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37章 尚書令(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秦琅看這些人驚訝的樣子,細細一品,也驚住了。

老爹秦瓊這是拜相了啊。

何謂政事堂?政事堂在隋朝時原本是設在尚書省的,是尚書中書門下三高官官一起議事之處,簡單點,隋朝和唐初的宰相,必須得是這外三省的長官。而長官們平時在政事堂議事,其實就是決策軍國大事,稱為堂議。堂議好了,上報子,子許可後再由中書省正式起草製書敕旨下發紅頭文件,然後門下省要負責審議,通過後再交給尚書省負責執行。

秦琅細細一品,這政事堂不就是常委會嘛。

原本的宰相其實就是尚書令中書令侍中三人,但因為尚書令權柄太重,其實自隋朝楊素起,就不輕易授人了,於是實際上尚書高官期由左右仆射主持。唐初李世民當過尚書令也當過中書令,元吉也當過侍中。

但實際上李世民和元吉常統兵在外打仗,並不實際主持省務,因此李淵又以裴寂蕭瑀做仆射實際管尚書省,然後又用楊恭仁啊陳叔達啊等或兼侍中或檢校侍中中書令等方式,擴大了他的宰相班子。

不過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把裴寂踢出了宰相班子,把楊恭仁也罷相了,經過一番調整後,實際上宰相班子是尚書省以蕭瑀、封倫為左右仆射,以陳叔達為侍中,以宇文士及為中書令。然後他讓房玄齡檢校中書令,讓高士廉檢校侍中,安插了自己心腹進去。

這樣一來,宰相團隊實際上就是六人,不過蕭瑀陳叔達封倫等畢竟是武德宰相,李世民還是覺得不如自己潛邸心腹用的更順手,不過要穩定朝政當然也不好一來就把老宰相全清出去。

但一直以來的傳統,政事堂那都得是宰相才能進的,李世民當然也不便把長孫無忌杜如晦等都授以宰相之職,畢竟都已經檢校了兩個了。兵部、吏部、雍州牧、禦史大夫這些要職也總得自己人。

所以思來想去,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讓長孫無忌以吏部尚書這樣的本職,加個頭銜來進入政事堂,明麵上是參議政事,實際上也一樣輪班知政事堂印,輪執政事筆,便等於成了事實上的宰相。

畢竟三省雖然重要,但大唐真正的權力決策機構還是政事堂,政事堂決策後才是三省審議封駁執行的。

想到此處,秦琅真佩服李世民,還不滿三十歲,人家也是頭一回當皇帝,太子也不過剛當兩個月,結果就能想出這樣的妙招來控製朝堂的決策權。

一次性增添了七人,這樣政事堂就等於有了十三個宰相,武德老宰相雖還在,可已經不占多數了。

不過秦琅倒也挺佩服李世民的胸襟的,新添七人裏,王珪、韋挺、魏征那都是原太子建成心腹,現在卻全都重用,還讓他們入政事堂參議政事,了得。不過這三人身份也不簡單,王珪那是河東太原王氏人,是五姓之一。韋挺呢,雖打跟建成關係好,但他是關中最大的士族韋杜之一的韋氏子。

就算魏征,那他也算是山東豪強在朝中文官中的代表了。

秦瓊代表著這支李世民倚仗建功奪位的關鍵力量的武將代表,魏征、房玄齡做文臣代表,還能做為是廢太子的舊部代表,全都安插進政事堂,雖人多了,派係也複雜了,可也代表著所有的派係山頭,現在都聚攏到了李世民的麾下。

另一方麵呢,秦瓊加入政事堂本職是雍州牧、左衛大將軍、涼州大都督,實權很大,但魏征本職隻是秘書監,品高而權輕,王珪和韋挺更隻是諫議大夫,一個言官而已。他們在政事堂可以體現李世民的意誌,增強他的控製力,但另一方麵,他們本職權柄不大,就算進了政事堂也不用擔心權力的失控。

秦琅瞧瞧檢校中書令房玄齡,又瞧瞧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再看看兵部尚書杜如晦,覺得李世民應當沒這麼多花花腸子,這些應當是這幾個狗頭軍師的主意。

秦琅回京就是來替李世民掌握軍隊的,進政事堂更是安插一個絕對心腹。

果然,他們雖然好像挺驚訝的樣子,可沒一個出來反對。

而魏征韋挺幾個倒是真驚訝,但也沒反對,看來魏征也是俗人一個啊,在宰相權力麵前,也就沒那麼講究了。

俗,真俗,俗不可耐。

一個皇帝,一個未來儲君,六個真宰相,七個假宰相,唯有秦琅有些身份尷尬的跪坐在後麵。

“陛下,宰相、參政們商議朝政,臣請告退。”秦琅識趣的道。

“你是鎮撫司丞,鎮撫司有收集軍情之職,你留下來列席會議。”李世民道。

秦琅點頭,老實繼續坐著了,能夠參與這等最高級別的議事,還有點激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