決了一大塊,事實證明,現在的華夏,成為了當今世界,汽車行業排名第一的龍頭大國,年銷售量蟬聯世界第一。

反過來說,如果不是世貿,不是國外技術對華夏本土的壓力,華夏的各種行業會崛起嗎?

沒有國外技術的衝擊,華夏本地的一些行業,會不會繼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呢?

有競爭,你才知道尋求活路,如果華夏的移動跟聯通,還有電信寬帶如果不吃獨食,也遭受外來同行的衝擊,他還敢亂收費嗎?網速會那麼慢嗎?我敢說,如果有同行給他造成衝擊力,他的服務跟技術會翻幾倍,而價格,也會真正合符民意。吃獨食的,都是‘受到保護’才敢吃,才能吃,而受到保護的人或者產業,它注定走不長遠,發展也很有限,曆史,不止一次證明了這點。

在其他發達國家,一個家庭的網費跟話費,不超過人均收入的百分之8,而華夏,網費跟話費,已經超過了人均收入的百分之27,廣大華夏民眾,如今還有些傷不起啊。

……

劉子龍說:“以前,都是外國人拿著好東西來中國賣大價錢,搜刮我們華夏人的票子,因為那沒辦法,我們國家的行業,造不出好東西,能怎麼辦呢?難道一直固閉自封?

我們一直用不上好東西,自己也一直造不出好東西?還敢固閉自封嗎?

經過這些大起大落,經過國外的衝擊,經過貿易,人才會覺悟,眼光才能看的更遠,從當年依賴進口的大國,現在不是成為出口大國了麼?嗬嗬。”

沈十三說:“子龍兄,我終於知道為什麼連尚老都那麼重看你了,你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去學的東西。”

劉子龍拿到的貿易渠道,並非全完進口,很多都是出口渠道,國外有他們的優勢,可華夏也有自己的優勢,毫不誇張的說,現在的小國也好,大國也罷,哪裏看不到‘中國製造’?

華夏這邊出口的分兩塊,一塊是成品,一塊是‘半成品’,半成品的範圍很籠統,他包括各種零件,因為華夏的勞動力低廉,使得國外很多企業,把零件的訂單紛紛發到華夏,用便宜的零件,拿回去,組成價格昂貴的成品。這一點,也是華夏這邊出口量爭大的原因之一。

這種差距,這個問題,華夏暫時無法拉短,它也需要時間,就如華夏的汽車行業,電器行業,經過了13年,反過來對國外的這些行業造成巨大衝擊。

以前敢牛哄哄在華夏賣幾十萬上百萬的外國車,現在呢?幾萬塊的馬自達都有了,十幾萬的奧迪也有了,20來萬的寶馬也出現了,這就是華夏的反擊,競爭,不光光是人家的手段,也是華夏人隱忍後的強力回報。這--也可稱為眼光,如劉子龍所說,更遠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