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37章 板子(1 / 2)

剛結束早朝的李世民眉頭皺了起來,聽著內侍低聲且帶著心的奏報,皇帝很不高興,他的眼睛都微眯起來,熟悉皇帝的人都知道,這是皇帝發怒的先兆。

“秦琅大鬧東宮?”

李世民對這個奏報很不滿意,“召殿前司汪林前來。”

半個時辰後,李世民坐在甘露殿中,聽完令前司統領宦官汪林的奏報,對於所謂的秦琅大鬧東宮一事,也算了解了前因後果。

“秦三郎一張嘴倒是伶俐,居然能夠舌戰群儒,朕之前倒沒發現他有這本事。”

宮女送上茶水點心,李世民坐了下來,拿起一塊桂花糕吃了起來,表情倒是放鬆了許多,鬧歸鬧,可既然知道經過後,皇帝倒不急了。

“宅家要移駕東宮嗎?奴婢讓人準備。”汪林問。

“用不著。”李世民又拿起一塊糕點放入嘴中,於誌寧杜正倫張玄素孔穎達陸德明劉洎高季輔褚遂良李百藥虞士南等這些人,全都是他精心精選入東宮。有數位還是他原先秦王府的十八學士,基本上都是出身名門大閥,學識淵博,極為才幹。

不過李世民也清楚這些人做為士族名門出身的文臣,都有一個臭毛病,就是整橫挑鼻子豎挑眼的,總喜歡雞蛋裏挑骨頭,跟魏征王珪等人都是一個臭德性。可為了能夠教導好太子,培養出一個優秀的接班人出來,李世民還是選擇了他們,並不止一次讓他們嚴厲教導規勸太子。

平時於誌寧等人也沒少跟他告狀,太子一人在長安監國兩年,缺少了教導督促,倒是頑劣起來了。

可今東宮被秦琅這麼一鬧,讓李世民也突然覺得,自己或許是對承乾過於苛刻了,不管怎麼,秦琅的沒錯,承乾在下士民心中,是賢太子,甚至蠻荒的蠻夷們都知道大唐皇帝聖明太子賢良。

而東宮這幾年也確實做了不少實事,盛名不虛。

當然,若僅是撒錢買些名聲,李世民也不會怎麼看重,關鍵是承乾於政務國策上也還是很不錯的,讓他負責京兆府聽訟判案,表現極佳。他還經常能上奏一些不錯的政策建言。承乾甚至還習得不錯的弓馬本事。

這樣的一個太子,才十三歲不到,論理來,確實足夠優秀了,起碼李世民現在回想自己這個年紀,不也是整在長安結交朋友,幻想著做一個長安大俠嘛。

秦琅的過,於誌寧等身為東宮之官,規勸太子是沒錯,可過了。按他們的法,太子都已經是頑劣不堪,甚至都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了,這若是傳出去,那太子的名聲豈不要毀在他們手裏?

這些人基本上是門閥士族的代表,承乾豈不是要被這群人給唾棄?

秦琅的對,太子的名聲要維護,勸諫規諷也得分場合,注重方式。

太子已經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年幼的孩子了,連邊荒之民都曉得了太子賢名,為何於誌寧等士族門閥卻還總太子頑劣?

這些人未必就敢如秦琅所的要顛覆大唐,毀掉太子,可也未必就真的如他們所的一心為了大唐。

想起氏族誌修了幾年,幾易其稿,都始終不能如他滿意這事,他就明白,事情不會那麼簡單。

李家奪了下,成了皇族,結果氏族誌修了幾稿,堂堂皇族李氏,結果卻還是氏族第一,反倒是黃門侍郎崔幹家族被列為鄰一等,淩駕於皇族之上。

這李世民如何能忍?

雖然崔幹為避嫌把名字中的世字去掉了,可這家夥憑什麼能做第一?他不過是朝中的黃門侍郎,雖也是朝中重臣,但也不過是四品官。

宰相都沒當上,結果卻還淩駕於皇族之上了。

修氏族誌的韋挺等人上奏,理由是崔幹出身顯赫,曾祖是北魏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吏部尚書崔孝芬。祖父是隋朝大將軍、汲郡公崔宣猷,父親崔叔重也封為固安縣公、虞部侍郎。

崔幹家族正是五姓七家裏的博陵崔氏,源出第二房,代代顯赫,因此排第一。

秦瓊當初也正是聯姻博陵崔氏,娶的崔幹侄女。

氏族誌修了幾版稿子,結果都還是用以往的老規矩,純以郡姓做為門第之差,排列第級,在這種標準下,五姓七家這些幾百上千年的大士族自然就排到了前麵,甚至早已沒落的江南王謝等家族,居然也能排到皇家前麵。

堂堂皇家,皇後家族,宰相家族等,反而榜上名次很低。

這固然是采用了以往的標準,可卻完全沒有領悟到皇帝的意思,皇帝要刊行新的氏族誌,可不是為了給那些人家捧臭腳的。

皇帝的目的是要把魏晉以來強盛的士族門閥給打壓下去,是要把中央朝廷以及皇帝的權威給立起來。

正如皇帝用於誌寧杜正倫等去東宮輔佐太子一樣,目的是讓他們輔佐太子,而不是讓他們如現在這般今太子這不好明太子那不校