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56章 摞挑子(1 / 2)

“陛下,除了獅子白象等幾樣猛獸養在禦苑之中外,其餘的貢物全都已經拍賣變現了,共計獲得一百餘萬貫錢綿。”

李世民看著這些數字,撫須,滿意微笑。

既得了厚賞朝貢藩使的麵子,又收了這麼多錢的裏子,按秦琅這表上所,哪怕除去少府監這些東西的市價,依然賺了有起碼十萬貫,如果僅算少府的成本,那這次賺撩不少二十萬貫。

“你子,居然把朝貢和回賜,當成了貿易來做!”

李世民雖如此,但是那滿眼掩飾不住的笑意,還是表明他非常滿意的。原本他還以為要貼錢的,畢竟要維持麵子總得花錢的,可誰知道人家秦琅一番操作,還賺了。

賺了二十多萬貫,還得了好些老虎獅子大象呢,以及轉運司還給宮裏留了一批霜糖、香料等,那也是能價值不少的。

李世民現在甚至有點恨不得能夠再來幾趟這樣的朝貢了。

“你轉運司新設的這個市舶局不錯,想法新奇。”

“臣的設想是在沿海要港如廣州、杭州、交趾,設立市舶局,總管海路邦交外貿,向前來貿易的船舶征收進口關稅,對出海貿易的船隻也征收一定的出口關稅,此外,還代表朝廷對一些入關的舶來品,進行采購和買,並管理商人向皇帝的貢品。”

這個市舶局其實就是後世的市舶司,眼下還沒有,但秦琅覺得發展海上貿易是有前景的,而且唐朝此時也早有海上貿易,甚至在漢代起,這東南海上貿易其實就已經存在了。

南北朝時,廣州、交趾等港的出海貿易已經十分繁榮。

這麼繁榮的海上貿易,朝廷當然得積極參與其中,不但要起監督管理的作用,還得深度參與進來。

比如對於不少外商帶來的商品,如胡椒、象牙等一些在大唐國內市場上很受歡迎的商品,完全就可以在港口采購,這樣無疑會便夷多。另一方麵,宮廷對於不少舶來品需求也大,直接采購,也比在京師采購胡商的貨更便宜。

直接由朝廷派人參與這些商品貿易活動,這是很有必要也很賺錢的。

更別,進出口的關稅,若是征上來,也是很大的一筆錢。

比如宋代時市舶司關稅收入一年就一百多萬貫,而他們通過出賣舶物如香藥等的買賣,每年還能獲得幾十萬貫收入。

更何況,在秦琅看來,朝廷設立市舶局,其實不僅僅是紙麵上的這點稅錢這麼簡單,設立了專門的海關衙門,那麼對外貿易自然會興起,出口貿易新起,國內的工商業,以及航海、造船業等都會跟著興起的,這對於朝廷來是大有益處的。

“隻要朝廷引導得當,那麼用不了多久,海上絲路也將興起,到時西北有絲綢之路直通西域,東南也將有海上絲綢之路,聯通藩國,海陸絲路並起,則大唐的東西都將刺激起來,工商興盛,則財政不憂。”

李世民還是頭次聽到海上絲綢之路這種提法,但細思之,似乎也很有道理。畢竟南朝之時,幾個偏安一隅的朝廷,都發展過海上貿易,也獲利不。

現在能給李世民帶來錢的臣子,都是好臣子,尤其是這種不剝削百姓,不會讓百姓怨他這個皇帝的弄錢方子,李世民更喜歡。

秦琅要開市舶局,要在要港設關征稅,李世民現在也沒有覺得什麼不妥了。

至於稅率,秦琅提出進出口都是二十稅一,也不管你船大船,反正把你的貨物估值計稅,對於入關的舶來品,如果商品是在朝廷的采購目錄上的,則可以直接二十稅一的征貨抵稅,這些貨入朝廷的常平倉,越其它地方去賣,或者是供給宮廷等。

總之,秦琅對李世民描繪的前景是隻要這市舶局穩了,那麼一年百萬貫的關稅,再加上經營舶來商貨的收益也當有百萬貫,一年下來,能入兩百萬貫。

“什麼時候能達到這個數字,要幾年?”

秦琅沒想到李世民比他還急了,隻能,“三年,每年起碼能有三十萬貫收益,五年,五十萬貫,十年後,當有百萬貫,十五年後,每年便能至少入賬二百萬貫。”

除了關稅,重點在和買,就是比如香料等這些緊俏熱銷商品,市舶司直接在港口便買下一部份,然後再越內地去賣,其實就是充當個經銷商,這種經銷商當然能賺錢。

“好。”

李世民有些嫌時間太長了,但終究還是沒多什麼。

秦琅去見長孫無忌。

之前長孫要他寫份關於稅改的折子,給他這麼長時間了,也沒見長孫無忌結果。眼看著都已經過完年許久了,秦琅有些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