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25章 三顧茅廬(1 / 2)

李世民一襲白衣,跟個來應聘賬房的先生一樣。

“可有名貼?”

莊頭老王背著手走過來,他穿著一件羊皮襖子,外皮內毛,裁減得體。如今的老王開始自矜身份,講究體麵,畢竟他現在可不再是過去那個老王了,如今的他管著秦家在三原縣的莊子外,還管著好些個養殖場,手底下人也多,地也多,錢也多,走哪不得被人尊稱一聲王莊主。

過去他是不敢這樣對那些讀書人這態度的,但如今老王覺得讀書人也不過如此,他現在手底下讀書人可很多,不也在他手底下充當著賬房啊、管事,哪個不得對他客客氣氣。

李世民今日僅帶了馬周和魏征等幾個過來,算是微服私訪,衣著普通,可在秦家莊前被攔下,還是有些意外的。

“我們是來見三郎的。”馬周上前遞上自己的名貼。

老王接過,作模作樣的看了兩眼,可老王實際上識不得幾個字,連上麵馬周二字都沒認全,更別上麵的官職籍貫等了,僅識出一個馬字。

“姓馬?找我家三郎何事啊?”

馬周現在是禦史台三院中台院的侍禦史,職雖才六品,可深得皇帝信任,也是個紅人。三司理事,馬周每每承旨與門下省給事中更直朝堂,會審辦案,與刑部侍郎、郎症大理司直、評事等聽訊。

被一個莊頭這般輕慢,他倒也沒在意。

“我姓馬,曾是三郎長安府中賬房。”馬周笑道。

“早啊,馬先生請。”老王一聽原來以前是自家人,當下倒是客氣起來,換上了一副親切的麵孔,拉著老馬往裏走,一邊走還一邊喊著莊丁過來倒茶上點心。

秦琅正在莊裏曬太陽讀書,一抬頭發現李世民籠著手笑嗬嗬的看著他,倒是一驚。

剛要站起來,結果李世民手往下壓,“過來瞧瞧,不用行禮。”

“看什麼書呢?”

秦琅遞上書,“看齊民要術。”

李世民接過,發現秦琅翻看的是齊民要術·養豬篇。

“還真一心打算養豬?”

“嗯,養殖對於百姓來,是個重要的家庭經濟來源,而對於朝廷來,這也是重要的經濟補充,得提高重視。”

李世民也從旁邊搬過一個馬紮,就在秦琅旁邊坐下,“那你跟朕好好!”

“陛下降臨······”

“朕派人來召了你兩次,你不肯回長安,朕隻好親來了。”

“陛下,非臣不肯回,實是無敕旨不敢回京啊。”

李世民也有些無奈,他讓中書草詔複秦琅職,可門下省的王珪卻駁回不過,碰上王珪這樣的硬茬子皇帝也無奈,本來以中旨召回秦琅,結果秦琅也是個鐵頭娃,硬無敕不回京。

君王兩人於是坐在這莊園院裏,一邊曬著冬日的暖陽,一邊談論養豬養雞,談到秦琅新完工的大工程。

“朝廷有困難了,缺錢,北衙新建六軍無錢糧可供餉供軍,百官無俸可發,勳戚可錢可賞·······朕是著實頭痛,想來問問你的良策。”李世民攤牌了,不裝了,今就是來問計的,要不是實在困窘,也不會這般三顧茅蘆了。

“陛下,這應當是政事堂諸公的事吧,真要問策也是問政事堂的宰相、參政們,或者直接找相關的戶部、太府寺、司農寺、少府監等啊。”

戶部管財稅,太府寺管錢,司農寺管糧,少府監管的是官府作坊、鑄錢。

“別提他們了,無有良策。時局艱難,隻能問計於三郎你了。”

宰相參政也好,戶部尚書太府寺卿也罷,他們提出的應對之策,在李世民看來,都遠水難解近渴,或是不切實際。

“陛下,這財政問題要解決,不外隻有開源節流而已啊。”

“那你告訴朕,還能從哪開源?”

李世民現在對於節流二字不感興趣了,因為該節的地方他都節過了,裁減宮人,縮減宮廷開支,甚至是削百官之俸,停勳戚賞賜等等,但還是遠遠不夠。

如今已有不少官員上奏,要對他的北衙六軍動手了,這是李世民不允許的。

“總不能靠養豬吧?”李世民把齊民要術養豬篇扔回給秦琅。

秦琅撿起書,合上。

“陛下,財政問題要解決,裏麵水很深,但總結來,其實就是一個字,稅。國家財政靠的是稅,而要增收,要不擴大稅源,要不提高稅率,或是增添稅種而已。”

大唐的財稅製度是繼承的隋朝,基本的稅製就是以均田製和府兵製為根本的租庸調製,這種製度非常簡單,按丁征稅,每年每丁租粟二石,調絹二丈、綿三兩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一年再服免費的役二十,未服滿,每日折絹二尺為庸上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