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十一章 斷草之議(下)(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寒風關。

當孤正帆說出斷草時,寞子歐已經明白了孤正帆對第四次圍剿所定下的一個基本核心。

在這裏,首先要對糧草這個概念有一個全麵的理解。

糧草,是糧與草兩個概念的疊加。糧是人吃的,草是馬吃的。不要小看這兩個概念,它所產生的不同是巨大的。

當年的沙庫而倫家族,之所以可以隻攜帶十二天的糧食而堅持二十一天的伏擊,那是因為西蚩大帝國是草原帝國。茫茫帝國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麵積都是草原,處處皆有青草。馬兒永遠不用擔心吃不到草料。所以沙庫而倫的戰士可以憑借他們的堅韌與堅忍,每天吃一半糧食而撐過那漫長的伏擊歲月。

但是馬兒吃不飽,是絕對不行的。

遊牧民族之所以騎兵犀利,來去如風,就在於這種馬兒可隨處放牧的優勢上。

相比之下,農耕民族建立起的國家,國家土地上有山地,丘陵,盆地,河川,此外有城市,道路,農田,工廠作坊,這些地方幾乎都是不長草的。

農耕民族先天的環境就不具備隨處放牧的條件,因此他們的騎兵要想往返千裏,為了保證馬兒不餓肚子,就必須自帶草料。

所謂的十五天糧草上限,就是糧加草,而馬兒的食量其實是相當大的。

所以當初李飛將軍創下的那個十五天標準教科書式的突襲記錄,不僅僅是戰士們正好在最後一天吃下最後一口糧食,同時戰馬也是一樣。而碧空晴的奔襲,卻是在隻攜帶幹糧,不攜帶草料的情況下進行的,因為那場突襲是在豐饒草原上展開的,可以自由放牧。所以他就算打贏那場突襲戰,也不夠資格與李飛相提並論。

而驚虹帝國,同樣是一個草料不豐的國家。所有的騎兵在沒有後勤輜重支援的情況下,都必須自帶草料。

帶的越多,馬兒負重越大,速度和耐久力影響就越大。

孤正帆的斷草提議就在於此。

如今鐵血鎮之所以可以如此縱橫,原因就在於他們一兵雙騎,來去如風。一匹馬累了就換另一匹,比驚虹騎兵在速度上擁有許多優勢。但是我們回到那句老話上來說,它的長處就是它的短處。

這份速度優勢是建立在雙馬之上的,因此鐵血鎮對草料的要求遠高於糧食。

有人的地方就有糧食,鐵血鎮得到糧食並不太難,但是草料就不是處處都有的了。而且農耕民族的戰馬,在長期訓練中已經習慣了食用自帶草料,其自行尋找草料食用的能力大大下降,不適宜放牧。

沒有足夠的草料,馬兒不可能跑得動。一旦糧食再出現不濟,唯一的辦法就是殺馬。

沒有了馬的鐵血鎮,就象是跛了足的耗子,耗子之所以能和人對抗,依仗的是體積小,速度快,動作靈敏。失去戰馬,除了體積小外再無優勢可言。人可一腳將其踏死。

鐵風旗之所以明知道疊翠嶺是個誘餌,也要去劫奪糧草隊,其主要目的還不是為了自己填飽肚子,而是為戰馬尋找草料。

蘇南宇和他的三萬騎兵覆滅之後,驚虹人沒法再抽調更多的騎兵參與追擊,如此一來,驚虹人就隻能在草料上動腦子。

孤正帆的這個想法,可以說再一次命中鐵血鎮的要害,可以說,孤正帆是在寞子歐提議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資源緊縮政策。但是草料與糧食有著很大的不同,要斷鐵血鎮取草途徑,比斷糧的難度更大,付出的代價也更多。一旦孤正帆實行全國範圍內的草料切斷製度,這就意味著,驚虹人將派出大量的人員采用運草,守草和焚草的行為。運草,是將自行調配好的戰馬專用草料運走,守草,則是在國內有限的草原麵積派駐重兵防守,焚草,則是對無法帶走和不利駐守的分散型草坡地帶進行大麵積焚燒,從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不留一草一木給敵人。

這是焦土戰略地一種極至表現,是弱勢國家麵對強大敵人入侵時采用的一種退守型策略。古語所謂的不留一草一木,某種程度上就包含斷草之意。當然,如果僅僅隻是斷草的話,還不能算是全麵性退守,隻能說在部分方麵采取了極端做法。

全麵斷草的戰略性實施,其所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不僅鐵血鎮將因此失去草料來源,就連驚虹本土從事畜牧業生產的老百姓也會因此大受影響。隻有一些大畜牧主,可以通過聘請軍隊保護等方式保護自己的草場,但是對分散性草地和普通百姓來說,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奢侈的,也因此,他們將麵對自己的牛馬牲畜無草可食的窘境。

寞子歐終於明白孤正帆這些天來為什麼一直猶豫不決地思考問題了,很顯然,孤正帆也在是否采用此計劃對付鐵血鎮而猶豫。如今的鐵血鎮,就象是驚虹人身上的頑疾,揮之不去。曾經以為可以輕易的除掉鐵血鎮的想法,在慘痛的現實麵前顯得過於天真,以至於孤正帆不得不考慮更加糟糕的情況,同時也為此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