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50章 外甥女婿(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一個死循環。

“朝廷可給這些新括戶兩三年的租庸調全免!”

“長孫公,這遠遠不夠。兩三年後呢,他們又要怎麼辦?有些人現在靠佃地為生,本身就要向地主交租,如今又要向朝廷交租賦,承勞役,這日子過不下去的。”

“三郎你有什麼良策呢?”

“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拋磚引玉吧。現如今括戶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無田可授和租庸調的問題,甚至不僅是括戶有這問題,許多中原等地百姓也有這問題,均田數量不足,租庸調又不變,導致實際的稅率大增,負擔加重。”

秦琅希望更改一下租庸調這個基本稅製,既然租庸調的根本是均田製,而均田製現在都已經難以執行了,那稅製自然得改,否則繼續這樣下去,必然會最後崩潰的。

事實上,唐朝的崩潰,根本性就是緣由均田製的難以為繼,均田製最先崩,然後租庸調這個基本稅製也崩了,於是國家財政跟著崩了,繼而府兵製也維持不下去,甚至最後募兵製都出問題,最後朝廷不得不設立節度使,讓節度使行政軍事財稅等一肩挑,本意就是中央無能為力了,讓地方自想辦法,結果自然也就成了節度使的尾大不掉,最終藩鎮之亂,安史之亂後,這種情況更加嚴重,雖然後來推行兩稅改革,但也不過是在苦苦支撐苟延殘喘而已。

“上次我提的那個地稅,我覺得是個方向。不如把租庸調中的租,由每年每丁二石粟,改為每畝地納二升粟,至於調,改為每畝納錢一文,也可繳納等價絹、布、麻、綿等物。庸依然為每年免費服役二十,但允許折絹代庸,每日折絹三尺或六十錢。”

“對於無地者、商賈、工匠戶則改以戶等征錢,以九等區分,下下戶可免征,上上戶征租糧五石,納調三貫,庸三百錢,其餘各等各有所差·········”

長孫無忌聽的大為驚訝,秦琅這是把之前的地稅計劃稍稍一改,直接套到了租庸調製正稅上啊。

“長孫公,若按此法,則不但新括二百萬戶百姓不用擔心再做逃戶,就算是現在的三百萬戶,也將負擔大減。”

長孫無忌哪看不出這個新稅法的特點,不外乎劫富濟貧。

尤其是原來的稅法裏,是有課戶和不課戶,課丁和不課丁的區別的,就是如官員貴族們,本身是不納稅不服役的,但現在秦琅這麼一來,實際上就是王公百姓一體納糧了。

而且還是直接按擁田數來算,占田多,稅就高,占田少或無地的,稅自然也就少了。

稅率相比之前,其實沒什麼變化,但征收的方式變了,實際上百姓尤其是普通百姓大大得益,但那些富戶地主,尤其是大官僚大權貴們可就受損嚴重了,稅賦可能要幾百上千倍的增加。

“若實此法,實際上地稅可以暫緩開征也沒關係,朝廷實際上財稅收入能夠大大增加。一年能得糧一千四五百萬戶,得錢數百萬貫。”秦琅道。

“可你這個法子,隻怕朝堂上會有很多人反對啊。”

“長孫公,我們都是為了朝廷,均田製在武德朝都難以為繼,貞觀朝如何繼續?將來更加無法推行,若是不把以均田製為根本的租庸調製改了,那大唐又能走多遠?如今我們尚在開國之初,還有魄力去解決,遇到的阻礙會少很多,若我們現在不解決,等到後世子孫時,隻怕就動都動不了了。”

秦琅的新租庸調製,其實就是兩稅法了,以田畝征糧,征錢。他沒有直接上來就改兩稅法,也是想著先偷偷換個概念,等後麵再調整。

“這事我們不做,誰來做?”秦琅問長孫無忌。

長孫沉思良久,“你的確實很有道理,但這事確實很嚴重,我得與諸位相公們開政事堂會議商討,最後向陛下奏報。”

“好,我相信諸公們都是眼光遠,格局大的人,都能著遠百年之遠,我先走了,等長孫公好消息。”

長孫無忌道,“你回去後先把你的這個想法完善一下,寫個表章交給我,我好拿到政事堂上與諸相公商議!”

“我回家就寫,會盡快送來。”

長孫無忌親自把外甥女婿送到了門口,“你這新稅法,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這可是改變了戰國以來千百年的基本稅製啊。”

“長孫公,隻要是對的,有益於大唐的,就算要改變舊法,也是值得的。”秦琅道。

兩人叉手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